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太平天国及晚清社会研究 2021年第2辑朱庆葆 著《太平天国及晚清社会研究》系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一级学会—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主办的学术专刊。本刊主要刊载关于太平天国及晚清时期(1840~1911)相关史实与理论的研究文章,宗旨在于保持严谨扎实的学术风格,以客观、理性的研究理念拓展太平天国及晚清史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本书是总第7辑,共收录文章15篇,分为“太平天国及晚清史研究”“档案整理及考证”“纪念太平天国起义170周年”“综述及书评”四个部分。
-
奉旨打劫杨辉著作为一个全球性海洋强国,英国海洋实力的基础正是基于其强大的军事力量。除了皇家海军这一重要军事力量之外,私掠船也是英国近代崛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军事力量。当皇家海军实力羸弱和国家财政空虚之时,英国利用民间资本、借助私掠船的优势,以官私结合的方式组建了一支特殊的军事力量,成为英国海洋霸权争夺战中重要的协助者。在历次海洋霸权争夺战中,私掠船与皇家海军协同作战,共同护卫英国本土和海外贸易的安全,为英国的对外扩张和殖民霸权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军事支撑和财政保障,在近代英国的崛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海派之源·红色基因徐家汇源景区暂缺简介...
-
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年鉴曹强,凌朝栋,赵前明 编《司马迁与研究年鉴》(2018年卷),是我们编辑出版的《司马迁与研究年鉴》第十五辑。《司马迁与研究年鉴》(2018年卷),基本保持了2017年卷的栏目框架。编辑《司马迁与研究年鉴》(2018年卷),得到了中国史记研究会、陕西司马迁研究会、韩城市司马迁研究会等组织的大力支持。
-
柏杨曰柏杨柏杨曾以十年之力将《资治通鉴》翻译成白话文,其间,他用“柏杨曰”史评的形式,从现代多元文化背景出发,对史实作出角度宽广的观察,发表辛辣深刻的评述,表达他作为一个现代人的领悟与感受,以示与原著中“臣光曰”的不同立场。其旨在于引发读者的独立思考,不局促于中国传统儒学价值观的一贯窠臼,进而读者在认知外部世界或面临人生抉择时,有足够能力做出独立、自主的判断。在本书中,柏杨亲自总结《资治通鉴》典型史事,以配其862则“柏杨曰”点评,一事一议,一目了然,读来简明易懂、生动流畅。
-
最后的家天下杨猛 著,孙燕京 编清代政治的“家天下”色彩较重,由宗室王公构成的亲贵集团是统治集团的核心部分,在国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清史稿》谓之“内襄政本,外领师干”“以摄政始,以摄政终”。宣统朝的“亲贵用事”历来被视作导致清王朝覆灭的一大弊政,这一时期活跃在政坛上的亲贵,除奕勖外皆是年富力强、新进政坛的少壮派,他们主导或参与了清廷历次关键决策,对政局走向有重要影响。《最后的家天下:少壮亲贵与宣统政局》尝试以宣统朝少壮亲贵的政治实践活动为考察重点,以时间为线索,将宣统朝分为摄政开启、立宪提速、走向覆灭三个发展阶段,对少壮亲贵与宣统政局的互动关系做一番动态考察,展现宣统政局的演进历程。《最后的家天下:少壮亲贵与宣统政局》着力搜集与少壮亲贵相关的各类史料,以实证为基础,通过对重要史实的建构与关键细节的考证,系统探讨了少壮亲贵对宣统朝清廷决策的参与及其影响,丰富了对清末政情的认识。
-
王锺翰史学研究李春保著王锺翰先生(1913-2007年)是中国现代著名清史、满族史专家,该书对王锺翰学术道路、史学成就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揭示了其治史风格既植根于中国传统史学,又受到近现代史学思想与方法的熏陶;既有时代特点,又富有个人特色。该书不仅是对王锺翰个体的研究,更可以通过个案进一步探视中国近现代史学发展的脉络与规律。
-
天地中和吕舟 主编“天地中和”,语出《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北京中轴线正是千年传承的“天地中和”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是串联古都北京空间和时间的经纬脉络。本书由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主编,图文并茂,汇集了众多优秀摄影家的精彩作品,辅之以重要的历史舆图和老照片,中英双语表达,呈现了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内涵与风采。全书共五个部分,部分是吕舟先生对北京中轴线进行的价值阐释,后四个部分按照“钟鼓楼—地安门”“地安门—天安门”“天安门广场建筑群”“正阳门—永定门”四个段落分别呈现北京中轴线上的风采。
-
嵩山学刊吴宏亮主编本辑为第8辑。设有经济与社会研究、思想与文化研究、政治与军事研究、研究述评和史料评介五个栏目。秉承“以中国的视野审看河南,用河南的事实解读中国,从厚重历史里延续中原文脉,在伟大现实中传承华夏文明”的宗旨,主要刊发中国近现代史领域的优秀学术成果,突出原创性、前沿性、系统性,同时适当刊载有关地方史研究的珍稀资料与口述史。
-
徽州文书与中国史研究王振忠、邹怡 主编本书围绕“徽州文书与中国史研究”之主题,收录相关成果23篇。论文涉及文书整理研究以及基于文书的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等研究。《徽州文书与中国史研究》的出版旨在激励相关学者在以徽州文书为基本史料的同时,不只是着眼于徽州地方史,而能透过徽州研究,深入了解传统时代的中国社会,立足于徽州区域研究提供的丰富内涵,深化对整体中国的认识,解释中国的大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