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清史讲义孟森 编作者通过对各种史料的鉴别、考证,厘清了清代种族及世系,揭示了八旗制度的真面貌,对清代历史(尤其是康雍乾三朝)的重要史实及核心问题作了严密细致的论述,对清代从开国列国运由盛转衰的过程进行了缜密的论证;晚清时段研究,重点在于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意在阐明清代国运衰弱之由。
-
中国史学入门何启君这部书自从初版以来,曾有日文译本在日本出版;还有香港刊行的本子。据知也有人译成英文。可惜的是,这些本子缺了一大块,原因是编者自己漏了许多。这当然是一种不幸。这里是顾颉刚大师一生心血的闪光晶体,展示了他老先对中华民族之远古先人的深刻探索,也展现了顾先生的渊博与精深,更显示着这位鼎鼎大名的史坛巨人对于古史的谙熟、通晓及其铿锵有声的独到见解。这是一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史学研究成果,以致于所有谈论,即使是遣辞造句,也经过精心推敲的。例如对中华上古各族的分分合合,都不随意动用些不科学的语言。
-
历史的规律与历史的真相王祖华对于本岀的书名,再看扉页上的那段话,读者也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有关历史的规律与真相,是从18世纪的伏尔泰以来,包括黑格尔与马克里思在内的哲学家和历史都无法解决的问题,那么,作者何德何能,居然还敢侈谈什么历史规律和妄论什么历史真相呢?难道他自认为要比伏尔泰、黑格尔和马克思有更多的学问呢?作者在《历史的规律与历史的真相》的绪论部分,从理论上对这个规律作了通俗的阐述,并把这个规律命名为“需求法则”,而《历史的规律与历史的真相》的正文部分则承担着用历史来证明这个规律的任务。这个规律一旦呈现在人们面前,它的光芒可能会令人眩目,某些人一时不能适应,也属正常现象,这并不重要。而重要的是,这个光芒不但可以照亮历史,也足以照亮未来,这乃是毋庸置疑的。
-
傅衣凌治史五十年文编傅衣凌本书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经济史学主要奠基者之一——傅衣凌先生七十年代以前的研究总结,书中具体收录了:《我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再认识》、《从农民斗争到资本主义萌芽看中国封建社会的弹性》、《我是怎样研究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关于唐宋元时代典卖物业的亲邻优先权》、《关于明初胡蓝之狱的分析》、《清乾隆福建吃老官斋众起事考》、《明代经济史上的山东与河南》等研究文章。
-
李良玉史学文选李良玉 著《李良玉史学文选》共5本,分别为:(一)集体化与东邵疃村经济社会变迁。以详细的原始资料描述东邵疃村在集体化过程中的曲折发展经历,通过个案分析中国乡村集体化过程中得与失。(二)扬州文化与旅游研究。以大量的原始资料论述扬州文化与旅游的关系。(三)江苏当代消防事业研究。以鲜为人知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解读江苏省建国以来消防事业的政策、措施和各项建设。(四)广西民团研究。以大量的田野调查资料论述广西民团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存在和消失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原因。(五)李良玉史学文选。精选李良玉教授近年来关于当代史学研究的论文20余篇。历史研究的方法是什么呢?真实为原则,以事实为基础,以材料为根据。这是历史学的根本方法。 《李良玉史学文选》是一部关于思想史、近代史、当代史、文化散论、博士论文的史学研究性文集,内容涉及早期政治思想研究、新文化起源、五四精神、近代社会史、城市化问题等,适合史学研究者参考学习。
-
西方史学在中国的传播李孝迁本书分为前后两部分:其一,19世纪末至1911年辛亥革命,以考察20世纪初新史学思潮与西方史学关系为主,凡四章:第一章梳理清末翻译出版的历史教科书的版本、流传及影响。汉译历史教科书不仅仅只是学堂课本,而且还蕴涵了不少西学新知,清季趋新学人往往通过这些不起眼的历史课本获取近代史学知识,从而引发检讨传统史学。汉译历史教科书是厘清20世纪初西方史学东传的一份重要资料,因此有必要先作系统的整理;第二章探讨西方(日本)的文明史学,它对新史学思潮影响极大,甚至可以这样说,新史学思潮的灵魂就是文明史学。这章分别对法国的文明史学、英国的文明史学、日本的文明史学在中国的传播,作较为完整的论述。清末西方史学理论和方法开始输入我国,受文明史学的影响,史学方法没有引起人们的太多关注,而热衷于传播西方史学理论,如科学史观、地理史观、人种史观、英雄史观等,皆为人所津津乐道。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期西方考古学知识也传人中国,对推进史前史和上古史研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第三章将通过当时出版的各种书籍报刊资料,勾勒出西方各种史观和考古学在20世纪初知识界的传播轨迹。第四章以个案研究的方式,考辨梁启超新史学的西学渊源。