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历史哲学(英)莱蒙(Lemon,M.C) 著;毕芙蓉 译就古希腊罗马到当代世界数不胜数的历史论著而言,《历史哲学:思辨、分析及其当代走向》是一个很好的向导。莱蒙(M.C.Lemon)描绘了有关历史哲学的一些关键性讨论和中心概念,罗列了处于各个时代和思想流派背景下的一些重要的思想家。莱蒙解释了思辨的历史哲学与分析的历史哲学的根本区别,他认为思辨哲学是对历史过程和意义的追问,而分析哲学则是关于历史性质和方法的一门学科。第一编是思想家引论,包括维柯、黑格尔和马克思在内从史前时代到当代的重要思想家。第二编是对历史批判理论家们提出的主要论题的一个评论性概要,涉及客观性、意识形态、历史解释和叙述等问题。第三编回顾了思辨哲学与分析哲学这两个分支对本学科的当代贡献。本书提供了古代以来历史思想的整体概貌。明确的术语和清晰的论述使它成为历史学专业学生的无价之宝,对于教师同样如此。莱蒙是阿尔斯特(Ulster)大学政治思想史和政治理论方面的讲师。他的主要论著有《历史学科与思想史》。
-
20世纪中国史学散论瞿林东 著这本关于20世纪中国史学的论集,是作者在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所撰写的论文和评论的汇辑。《20世纪中国史学散论》的內容,涉及作者对20世纪中国史学整体面貌的认识,对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中的理论成就的分析,对一些史学家治史道路和史学风格的探讨,对21世纪中国史学如何进一步发展的期待等。凡此,可以用彰往察来,一家之言八个字加以概括,虽署为“散论”,仍包含有自身的内在联系,可供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者、中国史学史研究者以及史学爱好者阅读、参考。
-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唐浩明 著这部《唐洁明评点曾国藩奏折》,系二00二年岳麓书社出版的《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的姊妹篇。选者从曾氏存世的二千余道奏章中精选四十七道折片,并对这些折片产生的时代背景、折里折外的相关情事以及它在当时的作用、历史上的影响等等加以评点,试图通过评点来撩开晚清复杂微妙的官场文化之一角。 奏析其实就是报告。为给个人提供一种报告范本,该书还分析所进折片的写作技巧,指出其于报告这类文体的可资借鉴之处;并抉出折片中的精彩文句,以醒耳目;同时还附有译文,以便读者更好地阅读理解原折。
-
高原粮仓沈健,乔鲁毅,王贵,廖海泉 著“有一匪抢人被捕,官问何以为匪之由,答曰:‘不必多说,请于我死后,剖腹一见,一切自可明白。’殆如言视之,则胃肠中尽数不能消化之杂草。”粮食成了社会臬兀不定的根源。自神农氏发现野生水稻,原始人类从茹毛饮血时代开始迈进农耕文明。考古发现,万年县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出土的大量栽培稻化石,距今已有一万四千年,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的最古老的稻作遗址。比“丝绸之路”还要古老的“稻米之路”,从云南起源,将亚洲稻传出国门,遍布世界。一个亚洲稻摇篮,农耕民族创造了古代文明的泱泱大国,为什么还会发生与粮食相关的悲剧?
-
中国史学史资料汇编张越 主编《中国史学史资料汇编》作为《历史学基础课系列教材配套用书》之一,主要是与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史学史》相配合而编纂成书的。白先生主编的这本《中国史学史》原名《中国史学史教本》,自2000年10月出版以后,被许多高等院校历史学专业用作教材。至2004年11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将这本教材收入“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并在当年11月重版。为统一教材的书名体例,把原书的“教本”二字略去,成为现在的《中国史学史》。《中国史学史资料汇编》的章节内容,大致按照《中国史学史》而设。每章有简短的“编者导语”,对该章内容及所选资料作了简要介绍;每节除了选编的资料外,还列出若干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研究性“论著目录”,提示有兴趣的读者进一步阅读;对所选资料的撰著者或资料本身都作了简单的说明;每章的最后,附有若干“材料解析题”。毕竟“资料”与教材本身有差异,故原教材中的个别章节未能按例列出资料,特此说明。中国史学史是历史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但是一直未见有相应的教学资料公开出版。编者在选编资料的时候也常常遇到困难,对许多资料的取舍把握不定。《中国史学史资料汇编》所选资料或有不妥之处,欢迎识者批评指正。需要说明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曾经在白寿彝先生的主持下编过一套《中国史学史参考资料》(铅印本),分六编,未能全部编完,也没有公开出版。朱仲玉先生、瞿林东先生、陈其泰先生、吴怀祺先生等都曾参与选编。《中国史学史资料汇编》的编纂参照了这套资料,在此也对上述诸位先生表示感谢。在编纂《中国史学史资料汇编》的过程中,向燕南先生、罗炳良先生提供了帮助。叶建、陈雷、何佳岭、毛春伟、杨俊光等博士生、硕士生也做了许多工作。特此致谢。
-
捍卫历史查德·艾文斯,张仲民,潘玮琳,章可 著《捍卫历史》中,艾文斯从史学史的角度展开讨论,辅以其本人大量的实际研究经验,旁征博引、参照比对,既很好总结与反思了以卡尔与艾尔顿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史学理论乃至19、20世纪的史学史与史学思想,还讨论了材料、证据、因果关系、客观性等关键的历史概念及其意义变化,有理有据地反击了激进的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学的进攻。艾文斯强调历史学是一门经验主义的学科,它更关注知识的内容而非本质,历史学家若是足够小心谨慎,客观的历史知识既是可以期望的,也是能够获得的。可艾文斯本人亦非一个后现代主义的反对者,他指出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学的冲击产生了许多有益影响,历史学家应该将这些有益的影响贯彻到当下的历史研究中。
-
石渠余纪王庆云 著《石渠余纪(套装共6册)》是清人王庆云的史料笔记。王庆云(一七九八!一八六二年),字家缳、贤关,号雁汀,闽县(今福州市)人。清道光九年(一八二九年)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道光十四年(一八三四年),任广西乡试正考官。道光十七年(一八三七年),任贵州学政。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年),充文渊阁校理。翌年,升翰林院侍讲学士。
-
集宁战役任致中 著在集宁战役中,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和鲜血迎接着新中国的曙光。他们有的留下了姓名,更多的连姓名也没有留下。然而我们知道,没有细壤,泰山不能成其壮;没有涓流,江河不能就其阔;没有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血肉奠基,共和国的大厦就没有今天这般巍巍耸立。
-
怎样学丛书张玉文 等 著《怎样学丛书:历史》通过对精选例题的编排、示范解析、小结启示,给予解题思路和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逐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辅之以针对性训练,训练题的参考答案与提示,以检查学习效果。
-
那高尚的梦想(美)诺维克 著,杨豫 译《那高尚的梦想:“客观性问题”与美国历史学界》是一部“观念史”的著作,探讨了自19世纪后期美国历史学诞生至20世纪末这一百多年中,“客观性”这一神圣理想和核心规范所遭遇的命运,即其形成和衍变,受到的挑战和修正,如何得到捍卫,以及20世纪60年代之后随着后现代观念的风起云涌,终于不可遏止地走向混乱和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