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中国史历日和中西历日对照表方诗铭 方小芬《中国史历日和中西历日对照表》是一部详尽的中国史历日和中西历日对照的工具书。本表部分“上编”起于西周共和元年,迄于西汉哀帝元寿二年。第二部分“下编”起于西汉平帝元始元年即公元1年,迄于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即公元1949年(其间三国、南北朝、宋辽金元、明清之际朔闰不同之处,则分别加以排列)。中华民国成立后改用阳历,以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为民国元年1月1日《民国历曰表》即采用阳历编次。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自此起采用公历纪年,第三部分“附编”列有《l949—2000年历日表》,以备检查农历(阴历)之用。
-
历史与历史学家理查德·威廉·索森理查德·威廉·索森(Sir Richard William Southern,1912—2001)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中世纪历史学家之一,在他漫长的学术生涯中一直致力于中世纪盛期思想文化的构建。从1953年出版《中世纪的形成》以来,索森对中世纪盛期的整体结构、中世纪人文主义与经院人文主义,以及英格兰在12世纪文艺复兴中的独特地位与影响进行了持续探索,对中世纪史的研究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主要代表作包括《中世纪的形成》《中世纪的西方教会与社会》《中世纪人文主义及其他》《经院人文主义与欧洲的统一》《圣安瑟姆及其传记作者:中世纪隐修生活与思想研究,1059—1130年》以及论文集《历史与历史学家》。
-
五至十世纪统万城夏州城考古发现与研究邢福来,侯甬坚 著《五至十世纪统万城夏州城考古发现与研究》一书,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编,约850千字、1000多幅图片,分《考古编》《研究编》《图版编》三部分,共4册。内容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的发现与确认,对统万城遗址地理位置、保存现状、统万城的建造、废弃及历史沿革,以及如何认定其为统万城等进行了阐述,并回顾了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自道光年间 (1845) 重新发现和20世纪70年代戴应新先生做的调查、测绘及试掘,和统万城遗址2005年后作为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以来做的大量考古工作。第二部分分门别类地介绍2002年以后的主要考古发现,资料属首次公布。这些发现主要有: 对永安台及西城西南隅台基础的清理、发现护城壕、清理西城西门及瓮城、清理西城南垣外马面、东城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的清理、西梁及查干屹台祭祀台遗址清理、周边墓葬的调查及清理等。第三部分是发掘者通过对大量发掘资料的整理,形成的几点新认识,主要是对统万城城市规划的探讨、对东城建造年代的推定、对统万城防御体系的复原、对统万城周边墓葬布局及时代的研究。第四部分为综合研究,主要有统万城周围地理环境研究、河流研究、统万城及周边出土与丝路有关文物研究统万城出土动物骨骼研究、统万城周边墓葬出土人类骨骼种族研究、统万城申遗历程及返待解决的难题等。
-
约翰·托兰史学思想与史学体系研究崔晓乐本书是一部关于美国历史学家约翰·托兰的专业学术研究著作。约翰·托兰(1912-2004),主要从事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日本史以及德国史研究,其代表作《日本帝国的衰亡》曾获“普利策奖”。晚年托兰曾两次来华,为中国同行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无私帮助。本书详细叙述了托兰的成长与学术经历,剖析其著作的史学研究方法,阐释托兰的史学研究体系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影响,并对未来西方史学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作出相关思考。本书可以丰富国内现有关于约翰·托兰的研究成果,促进世界史学科的体系化发展,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向历史借智慧张立华 著《向历史借智慧》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籍中选取故事材料,时间上起先秦,下迄清末,内容包括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为人、处世等各个方面。用智慧研训的方法进行创新阐释,通过对古代智慧故事的智慧解读,来提高读者的思辨力和创造力,增益读者的智慧。所谓智慧解读,就是对古代智慧做出独具慧眼的深入浅出的解读,就是发人所未发、见人所未见,成一家之言。目的是使读者通过一个故事,读懂一段历史,了解一段文明;汲取一些教训,获得一些经验;享受一些美感,接受一些教育;明白一些道理,增长一些智慧,从而达到读史明智的效果。
-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 第二十七、二十八合辑上海社会科学院《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编辑委员会 编本书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纂,是一本有较高学术质量的连续性出版物,在学术界获得良好的口碑。本辑收录多篇讨论古代经济史、古代文化史和海交史的论文,亦有专题讨论考古文献所见早期中国,见解深刻,颇有新意。其他文章,诸如史料整理、书评等也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
龙泉驿古驿道历史文化研究杨玉华 著龙泉驿位于成都市区东南翼,是唐代设立的古驿站之一,它属于成都东向交通的第一站,由西向东,连接成都与重庆两座中心城市,明代之后龙泉驿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成为各路人员流、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文化流的枢纽。本书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努力通过对众多历史文献的爬梳和田野考察,还原成渝古驿道上的重要驿站——龙泉驿的前世与今生,其中历史文化、农业文化、佛寺宫观、茶馆文化、诗歌文化等,可以说是在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深入研究地域文化的一种尝试。
-
农耕社会整治温震军 著《农耕社会整治:明代官员吕坤构建的社会环境建设方案》以吕坤长期在山西从政做官的生涯追踪,从重农资商调赋税、强军抚军练乡兵、禁山护林植木、强吏治,严执法、备荒防乱稳秩序、立德育人扶弱等多方面去考察吕坤的作为,希冀能勾画出他心中的“农耕社会整治:构建的社会环境建设方案”,并从得失两方面剖析了社会原因和他的历史局限性。书稿内容丰富翔实,汇集多年吕坤从政作官的奏折、书表、公函、信件等,并结合当时社会环境以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剖析吕坤的所思所想,真切再现他忧国爱民的心迹。通过他治学、道德修养的养成,从基层官员的磨练直至成为身居要职的封疆重臣,卓然独立,从他一心想达到农耕社会的整治,提出力主构建社会环境建设方案,并从得失两方面剖析了深层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局限——既显示出他忠君爱民、认真做事的清官思想,同时也显示了封建社会官员的历史局限性。
-
中国辽夏金研究年鉴2019史金波主编《中国辽夏金研究年鉴》是反映中国辽夏金研究领域的年度性及阶段性研究状况的资料工具书。《中国辽夏金研究年鉴》常设栏目有专家特稿、研究综述、会议述评、书评·书讯、学人·学林、期刊优秀论文文摘、学位论文与博士后报告提要、重点课题研究报道、学术动态、新书序跋、年度论著索引等栏目。
-
文化的边疆李剑鸣 著,丁见民,付成双,赵学功 编《文化的边疆:美国印地安人与白人文化关系史论》基于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修订而成,运用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的某些理论和概念,借鉴美国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从历史学角度对美国印第安人和白人两个种族的文化接触与互动进行探讨,既有鸟瞰式的宏观考察,也有个案性的细致分析,并提及“文化边疆”“文化权利”和“文化帝国主义”等重要概念,揭示了美国种族和文化多样性的一个重要侧面,对于国内的美国史及跨文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文化的边疆:美国印地安人与白人文化关系史论》初版于1994年,曾在学术界引起关注,多家报刊发表评介文字,先后获得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