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君士坦丁赠礼》伪作考[意]洛伦佐·瓦拉(Lorenzo Valla)著,陈文海 译《伪作考》是瓦拉所有作品中受众面广、冲击力不错的一部。该书以极具个性的文风、恣意张扬的语言和融通广博的学识,通过内证法和外证法相结合的方式,确证《君士坦丁赠礼》绝无可能出自君士坦丁一世之手。该书既是近代西方历史文献学的开山之作,也是一篇以教皇为批判对象的讨伐檄文。因其言辞暴烈、影响巨大,该书曾长期被教廷列为“禁书”。
-
闽海纪要 海上见闻录 师中小札 师中纪绩(清)夏琳本书收录《闽海纪要》《海上见闻录》《师中小札》《师中纪绩》四种。《闽海纪要》,清夏琳著。是书起自隆武元年(1645),讫永历三十七年(1683),凡郑氏三世之事,编年系月,巨细靡遣,而尊崇延平,义如《通鉴纲目》。此次整理以《四库禁毁书丛刊》影印清抄本为底本,参校以《台湾文献丛刊》所收《闽海纪要》。《海上见闻录》,清阮旻锡著。是书始著于康熙五年至二十五年(1666—1686),后又对文稿加以订补,于康熙四十五年完成,定名《海上见闻录定本》。其书为记载郑成功、郑经、郑克塽三世的编年体史书,从明崇祯十七年(1644)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起,到永历三十七年(1683)郑克塽降清为止的郑成功祖孙三代四十年兴衰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此次整理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钞本为底本,参校以同安抄本排印本、福建省图书馆藏抄本、《痛史》本和《台湾文献丛刊》所收《靖海志》等。《师中小札》,清万正色著。是书收录万正色在福建沿海与郑经作战时,同福建总督、巡抚,清廷贝勒(亲王)、将军,郑将朱天贵等人往复的书信。书信中详细记载了他对当时军事形势及其战略战术的意见和建议。《师中纪绩》,清王得一著。是书记叙万正色在平定吴三桂叛乱和对郑氏政权作战方面建立的功绩。《师中小札》和《师中纪绩》均为手抄本,载于《台湾文献汇刊》第二辑第十三册(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保留本室)。此次整理以《台湾文献汇刊》所收手抄本为底本,并改将《师中小札》置前,《师中纪绩》置后。
-
中国古代陶瓷茶具的设计研究蔡定益著唐代陶瓷茶具主要有茶炉、煮水器和茶盏,茶炉相当一部分为陶瓷,煮水器多为敞口,茶盏受推崇的是越窑的青瓷。宋代陶瓷茶具亦主要是茶炉、煮水器和茶盏,此阶段煮水器多为束口,受推崇的茶盏是建窑黑瓷。唐代和宋代的陶瓷茶具皆可从著作、诗歌和绘画的不同角度论述。元代是从唐宋到明清的过渡时期,茶具具有过渡特征。明代陶瓷茶具主要有茶炉、煮水器、茶盏和茶壶,除著作、诗歌和绘画外,还可从小说的角度论述,受推崇的茶盏是景德镇窑的白瓷,御窑烧造的茶具十分精美,另外明代中后期出现了茶壶,宜兴紫砂壶有很高声誉。清代陶瓷茶具,以景德镇窑为代表的白瓷仍是茶盏的主流,盖碗得到普及并且广泛使用,以宜兴紫砂壶为代表的茶壶使用已极为普遍。
-
中国地图学史成一农著本书首先对近代以来中国古代地图的研究进行了回顾;然后在前辈学者积累的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各专题地图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期能比以往更为全面的勾勒中国古代地图的面貌和发展过程,并填补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进而希望能为今后中国古代地图研究的发展提供一个相对坚实的基础;然后还对中国地图的近代转型问题从多个侧面进行了分析;后以地图为史料对一些史学问题进行了讨论。
-
慎思与深耕贾珺著本书是国内部军事环境史专著,涉及理论与实践两部分,是作者十余年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军事环境史是聚焦于军事而对人类与环境间互动关系历史的研究。这一研究主要审视环境因素与人类军事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正面的、负面的、推动性的、阻碍性的等等),以及这种双向互动过程体现的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和自然观变化。这一研究有着突出的跨学科特色,历史学者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应对跨学科挑战。全书共分五章。章是对军事环境史的理论探讨,涉及基本概念、产生背景、研究意义和认识论、方法论问题。第二章是对欧美军事环境史学史的梳理与总结,涉及主要领域、代表人物及其特点。后三章是实证研究。第三章在军事环境史视野下,对次世界大战的“世界”性和“战争”内涵进行了新的解读,探讨了一战西线环境与老兵记忆的关系,并从一战西线人鼠关系的演变为切入点,对一战的总体战属性进行了再审视。第四章的主题是资源、武器及其环境影响,分别探讨了石油在海湾战争中的多重角色,和贫铀武器及其危害论争。第五章的主题是军事障碍物及其环境影响,分析了海湾战争中“萨达姆防线”与区域景观变迁的关系,以及与未爆弹药的区域环境影响。在全书后,作者又对军事环境史与区域国别研究的关系、两个研究领域的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
