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上海鲁迅研究·100辑纪念上海鲁迅纪念馆 编《上海鲁迅研究》创刊于1979年,到2023年已经出版了100辑。本辑特设纪念专栏,邀请多位学者讲述与《上海鲁迅研究》的故事并提出建议和期盼。在第100辑中,设置了“鲁迅作品研究”“鲁迅生平研究”“鲁迅同时代人研究”等专题,内容包括对《野草》《狂人日记》《采薇》等鲁迅经典作品的校读与再解读,鲁迅与高长虹、浅草—沉钟社的关联以及对鲁迅留日后期交游活动的考述等。此外,本书稿还有“史料·辨证”“我与鲁迅”“读书杂谈”“鲁迅文化与实践”“海外鲁研”“上海鲁迅纪念馆纪事和研究”等专题,并刊载了“鲁迅与文艺理论创新”研讨会相关报告综述。
-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 第二十九辑上海社会科学院《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编辑委员会 编本书是一本有较高学术质量的连续性出版物,在学术界获得良好的口碑。本辑收录多篇讨论古代经济史、古代文化史和海交史的论文,亦有专题讨论考古文献所见早期中国,见解深刻,颇有新意。其他文章,诸如史料整理、书评等也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
梵净山民族地区族规家训整理与研究李锦伟本书是在对梵净山民族地区族规家训进行搜集整理基础上进行的系统研究,内容包括梵净山民族地区族规家训的发展阶段、发展背景、表现形式、传承载体、主要内容、特点功能和时代价值等。本书对于丰富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文化内涵、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助推家风家教建设、促进地方文化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吕著中国通史 中国文化史吕思勉这是一本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入门读物。吕思勉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毕生致力于历史教学和研究,著作等身。他以史家的眼光,对各个主题予以通贯性的解说,多独到之见。让人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全书以古鉴今,用通俗的行文,详细介绍了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的方方面面,比如:衣食、住行、婚姻、教育、实业、货币、财产、赋税、族制、政体、阶级、官制、选举、兵制、刑法、语文、学术、宗教等内容,分类专述文化现象,叙述中兼有议论,多有“石破惊天新理论”,每多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中国文化史经典读物。
-
大家读《史记》韩兆琦 译注;蒙木 编按《史记》是中华文化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传记文学与文言小说的始祖,集先秦与西汉文化之大成并具有某种古代百科全书的性质。它高度的真实性、思想性、艺术性都是后代类似史书所无与伦比的,是我国古代雄踞于文、史两科的经典之经典。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传记文学名家韩兆琦教授,是《史记》研究的里程碑式人物,耕耘《史记》研究领域60余年,通过本书深入浅出地阐释今天怎样读《史记》及读《史记》的现实价值,引领读者进入《史记》人物的谱系,从中体悟凝聚起伟大中国精神力量的进步民族观及那种积极主动又奋发有为的生死观和价值观。
-
历史的见证霍巍 主编本书以100件代表性的历史文物实物实证说明中华民族历史上各民族一步步融汇凝聚,最终成为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展示古往今来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历史互动中共享的集体记忆,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
-
历史分期与主权(美) 凯瑟琳·戴维斯 (Kathleen Davis)《历史分期与主权》一书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探究封建法以及封建编史学问题,揭示“封建主义”的历史性形式中所蕴含的现代主权理论和某种社会契约理论;第二部分从世俗化问题切入,审视时代意识、时间政治与现代主权问题之间的复杂关联。基于讨论,作者检讨了基于“中世纪”与“现代”之分的时代分期问题,论述了“封建主义”和世俗化问题对时间政治问题的支配性影响。作者由此表明,时代分期的时间在何种意义上是一种主权的时间;换言之,主权在何种意义上是一种时间性 的模式。
-
改革年代理查德·霍夫施塔特(Richard Hofstadter)这是一部反思美国现代社会转型和改革历程的伟大经典,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公共知识分子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的代表作,开创了政治文化史的写作范式,曾获1956年“普利策历史奖”,被誉为“关于20世纪美国历史的具影响的著作”。书中考察了1890—1940年遍及美国的关于进步与改革的激情,探寻改革者的道德和情感动机,他们心中的神话与梦想,以及他们不得不与之妥协的现实。这是一部将社会心理与公众情感纳入思考的政治思想史,一部写给具有一般政治意识的普通公民的著作,它将问题意识、研究技巧、跨学科视野与优雅的文笔完美结合起来,既显示了历史反思可能达到的高度,又极好诠释了强烈的公共关切与伟大的历史著作之间是如何紧密相连的。
-
近代以来中国海洋灾害应对研究蔡勤禹 景菲菲 等本书通过梳理近代以来我国应对海洋灾害体制机制变迁轨迹,总结应对海洋灾害体制机制演变的原因,揭示演变的规律,为当下及今后我国应对海洋灾害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此,本书以应对海洋灾害的体制、政策及其运行机制为要素,将近代以来我国应对海洋灾害体制机制分为近代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期、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应对体制机制初步确立、改革开放以来应对体制机制调整与发展和当代我国应对海洋灾害的综合开展四个部分,系统总结近代以来我国应对海洋灾害机制从传统向现代变革历程,透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人与自然、国家与社会及诸多层面的互动。
-
唐前期陇右防御体系研究李新贵著唐前期陇右防御体系经历了多次变革,本书结合历史地理学、文献学和军事学的相关史料,突破了以往只注重文本解读的局限,认为在仪凤二年之前,陇右防区实行的是正州加羁縻州的预警体系,之后是正州加军、守捉构成的成守体系。无论哪种体系,目的都是维护从长安出发经渭河谷地至河西走廊这条战略通道的畅通。本书提出的战役进程复原等方法也有助于推动历史军事地理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