通过考察重要语汇如“邻猫生子”、“家谱”、“君史”、“民史”形成的脉络,以及将《中国史叙论》、《新史学》与各种译著、日文本,作细致的文本比对、解读,使我们对梁启超新史学如何构成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其二,“五四”前后至20世纪40年代西方史学在中国的传播,本书只探讨了在民国史坛有重要影响的三大西方史学思潮和流派,至于非理性主义史学思潮和马克思主义史学暂不列为研究对象。第五章梳理美国鲁滨逊新史学派在华的传播。这部分所采用的资料相当丰富,挖掘了一批过去为人所不知的鲁滨逊新史学派的中国学生,对这个学派在历史教育界的实际影响也有大量史料作支撑。第六章论述斯宾格勒“文化形态史观”从“五四”时期到20世纪40年代传播和影响的全过程。《西方的没落》在华的早期传播,以往人们知之甚少,这章将爬梳更多资料,使我们对其早期流传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20世纪30、40年代《西方的没落》在华之情况,从欧美、日本、苏联(批判)三条路线加以全方位考察。最后附带论述汤因比的史学思想在中国的影响。第七章是本书的重点,讨论兰克史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我国现代史学建设的影响。首先以文献学的手段,整理早期中文世界中对兰克的描述,同时分析兰克史学的早期传播路径及其处境;其次,对集中体现兰克的史学方法论的两部著作:《史学方法论》、《史学原论》的流传、出版和影响,作详实的论述;再次,分析译著中的兰克形象和国人历史叙述中的兰克形象对中国现代史学建设的影响。这章还专门论述民国时期外籍史学教员在现代史学建设中的贡献。
-
社会力与社会发展覃秀基本书内容分为上、下篇,共九章,分别研究社会力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其中上篇“总论”是从总体上考察社会力与社会发展的内在机制及社会力的内容、特征,社会力的开发利用等等;下篇“分论”则分别研究各领域的社会力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社会科学研究方向的学生的参考书,也可供社会科学研究单位的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参考。
-
中文经典100句战国策公孙策《战国策》一书的内容、作者、特点,都已在《中文经典100句——战国策》作者的序文中详述过。虽然公孙策特别强调,本书重点在名句而不在策,不过,由于作者对于抉选的“策术”,除了原文照登之外,另有简明的白话注释和译文,两相对照,读者很容易就看出昔日那些“炒短线”的策士们,到底出了哪些救命或祸国的计策。作者另外附加的副标题,更点明这则策是某某人为了什么事想出来的,对同样喜欢“炒短线”的现代成年人,或对繁琐复杂的事情懒得深究又不求甚解的青少年朋友而言,容易读、容易吸收。“名句可以这样用”则让读者心领神会,可以在必要的场合灵活运用。作者这本书的用意原不在此,不过,能把这些策融会贯通,运用到职场或任何人生战场,却是作者不预期,但读者如果需要,可以从这里“各取所需”的。
-
2008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详解金圣才 主编本书是一本详解全国硕士研究生人学统一考试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的辅导资料。本书参考众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权威教材(特别是一些师范类名校的教科书)、教学辅导资料和相关专业报刊杂志进行了讲解,对于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一些难点和重点(包括在一般教材中很少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人学统一考试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的考生。对于参加硕士研究生人学考试历史学科目、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历史学考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历史学全国统一考试、自考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来说,本书也是一本较好的历史学复习资料。
-
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顾颉刚《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史学类》是作者1929年至1930年在燕京大学开设“中国上古史”课的讲义。作者旁征博引,详细而严密地考证先秦两汉典籍中的三皇五帝等古史传说的发生背景及演变过程,推翻了其中许多传说的史实地位,恢复其传说地位,澄清了古史系统中糅杂的许多非历史成分,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独到的“ 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理论及古史系统,对上古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