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储蓄来生韦兵 著中国古代安顿亡魂的方式总结起来有几种:升仙炼度、 往生净土、冥判轮回、寿生寄库。其中,寿生寄库是普通人最常采纳的一种。寿生寄库的方法简单——烧纸钱。烧纸钱,成为中国式的“免罪符”,用“货币”操控生死轮回,让普通人得以安顿三世灵魂。唐宋之际,人们观念中的幽冥世界衍生出金融和信用功能,寿生寄库信仰开始兴起,并成为10世纪以后中国人理解生命、疾病、死亡及身后世界的一种新方式。本书利用出土文献、造像碑刻结合传世文献,深入讨论寿生寄库信仰的起源、流传与影响,辨析寿生寄库信仰对现实世界的种种反应投射,以及信仰中体现的平等、契约精神、个人主义等观念,力图从幽冥观念的变化中观察现实社会的变革。
-
码头与源头马学强 简军 主编 ,马学强 张秀莉 李东鹏 等著本书为“城市更新与人文遗产·上海系列”丛书之一,对北站街区的成长与历史变迁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 本书以位于苏州河畔的“北站街区”为研究对象,依循其形成脉络与演变逻辑,从独特的视角揭示苏州河与近代上海城市崛起的关联性。作为苏州河核心区域的一段河流,位于“公共租界之中区”,随着苏州河沿岸的开发,这里从初的码头林立,到后来成为仓储中心、工厂重地。清末,沪宁、沪杭甬等铁路开通后,这些码头连同苏州河航道,与铁路上海北站(当时北站被称为“京沪交通之总枢纽”)形成有效的水陆互动格局,更有力地推动了这一区域的城市化进程。本书紧扣北站街区在形成与发展中的特点,突出商贸活动中的“码头”角色,社会文化演进中的“源头”地位,进而解析这一区域特有的人口结构、经济样态与功能嬗变,从中彰显“北站”的文化内涵与街区特色。
-
简帛学论稿蔡万进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简帛研究的结晶之作,涉及云梦秦简、里耶秦简、张家山汉简、天长纪庄木牍、尹湾汉简等诸批重要简牍的专题研究,以及简帛学的学科分支、中国简帛学体系的构建、出土简帛整理的理论与实践、简帛学史的理论总结与研究等有关简帛学理论与学科建设问题的系列前沿思考。该书研究既专注于中国境内出土的简牍帛书资料,亦涉及中国以外世界其他国家出土简牍的整理研究与国际合作;既关注东亚范围内汉文简牍的出土,亦留意我国古代民族文字简牍的价值与意义,具体研究实践与理论凝练提升并重,立足中国与全球视野并举,基本代表和反映了作者各时期简帛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展和认识,以及长期以来从事简帛研究的学术心路历程和思考努力,对推进当前我国简帛学的学科建设乃至国际简帛学体系的构建等,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学术价值。
-
纪国史研究李沣该书是纪国史研究的论文集。东夷己族、己(纪)国,历史悠久,能征善战,从传说时代,历经夏、商、西周,一直到春秋,在中原大地上留下了足迹。王献唐先生是纪(?)国史研究的开拓并集大成者。纪(?)国史的研究出现了诸多的分岐和争论。李学勤、曹定云、王树明、王永波、王恩田等先生对考古资料进行梳理、考证、辩析,把纪国史的研究推向了新阶段。李沣新撰写的十几篇文章,在这些学者研究基础上的加以伸展和综合,对纪国史研究中争论较多、被忽视问题进行考证梳理和辩证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
集聚视角下的清代山西城镇研究乔南著本书在充分吸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以集聚经济学为理论依据,对清代山西的产业集聚、资本集聚、人口集聚,以及由以上集聚现象终带来的城镇集聚等问题进行考察并加以理论分析,在丰富清代山西城镇的研究成果的同时,对当代山西城镇体系形成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剖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生性特征,并使读者对清代中国中部地区城镇发展状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为区域经济史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的同时,以古鉴今,为当代资源型省份未来走集中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及区域内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借鉴。
-