楮墨留芳周利成名城离不开名人,一座城市的声名总是与一批彰显文化的社会著名人物的名字紧密相连,这些名字从某种程度上代言了这座城市。天津作为我国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名人辈出的城市。这些名人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珍贵的名人档案。天津市档案馆早在1994年就开始了名人档案的收集工作,先后征集到马三立、骆玉笙、王玉磐、王毓宝等400余名杰出人才的档案资料。内容涉及其在生活、工作及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书信、日记、笔记、论文、专著、自传、演讲稿、证书、奖杯、奖章、照片、录音、音像等,在征集过程中采访名人,获取可贵的口述、录音、录像档案,并利用这些档案,撰写了该名人档案故事。
-
丝绸之路上的明代中国与世界万明本书是一部从中外关系史角度以整体一全球双重视野和国家一社会双重主线思考论证的明代丝绸之路史,尝试再现14世纪末-17世纪中叶中国与世界大转折时代丝绸之路上中国与世界关系演化的历史轨迹及其国际关系体系构建。全书由整体篇、海上篇、文化篇组成,秉承中外文献结合考证的治史特色,对于明代中国与世界关系从陆海各条通道进行了侧重专题的论证和全面的整合研究,注重发掘明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中外关系的互动互鉴史实,归纳总结了明代整体丝绸之路在中国史乃至全球史的历史定位,阐明了明代中国对于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
北大史学信息沟通专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本书为《北大史学》第24辑,为“信息沟通”专号,执行主编为北大历史系教授赵冬梅、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曹家齐。本辑收录专题研究论文9篇、学术评论4篇、“前言往行”3篇。研究内容为中国历史上的政务沟通、文书形成流传问题,以及几篇书评。怀念文章中主要是对邓广铭、邵循正先生的追忆。本书为北大历史系主办,赵世瑜主编,至今出版23辑。自第21辑起转入我社,每辑以专号的形式出版。
-
豫东地区史前夏商的社会变迁赵俊杰著本书对豫鲁苏皖地区考古学文化遗存的性质、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阶段性和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提出了文化初始、文化形成、文化发展、文化对峙和文化稳定五个发展阶段的观点。首次对该地区居民的生业方式进行了研究观察其社会进程,搜集了农业、饲养业、饮食、建筑业、陶器制作业、埋葬习俗和祭祀等方面资料,以探讨史前夏商时期的社会进程。此区域是华夏民族集团和东夷民族集团文化的交汇之地,有着独特的考古学文化面貌和发展序列。通过对该地区史前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和社会进程的研究,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该地区史前夏商时期的社会变化和发展历程,为研究我国其他地区史前夏商时期社会进程提供参考,对于研究史前夏商时期社会发展、文明起源与发展和国家起源与发展等课题的开展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南宋宁宗朝前期政治研究李超 著南宋宁宗朝前期的十四年处于韩侂胄专权时期,在此期间,韩侂胄经历了一个由以外戚、近习身份专权到以平章军国事即宰相身份专权的转变。本书的主旨即在于探讨这一转变的过程及其意义,并在这一脉络下对绍熙内禅、庆元党禁、开禧北伐等一系列在南宋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政治事件重新加以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