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榕村全集[清] 李光地 编,吴億燊,黄立一 校一、《泉州文库》(以下简称“文库”)收录对象为有关泉州的专门著作和泉州籍人士(包括长期寓居泉州的著名人物)著作,地域范围为泉州一府七县,即晋江(包括现在的晋江市、石狮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南安、惠安(包括泉港区)、同安(包括金门县)、安溪、永春、德化。成书下限为一九四九年九月以前(个别选题酌情下延)。选题内容以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哲学、政治、军事、科技、语言教育等文化典籍为主,以发掘珍本、孤本为重点,有全国性影响、学术价值高、富有原创性著作优先,兼及零散资料汇总。二、每种著作尽量收集不同版本进行比较,选择其中年代较早、内容完整、校刻精的版本为工作底本,并与有关史籍、笔记、文集、丛书参校,文字择善而从。三、尊重原著,作者原有注释与说明文字概予保留。后来增加者,则视其价值取舍。四、凡底本讹误衍漏,增字以[]表示,正字以()表示,难辨或无法补正的缺脱文字以口表示,明显错字径直改正,均不作校记。五、凡底本与其他版本文字差异,各有所长,取舍两难,或原文脱讹严重致点读困难,或史实明显错误者,正文仍从底本,而于篇末校勘记中说明。六、凡人名、地名、官名脱误者,均予改正,讹误而又查不到出处之人名、地名、官名及少数民族部落名同异译者,依原文不予改动。七、少数民族名称凡带有侮辱性的字样,除旧史中习见的泛称以外,均加引号以示区别,并于校记中说明。八、标点符号执行一九九六年实施的国家《标点符号用法》。文库点校循新版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例,一般不使用破折号和省略号。
-
中国古代的天下中国观赵永春本书主要对中国古代“天下”“中国” 观进行探讨和研究,认为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天下” 主要有广义的用来指称世界,中义的用来指称九州、四海,狭义的用来指称王朝国家三种含义;”中国” 主要有广义的用来指称九州、四海,中义的用来指称王朝国家,狭义的用来指称华夏汉族和中原地区三种含义。中国古代,“天下” 等于世界的观念,较少有人采信和应用,“天下” 就成了一个等同于广义和中义“中国” 的概念。“中国” 一词含义虽然很多,但主要是用来指称王朝国家(包括以少数民族为统治者建立的王朝国家) ,并非是一个仅仅指称华夏汉族和中原地区的概念,而是一个多 民族国家的概念。
-
为政以德李效东 著暂缺简介...
-
简帛研究二〇二二邬文玲 戴卫红 主编《简帛研究二〇二二(秋冬卷)》共收录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简牍帛书研究论文、综述等31篇,内容涉及简帛文字校释、文义辨析、残简缀合与文本解读,利用简帛材料研究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评介简帛学最新动态、成果,反映了当下简帛学研究的前沿进展和热点问题。
-
地方戏曲文献汇编 河北卷 上傅谨主编容简介《地方戏曲文献汇编·河北卷》所收为《河北戏曲资料汇编》第一至二十辑。《河北戏曲资料汇编》由《中国戏曲志》河北卷编辑部编辑,河北省文化厅、河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北分会于一九八四年至一九八七年内部印行。该书对历史上河北戏曲活动情况,剧作家、演员、班社事迹,河北的戏曲剧种史及外来剧种在河北流布情况,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戏曲工作情况等进行了广泛的资料搜集,尤为珍贵的是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化部门档案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戏曲工作者、老艺人的访谈、座谈记录等原始史料,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