形象史学 2022年秋之卷刘中玉主编《形象史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办、面向海内外征稿的中文集刊,自2021年起每年出版四辑。凡属中国古代文化史研究范畴的专题文章,只要内容充实,文字洗练,并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均在收辑之列。本书为秋之卷总第二十三辑,共五部分,其中包括旋类服装再考,战国秦汉时期铁足铜鼎研究,汉画像石中的蹶张图像考等内容。
-
希特勒的末日[英] H.R.特雷弗-罗珀 著,石雨晴 译H·R·特雷弗-罗珀,二战前是英国牛津大学的青年历史讲师。二战期间,罗珀在英国的秘密情报部门服役,专门负责侦听、截取纳粹反间谍机关发出的无线电密报。 二战后,罗珀受到英国情报部门的委托,赶赴柏林调查希特勒死亡的真相。因为当时谣言四起,说希特勒还活着,并且已经逃往西方,这无疑给西方盟国造成了很大的政治压力。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尽快查明真相,罗珀化名奥顿,以英军少校的身份出现在柏林。 在1945年的9、10月间,罗珀走访、讯问了不少当事人,主要包括那些在帝国末日来临之际,和希特勒一起在地堡中生活过的人们,诸如政治家、军人、秘书以及勤杂人员各色人等。他们之中不乏关键证人,像帝国青年团首领阿图尔·阿克斯曼,以及希特勒的司机肯普卡。阿克斯曼在希特勒死后曾进入自杀现场,他和肯普卡均参与了焚烧希特勒尸体的行动。 1945年11月1日,罗珀在柏林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公布了他的调查结果。1947年3月,罗珀出版了《希特勒的末日》一书,详细记录了希特勒生命中的最后10天及其自杀身亡的历史。在书中,罗珀为广大读者勾勒了一幅希特勒末日的完整图景。其中,有两条主要线索贯穿始终,一条是政治、军事形势的快速变化,另一条是希特勒本人对此做出的近乎于歇斯底里的反应,这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快速、起伏地向前跃进着、发展着,指向的终点就是第三帝国的覆灭和希特勒的自杀身亡。
-
口耳之学岳永逸本书是《“土著”之学:辅仁札记》的姊妹篇。作者选取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燕京大学关于民俗学研究的数篇本科和硕士毕业论文,包括李素英的歌谣学、薛诚之的谚语学、杨文松的故事学、虞权的空间民俗学、邢炳南的民具学等,这些并非出之于名家巨匠的优质论文,勾勒出了当时我国民俗学学科发展的断代史,也为民俗学学科发展的历史留下了清晰的掌纹。
-
中国史学思想史新论汪高鑫《中国史学思想史新论》是一部关于中国史学思想史研究的文集,所收集的30篇论文是作者近年来关于这方面研究的主要成果。该书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综合研究或专题研究,具体包括史学思想史综论和经史关系两个部分;下篇为具体研究或个案研究,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各个不同时期史学家、思想家们的史学思想,以期人们能够对中国史学思想发展史的总貌有所了解。主要内容有:关于历史动力的见解、关于史学工作的认识、史学思想研究的对象、方法等,对中国史学思想史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
神农·炎帝神话基本数据辑录王宪昭神话是人类悠久的文化记忆,也是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弥足珍贵的经典文化传统。中华民族创世神话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进程中创造、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文化体现出中国各民族有史以来团结奋斗、勤于思考、勇于创造、善于创新、敢于胜利的昂扬斗志与民族精神。神农与炎帝在中华民族神话传统中经常混合在一起,因此本书将二者结合在一起进行相应的数据辑录。神农•炎帝神话是中华民族多民族长期以来交流、交往与交融的见证,也是多角度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传统文化资源。本书以神农与炎帝为神话数据辑录对象,从目前公开出版的各类神话作品和相关学术研究成果中提取母题4886个,这些母题一般均列举出相对应的神话文本实例或研究成果实例,形成神农•炎帝神话阅读与研究的系统性数据集成。为读者更好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进一步理解和探讨有史以来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相对完整的数据资源。《神农•炎帝神话基本数据辑录》可以作为目前神农•炎帝神话文本以及神农•炎帝神话研究成果的体系性专题数据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