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从编年史到经典桂思卓 著桂思卓教授是西方汉学家中的新锐,现任教于美国康涅狄格学院历史系。她曾在卫斯理女子学院获得学士学位,随后又在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她长期研究早期中国史、儒道的神性和哲学维度及当代东亚世界中的儒学。这种学术经历和专业取向使她的研究常常表现出文化比较的视野和历史纵深感。在《编年史》一书中,桂思卓教授的研究特点获得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她一方面指出:“董仲舒既是一名学者,又是一位官僚。对其理论体系的解读应当与他所遵循的诠释性传统——包含着诸种理想和伦理观——联系起来,也应当与某种政治人格和政治策略(这种政治人格和政治策略界定了他意欲影响的政治世界)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又说:“在另一种意义上说,董仲舒构建经典的努力超越了他所生活的时代。他试图清晰地表述《春秋》的权威性和神性维度,这使其伟大的诠释活动与其它宗教传统并行不悖。”这表明桂思卓教授既希望进入董仲舒置身其间的学术和政治氛围中研究他的经典诠释学,又试图跨出中国文化圈寻找儒家的普世性意义。如果我们将前者称为历史真相的还原,那么后者就可命之以历史价值的显现。
-
宋朝制置使制度研究姚建根 著《宋朝制置使制度研究》以宋朝制置使这一具体职官为研究主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分清两类制置使的区别、论述制置使的发展过程、探讨制度的外延层面三个方面人手对其进行讨论,通过对制置使内涵的考述,以及对与之相关的若干问题的阐释,来说明宋朝职官制度的特点,勾勒出宋代政治文化环境下文官主导的战时体制的历史轮廓。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编委会 编辑深入探讨了各个人物的身份、与花束家族长子的关系、所涉及占卜事类以及主要活动等(U.林橒先生在《花束子卜辞所见人物研究》一文中,全面地考察了花束子组卜辞的人物,加深了我们对于这类卜辞性质的认识.通过对花束子组卜辞中家族的亲属成员,僚属,奴隶,多任务、多贾及其它,邑人及其它人等的探讨,认为子卜辞所占卜的事情,绝不是只限于某个家族内部的事务,而涉及当时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物,并进一步认为子卜辞所涉及的人物面的宽窄大概同他们族长的社会地位的高低以及家族势力的强弱有关;像“子”这样地位高的贵族,平时还经常呼令一批与之关系密切的其它家族的族长或主要成员(僚属),替他办各种事情,这对“子”的权势和地位应该有很重要的意义。以上两篇主要是从“人物”的角度对花束子组卜辞进行研究,使我们对当时的社会以及“子”家族有较为深入的认识。
-
逆淘汰程万军 著《逆淘汰:中国历史上的毁人游戏》穿越历史时空,挖掘埋葬人才之暗道,冷析毁人游戏的规则成因,解剖中国古代选才体制怪胎,起底光怪陆离的用人迷局,为读者奉献醍醐灌顶之“醒才”篇章,堪称一部中国人才命运的千年反思。◎本书卖点:一本可以媲美吴思先生《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血酬定律》的扛鼎力作!一本将激起千万职场中人反思当下人才制度的激情之作!图书上市之前,已有四十多家网站集中报道,《北京晨报》已于1月18、19日两版专访作者,媒体焦点正在形成!
-
不忍细看的历史罗哲郁 编著泱泱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伟大的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从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到封建文明繁盛一时的明清时代,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与成就,也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与挫折。数不清的英雄豪杰、文人志士在历史的漫漫长路上留下自己的足迹。《不忍细看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一些特殊的历史人物和故事。
-
林超民文集林超民 著《林超民文集:第3卷》作者在教学与行政工作中,对大学教育有些思考,写过一些札记、随笔,从中选出23篇收入本文集。2006年2月,作者在网上开设自己的博客。先后有“补拙斋漫话”、“师友茶座”、“菜海子部落”、“民族史部落”、“老补的BLOG”等博客。写随笔两百多篇。从中选取21篇收入本文集。文集中有6篇文章,是作者对外婆、父亲、母亲、岳父、岳母的追思、忆念、感怀,是不孝子孙的“寸草心”。这是作者近两三年的一些杂感与随想。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在中国民族史和地方史学术研究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陶澍全集(清)陶澍 撰,陈蒲清 等校点陶澍(1779-1839),字子霖、号云汀,晚年自号“髹樵”、“桃花渔者”。湖南省安化县人。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纂修、四川乡试副考官、监察御史、户科给事中、川东兵备道;道光年间,历任山西省按察使、安徽省布政使、安徽巡抚、江苏巡抚,官至两江总督,兼理两淮盐政。道光十九年(1839年)病逝于官邸,晋赠太子太保,谥“文毅”。一、陶澍的历史地位陶澍是鸦片战争前夕中国杰出的政治家与经济改革家,在中国古代与近代之交发挥了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他是传统经世学派在政治领域的代表,又是古代经世学派转变为近代洋务派的关键人物,他还是湖南由产生个别杰出人才到产生人才群体的先导。(一)陶澍是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经世学派在政治领域的代表。经世学派又称实学派,其特点是主张“通经致用”,即发扬儒家学说的精华,用以解决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反对空谈,反对只把学问作为猎取个人功名利禄的狭隘工具。
-
《古代社会》导读(美)摩尔根 原著,陈德正,李焕丽 导读摩尔根的伟大功绩,就在于他在主要特点上发现和恢复了我们成文历史的这种史前的基础,并且在北美印第安的血族团体中找到了一把古代希腊、罗马和德意志历史上那些极为重要而至今尚未解决的哑谜的钥匙。
-
历史学家茶座合订本王兆成 主编面向历史文化学界、面向社会知识大众定期出版的杂志书。它不是纯学术的杂志,也非单一地介绍历史文化知识的书刊。它既继承了图书的专业性强、有深度的优点,也具有杂志的文章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的优点。本书试图从思想和历史文化知识的结合中,探寻一条可读性强的办历史学的Mook(杂志书,Magazine加Book)的路径,为专家学者与社会知识大众搭建一个平衡的支点,贴近知识大众,服务知识大众,活跃历史文化学界,拓宽历史文化学界生存、发展的空间。
-
中国蒙元史方铁,邹建达 编《中国蒙元史:学术研讨会暨方龄贵教授九十华诞庆祝会文集》2007年8月6日至7日,中国蒙元史学术研讨会暨方龄贵教授九十华诞庆祝会在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开幕。会议庆祝方龄贵教授九十华诞,并进行热烈的学术讨论,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详见《中国蒙元史:学术研讨会暨方龄贵教授九十华诞庆祝会文集》会议述评)。会议堪称一次难得的学术盛会。与会代表既有国内外著名的元史、蒙古史专家,也有年富力强的中年学者,以及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显示出元史学界与蒙古史学界人才济济,后继有人。方龄贵教授是广受元史学界、蒙古史学界敬重的学术前辈。他在元史与蒙古史研究领域辛勤耕耘60余年,近年仍笔耕不止。他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所表现出来严谨求实的学风,以及取得的丰硕成果,受到同行的普遍赞誉。中国元史学会、中国蒙古史学会与方龄贵教授退休前工作的云南师范大学,联合举办庆祝方龄贵教授九十华诞暨学术研讨会,表现了社会对学术前辈的推重与尊敬,倡导了现代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学术传统的文明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