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水磨金土金瑾 周震麟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人经过潜心努力,复原古法技艺,成功烧制出明清古法金砖,使得这项非遗技艺的传承发展迈上了新台阶。本书是关于御窑金砖制作技艺的工艺与文化普及读本,详细介绍了古法金砖制作从选泥用料到入窑烧制的工艺流程,并探寻这项非遗技艺背后的文化渊源。金砖制作历经数百年,凋敝后在当代重生,体现了非遗传承须遵循“继承传统和关注当下”的双向并举;而尊重自然、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理论指导工艺实践,又体现了“顺应天道和竭尽人事”的朴素科学智慧。本书为当前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实践经验的依据,也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创意产业开拓新的思路和方向。
-
惠州市华侨农场社会化转型研究陈友乔著华侨农场的设立,是国家归难侨安置政策的产物。广东是与福建同为早创办国营华侨农场的侨乡省份,也是华侨农场以及安置归难侨多的省份:全省华侨农场有 24 个(现存23个);安置的归难侨人数为 6.9 万人,来自 24 个国家,占全国华侨农场归难侨总数的 43%。华侨农场兼具政治、经济双重属性。1985年起,中国开始了华侨农场改革。大致说来,华侨农场改革,包括20世纪80—90年代的改革以及21世纪以来的改革。广东省惠州市杨村华侨柑桔场、潼湖华侨农场代表了其中珠三角发达地区与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的一种类型,先后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两次转型发展。华侨农场转型给这两个侨区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既有机遇,又不乏挑战。因此,惠州市杨村华侨柑桔场、潼湖华侨农场转型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广东省乃至全国华侨农场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
掌故严晓星 主编较之前八集,本集体量明显增大,堪称“特大号”,三篇长文撑起主干。第一篇《钱锺书旁记》,是钱锺书先生的堂弟钱锺汉四十年前所写,虽说是“旁记”,却不得不承认,自家人“旁记”的深度与生动,迥非他人所能及。第二篇《一个陌生女读者的来信——胡适与龚羡章、文公直“夫妇”交往钩沉》,从胡适秘藏的一通读者来信,钩沉出他与一对出身名门的年轻夫妇的交往,如同掀起了厚重的时光幕布;作者夏寅年少新进,令人欣喜。高林重新梳理、充实、考察名记者浦熙修在1949年之前的工作与生活,也不妨说是在书写对祖辈那一代新闻工作者精神世界的理解。新作者序列,本集还有黄大德、牛风雷、叶康宁、吴真四位学人加入。黄大德作为邓尔雅的外孙、黄般若之子,写起汪精卫的侄子、奇人汪希文来,少不了珍秘的家族记忆。留心掌故家及其著作,是《掌故》的一贯偏好。牛风雷写北京掌故家金受申,以丰富的藏品为后盾,最是难得。吴真关注东京文求堂的涉华商业活动及文求堂两代主人的生命史,叶康宁关注与袁世凯“洪宪”朝廷相始终的洪宪金印乃至印蜕等等,人之悲欢,物之浮沉,隐身其后的,无不是时代的翻云覆雨手。俞汝捷、赵珩、胡桂林、胡文辉、艾俊川、宋希於等几位资深作者,也都各有佳构。尤其是俞汝捷,因为特殊的机缘,接触到后来轰动海外的“蝴蝶君”原型时佩璞,记下了他作为戏曲演员的日常一面,正是其传奇经历的绝妙对照。还有在清宫掌故领域里绕不过去的“德龄公主”,早有人指出并非真正的公主,但笼罩在她父亲一家头上的迷雾,直到本集的艾俊川文章才得到全面廓清。
-
敕勒与柔然周伟洲 著《敕勒与柔然(增订本)/欧亚备要》根据现存史籍及考古文物资料,对4世纪末至6世纪中期活动于中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的敕勒和柔然两个古代民族的族源、分布及氏族、部落的组成做了探索;论述了它们所建的翟魏政权、高车国及柔然汗国的兴衰;并对它们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诸政权之间相互依存、影响的关系,以及对中国西北和中亚等地的影响等,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
叠变马勇晚明时期的中国已经置身于全球化的大潮之下,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等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大事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在对英贸易顺差的刺激下,鸦片引发了近代中国的叠变,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1840年以来,中国人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探索,在迷茫与徘徊中,进行了抗争、学习、融合、改革与改良。外部列强势力犬牙交错、内部政治斗争拉锯不断、内外部战争频仍、洋务运动开启、新一代知识分子开始成长、民智渐开、工业发展……在各种驱动因素的叠加与聚合下,叠变继续。然而,甲午之战的失败以及稍后列强强租胶州湾、广州湾等,深刻刺激了中国人,成为近代中国的转折点,罕见的奇耻大辱震撼了国人,谭嗣同诗曰: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沧溟一哭休。