多面的中国古代史与清史杜家骥 著《多面的中国古代史与清史》约52万字,纳入《南开史学家论丛》第四辑,从多方面反映中国古代史、清史的面貌,多为学界较少关注或在见解上有分歧的内容,有宏观方面的阐述,也有某些具体问题的考察,力图接近历史的真相。本书共分“中国古代史”“清史”“清代满族史”三个专题,“清史”部分内容较多,又细分为“政治制度”“八旗制度”“财政制度”“疾病医疗与政治、伦理”四部分。专题“中国古代史”,阐述带有规律性的历史现象,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力图得出某些有意义的认识。文章论证古代国家与近现代国家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是其具有私属性,正是这种私属性及其变化,决定着王朝国家的国体、统治体制与其变化。第二专题“清史”,在清史特点的总体认识上,阐述清朝是中国古代王朝特点多的朝代,这是由于清朝是满族入主中原而带入其民族因素、清朝作为中国古代后一个王朝而得以集往代制度之大成,并且又处在世界格局下受西方势力影响等特殊因素决定的,在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四方面有诸多体现。清朝时期的中国落后于西方,并非满族因素导致。清朝当时的经济比明朝及以前有长足发展,只是速度没有西方迅速,因而拉大了差距。第三专题是“清代满族史”。清朝是满族为主体、满汉联合统治的王朝,揭示满族特别是对清朝政治有较大影响的与满族皇帝有关的制度与事件、满汉关系等问题,有助于深入认识清朝。
-
衣冠归晋钟思远 著《衣冠归晋:魏晋易代时期的蜀吴士人心态与文学》以“魏晋易代”为视域,探讨魏嘉平至太康时期蜀、吴两国士人降晋前后的政治、文化心态及其相关文学著述情况,内容分为三端:一是结合蜀、吴士人易代后面临的政治处境,综述两国士人群体代表的相关言行事迹及文学著述,考察特殊历史背景下两国士人心态的异同。二是对“谯周劝降”“李密写《陈情表》”“陈寿的易代史观与《三国志》笔法”“顾荣与张翰的不同仕途选择及经历”等蜀、吴易代士人中的典型个案进行解析,探讨它们在魏晋易代士人思想史、文化史中的意义和影响。三是对陆机、陆云、刘禅、孙皓等有名历史人物入晋事迹的考述,主要探讨二陆入洛动机、入洛时间、怀乡情感问题和蜀、吴末世主降晋前后的心态和遭遇。魏晋易代士人研究是魏晋文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学界研究重点主要在该时期的曹魏士人群体,对蜀、吴两国降晋前后的士人心态和文章著述情况关注较少,对于蜀吴归晋士人的事迹文章与其易代心态之间的特殊关系评析有所不足,亦鲜及蜀吴士人整体心态之比较。因此,书中既包含有学术目前共同关切,也对于特定的历史、文学、文化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考察和研究,具有明确的学术意义,可用作相关领域专业研究人士的学术参考和普通文史爱好者的知识读本。
-
史学杂稿续存黄云眉 著《史学杂稿续存》一书曾于1980年由齐鲁书社出版,商务印书馆此次再版以1980年版为底本,将其纳入“黄云眉著作集”。为便于读者阅读和使用,此次再版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原版为简体字直排,本次出版改为简体字横排。采用通用规范汉字,除确系错讹误字外,对原书中的通假字及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予改动。二、原书采用提行分段,改为现在通行分段形式。原注采用小字夹注,此次整理排入正文,采用楷体小字以示区分,注文自成单元。三、依照现在通行标点符号用法,对原书标点符号进行统一处理。四、原书所引文献未知其确定版本,且前人引书,或概括、省略,或改动部分文字,只要不失原意,则不予改动。但原书中的表述如有影响文意之处,则依据其引用文献的通行版本,以方括号([ ])形式表示校正,不出注。
-
少儿漫画史记·战国七雄韩兆琦,邢莉,李秋弟 著,王朔 绘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一个血雨腥风,一个润物无声,中原的政权更迭将历史推进到战国时代。 魏文侯选贤任能,让魏国快速崛起,成为战国初期第一位雄主。齐威王善于纳谏,改正颓废之风一鸣惊人,励志图强。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让秦国脱胎换骨走上了强国之路。赵武灵王十五岁接手赵国江山,通过胡服骑射的改革培养了一批强大的骑兵,奠定了赵国强盛的基石。楚怀王即位前期一心强国,大力支持屈原改革,使楚国走向巅峰;但是后来却闹出不少笑话,用了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就把自己折腾到秦国的牢房里,最终还客死他乡。
-
中国画学史郑昶 著《中国画学史》是郑午昌先生研究中国画史画论的代表著作,全书将自上古到清末的中国绘画历史,分作实用时期、礼教时期、宗教化时期、文学化时期;而仍不打破其朝代分界,除先秦时期外,每一个朝代再按照概况、画迹、画家、画论四个小节分述,条理清晰地展现了中国绘画学的演进过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以画分东西二源的立论为中国国画在世界美术史上争取了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