史学理论
-
日本兴亚论研究史桂芳明治维新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后,在如何看待东西方文明,如何定位日本与亚洲邻国、与西方关系上,产生了“兴亚”与“脱亚”两种思潮。这两种思潮的内容不尽一致,但其根本目标是相同的。近代日本明确提出了“脱亚入欧”政策,要学习和追赶西方,成为与西方列强瓜分亚洲的“食者”;而当日本在对外侵略中接连获利、国力不断增强时,其“独霸”亚洲的野心膨胀,更强调“兴亚”。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兴亚”演变为“东亚联盟”“东亚协同体”“大东亚共荣圈”等侵略理论,从思想上呼应日本政府的“建设东亚新秩序”政策。尽管披着“文明”的外衣,但仍然改变不了“兴亚”论为野蛮侵略战争张目的理论本质。
-
世界史研究论文写作张勇安,杨长云 主编本书为“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丛书的一种,是一部世界史学术论文指南。借鉴前人和国际同行的通行做法,选取国内学者的10篇世界史领域成熟的代表性文章,并请作者为读者撰写导读性文字,介绍文章的选题缘由、写作思路、理论与方法等。这10篇文章涵盖世界古代史、中世纪史、近现代史和当代史,从时间、空间、历史人物、制度文化等写作要素的角度来说,这些文章基本上能够从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思想方法、文献使用等方面为世界史研究者提供写作方法指引借鉴;在空间上本书也涉及了在当代历史学研究中的主要国家和区域。本书的编撰表达了我们“以历史文献为基础”“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以交叉学科理论为路径”“以多元写作方法为指引”的历史写作主张和理念。在编排上,本书大体上依据时间为序,从古至今安排。这样的安排恰好又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第1讲是从历史遗存的“现场”产生的思考,这是对“第一现场”的反思;而第二讲来自于“历史文献”这样的“第二现场”。正文中的几讲都是相关方法的演绎,我们将之分为“问题意识”“因教而撰”等这种对其特征高度概括的标题,从走“进”历史现场,到通过对老问题的反复推敲、档案的解析而走“近”历史真相,本书完成了一次世界史“写作”的学术之旅。
-
万历朝鲜战争梁晓天万历二十年(1592),丰臣秀吉初步统一日本,倾全国之力发动侵朝战争,试图以朝鲜为跳板进攻明朝。朝鲜一个月便丢失汉城、开城、平壤三都,战火烧到朝鲜和明朝的边界。万历皇帝派大将李如松出师援助朝鲜。一场历时七年的大规模东亚战争,经过一系列明面厮杀与暗里角逐,以日本全面撤出朝鲜宣告结束。这一场16世纪末大明王朝、李氏朝鲜与日本丰臣政权的三国大战,对中、日、朝三国历史的走向和东亚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整合了东亚各国军事政治力量,影响此后300年东亚的和平进程。本书综合运用中、日、朝三国史料,讲述了战争中发生的战斗、对峙、谈判以及各方盘算。本书图文并茂,结合近200幅资料图、人物画像、战争示意图、武备复原图等,详细地分析了影响战争胜负的政治、外交、经济、军事、科学技术、自然条件等方面,真实地还原了这场大战的始末。
-
劳榦先生著作集劳榦《劳榦先生著作集》分上下两卷,收入劳榦先生的作品146篇,全部文章在大陆第一次结集出版。劳榦先生发表过的文章数量庞大,内容博杂,这次收入的按主题主要分为九个部分,包括史学理论与中国史问题、上古史及相关问题、秦汉史及相关问题、边疆史与中外关系史、思想与宗教、文字与文学、艺术与博物、自述与怀人、书信及其他。
-
狼与雏菊朱明 著自罗马建城,意大利的历史就是一部造城史。本书以城市空间为经,以历史为纬,编织成一幅意大利史的宏伟画卷,在这场跨越时空的旅行中,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其历史和文化。 在意大利的发展史中,城市文化无不与人息息相关。那些深刻影响意大利历史进程的人与事,也将其印记烙在了城市空间中。作者以历史作为引子,游走于城市空间,在过去与现在的穿插变换中,解读意大利的国家命运和意大利人的身份困境。 全书紧扣城市与空间,政治与权力,凸显权力如何塑造空间,政治如何形塑城市,这既是一部城市史,也是一部意大利史,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意大利最迷人的魅力。
-
家庭·乡里·朝堂[美]张聪 著,刘云军 译因为游学、科举、仕宦的需要,北宋士人长期远离家人及乡里,从而无法履行他们神圣的家庭职责:对父母尽孝。在这本深度研究著作中,作者将北宋士大夫群体追求世俗抱负与履行家庭责任之间的紧张关系置于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核心。在考察了2000多部墓志铭和大量其他官方或私人写作后,本书发现,北宋士人面临的上述困境,既未减少他们尽孝,也没有妨碍他们应举和奉公。相反,北宋朝廷及士人自身努力调和这一矛盾,进而促成了“禄养”模式在北宋的发扬光大。士人的长期远游,同时使乡里的含义变得淡薄而不稳定。这一方面导致父母死后久而不葬,产生大量摈弃祖茔、建立新茔的“不孝”现象,另一方面又直接促成了一种新孝行的“流行”。这场自下而上,由士人发起,以维护壮大家庭、宗族、乡里为目标的运动,与当时的儒学复兴汇成一股潮流,促成了理学的最终胜利。换言之,北宋时期对士人孝道的重新界定,不仅标志着政府对士大夫“私人”家庭事务的大规模干预,而且直接影响了宋代及后世家庭、社会和文化规范的变迁。
-
大学问·革命儒生王锐 大学问出品本书是一本关于章太炎的传记。革命者与儒生这两种身份,在章太炎身上兼具且互补。作者以章太炎作为叙事基点,重塑清末民初的时代语境,聚焦传统士绅与革命先觉者,爬梳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诸多大事,讨论了作为“革命家”的章太炎的核心关怀、思想来源,梳理了其与政治、学术之间的复杂关系。此外,作者行文力求通俗简洁,有机地呈现了章氏一生的思想与行事,并借此展现清末民初的思潮涌动及文人政客群像。
-
龙与洋鬼子[瑞典]安特生《龙与洋鬼子》一书是民国初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中国的亲历记。作者于1914—1925年受聘于北洋政府,作为地质学家帮助中国寻找矿藏,亲身经历了从辛亥革命到完成北伐的巨变,也与胡适、傅斯年、丁文江、袁世凯等重要人物有直接的交往,对于袁世凯的统治,张勋复辟,段祺瑞、张作霖等军阀的争斗,以及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都有细密的观察和切身的体会与思考。除此之外,作为“北京猿人”遗址、“仰韶文化”遗址的发现者,安特生对于中国史前考古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书既包含作者对中国大历史的梳理,也有他作为亲历者对中国社会变革的记录与反思,对于研究当时中国的历史和社会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
吕氏春秋左传(战国)吕不韦暂缺简介...
-
红楼十二钗评论史略马经义本书是红学研究及普及读物,将将历来评论“金陵十二钗”的文章做了一个系统的梳理与总结,将学者们的观点分门别类,撰写成了红楼十二钗人物评论史。每个人物单独成章,分别从名义、外貌、身世、才学、性情、结局等方面总结概括众位评论家们的学术观点,以便读者对多家学说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认识与了解。本书为修订再版。此次修订,改正了初版中的个别错误,对稿件中的资料和评述进行了增删修订,并根据系列化的原则,对图书版式和装帧进行了重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