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社会死亡[美]奥兰多·帕特森 著奴隶制是人类文明伊始就已存在的制度。奴隶制的本质是什么?作者用“社会死亡”作了意味深长的概括。何谓社会死亡?就是将人置于永久性的暴力支配之下,剥夺其尊严,使之虽生犹死。奴隶,从其产生到被奴役,是一个体系化地被奴隶主社会疏离与异化的过程。奴隶释免,则使其社会生命失而复得。然而,自由的获得,对于奴隶,是奴隶主给予的一份赠礼,奴隶需要以一定期限的无偿劳动或其他方式回礼。凡是奴隶,无论其表面上的社会地位有多高,例如恺撒的家奴、伊斯兰国家的古拉姆、拜占庭与中国宫廷中的宦官,事实上都已社会死亡;地位越高,越能体现奴隶制的实质。奴隶制,不仅令奴隶失去人身自由,不得不依附于奴隶主,也让奴隶主无可救药地依赖奴隶而生存,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寄生关系,这就是奴隶制的辩证法。
-
儒道互补美学史观研究蔡萍著“儒道互补”美学史观是李泽厚突破西方美学重围,探寻中国文化深层文化心理结构,提升中国美学自信心而建构的重要理论成果。本书首先探讨了“儒道互补”美学史观形成发展的过程。其次分析了“儒道互补”美学史观丰富而独特的内涵。继而论述了其重要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史价值。最后辩证地分析了“儒道互补”美学史观的阐释困境。
-
唐宋时期的桥梁、法制与社会彭丽华 著本书从新的研究角度与路径来考察桥梁在唐宋时期所承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功能,这不同于以往从技术史的角度研究中国古代桥梁的类型、技术发展,而是将桥梁及其营缮视作贯通上下的媒介,考察桥梁与国家、社会、聚落之间的关系,从而探索桥梁在国家统治、地方治理与官民生活中的特别意义。
-
国家航海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 主办本书稿由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提供,为《国家航海》系列的第三十一辑。《国家航海(第三十一辑)》入选文章以上海港口与城市发展的相关文章为主,既有历史地理方面的考证,也有海外贸易的相关研究,还有海派文化的的相关研究。此外,还收录了2篇书评,以及上海港航遗址名录,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港与城”讲座名录及《国家航海》辑刊发表的“上海港与城”主题相关论文目录。
-
北魏社会经济制度研究张金龙 著北魏孝文帝时期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是北魏从草原政权转型为中原传统王朝的的关键。本书以孝文帝时代实行的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新税制等几项重要社会经济制度为中心,结合时代背景阐释其设立和演变的原因,探究相关制度的内涵、因革及其相互关系,呈现出北魏社会经济制度变迁的全貌。
-
历史思维(美)萨姆·温伯格本书是历史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经典著作,因其为“人文学科的理解及文科教育的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获得了“弗雷德里克?洛克奖”。本书从历史思维视角研究了为何学历史、如何学历史、如何教历史、历史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阐明了历史对认识他人、了解世界的独特作用,追溯了历史教育心理学史;第二部分探讨了历史学习的心理机制,说明了历史认知的关键行为;第三部分探讨了不同专业背景对教学的影响、优秀历史教师的核心要素及教学知识;第四部分探讨了课堂、家庭社会与学生历史学习的关系。
-
乾隆时期清朝与哈萨克诸部关系研究郭文忠本书是在其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经过长时间修改完成的著述,先后获得国家民委项目和中国历史研究院资助项目。作者本人由其供职单位新疆大学亚洲学院证明,无政治问题。清乾隆朝时期,清朝发动平定准噶尔战争,在平准期间,原本属于蒙古准噶尔部辖制的哈萨克诸部开始与清朝接触,本书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满文档案为基础,翻译、查对、比较此一领域研究者较少关注的新见满、汉、托忒文等档案,并结合满汉文献,如《平定准噶尔方略》《清高宗实录》《乾隆朝满文寄信档》《满文上谕档》《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西域图志》《西域见闻录》《百二老人语录》等,对清乾隆时期清朝与西北哈萨克诸部“大国-藩属关系”的建立过程,贡马朝贡、边贸,以及清朝天下文化的多元与融合等,做了全面、细致的梳理,完整、系统地阐释了清哈关系的发展过程及清朝对西北诸部的政策,并对哈萨克与清朝关系发展脉络、贸易等做了更加细化的研究。此外,本书还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哈萨克贡马图》与清代的天下意识之关系,以及乾隆之后清代对哈萨克诸部认知之断层。
-
周公旦[日] 酒见贤一周公旦是与姜子牙并肩的周王朝的建国功臣,孔子对周公旦制定的礼是如此推崇,以至于他在梦中与周公相见。对于这位至高圣人,作者以独特笔法进行了大胆阐释。能够灭掉殷朝,并引导周朝走向全盛的“礼”,到底具有怎样的内涵?周公旦究竟是政治家还是巫师?他亡命到蛮夷之国“楚地”的冒险之谜又如何展开?这一系列问题,都可以在这部文风大胆、想象雄奇、妙趣横生的小说中,找到作者酒见贤一独出心裁的解答。
-
大学问·1903蔡斐,大学问出品一本以苏报案为中心讨论清末司法转型必然性的法制史、社会文化史研究著作,从晚清朝廷状告平民这起震惊中外的苏报案入手,看百年司法改革。本书以幽默诙谐的语言,生动再现了苏报案全过程,从小叙事抽丝剥茧,以大视野审视清末司法转型,阐明苏报案个案力量推动中国近代化法治前行的历史偶然性和必然性。作者从法制史、新闻史等多学科角度切入,运用跨学科视野,立体考察苏报案,精剖细缕其引发的中外制度、思维层面的碰撞及反思,并在学理上提出了“司法是一种变量之和”等新观点,从而揭示出事件所蕴含的法律、政治、社会、历史意义。
-
高句丽渤海壁画墓研究译文集郑春颖 潘博星 盛宇平高句丽、渤海壁画墓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文明载体。本书是长春师范大学高句丽渤海研究院历经五年时间精心打磨的学术译文集,编译了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多名学者在该领域的代表作,从服饰、图像、人物、墓葬分类等多个角度对高句丽、渤海壁画墓所蕴含的文化内核进行了阐述。各国学者对高句丽、渤海问题的探究也折射出了人类追溯文明之源的共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