四万万人齐落泪,天涯何处是神州?震撼之后则是怀疑、彷徨、困惑与愤怒,是民族精神的大觉醒,是叠变的加速:维新变法、新政、共和,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花了几百年所走的路,中国社会结构急剧变化,“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死亡与新生撕扯着苦难深重的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至此也才真正展示出其优势与劣势,困境与顺境。这是中国历史内在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西方文明的强势冲击下,中华文明面临着最严峻的挑战。近代中国该如何应对这种变局?中国社会发展与变革的驱动力是什么?引发中国叠变的各种驱动力是什么,是如何交织与叠加在一起的,又是如何影响中国文明进程的?基于此,本书重新审视近代中国,探索内在的政治演变逻辑和社会发展规律,以期以史为鉴。
-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百年发展党圣元,谭好哲,李昕揆 主编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社会现实,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面对当下复杂多变的思想文化和文艺的现实状况,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强化使命意识,勇于担当责任,紧跟时代步伐。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学术年刊(2022年卷)以“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百年发展”为主题。本次年刊的出版,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和价值体系所做出的新的努力和尝试。
-
中国近现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张复合 著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的论文集,内容涉及近现代建筑历史、现状及其保护与再利用,近代以来的建筑技术史,近代以来的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对中国城市建设的影响,等等。本书反映了近两年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可以说是一部具有学术代表性的重要作品,对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人员汲取近代建筑历史经验从事现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有指导作用,对文物保护部门保护与再利用近代建筑、开发历史地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社会与国家川本芳昭族群间的遭遇与融合是形塑魏晋南北朝的时代浪潮,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乃至东亚的历史演进。本书对此开展了全景式的考察。至第三篇聚焦于十六国北朝的胡汉交融,从社会观念、国家制度等多个层面展现了北族入主中原所带来的变化。第四篇将目光投向南方的汉化进程,细腻地描绘了国家权力以及普通民众同“蛮”的接触。第五篇通过探寻南北朝政权与朝鲜半岛、日本古代国家的互动,揭示出中国的民族形势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作者川本芳昭先生是当前日本在中国中古史领域的代表性学者,这部著作汇聚了他踏.上研究之路以后二十年间的成果。
-
祭祖经邦张雁勇 著天子宗庙祭祀是指天子以主祭者的身份在宗庙中参加的祭祖仪式。本书采用历史文献考证和分析方法,并择取和借鉴考古学、宗教社会学以及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相关材料、理论和方法,探寻了《周礼》所载天子宗庙祭祀的对象及类型、祭前准备事宜、祭祀之日的仪式和社会功能四个方面的内容。 作者既着力于天子宗庙祭祀内容的梳理和考辨,又注重对其寓意的阐发和社会功能及其运行机制的探索,试图挖掘出那些在信仰和仪式背后起着支撑作用的各种文化要素。祭祖经邦是天子宗庙祭祀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为:追念、祈福于祖先及增强宗族内聚力,巩固君臣关系,以孝道垂范教化臣民,将礼义嵌入人心,确认与展示祭祀者的身份及地位,此外还有与政治相关的娱乐和审美功能。这些功能既是天子宗庙祭祀系统正常运行的逻辑结果,又是支撑它得以存在的重要支柱。
-
关公文化十六讲胡小伟 著建安二十五年(220),关公兵败荆州,大义归天。近四百年后他在神话中重生,由人而神,由神而圣,直至成为中华民族乃至汉字文化圈不分年代、地域、阶层、行业和族群供奉的文化英雄。历千载而不衰,经六代而愈盛,关公文化似乎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不解之谜。 本书以文化学的角度,结合大量历史资料,诠释关公在不同时代下的不同形象。再现关公文化的发展历程,揭示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