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山西长子崇庆寺宋塑造像艺术和信仰研究王丽雯著山西长子崇庆寺三大士殿内的彩塑遗存是我国北宋佛教造像中重要的实证代表。本书以实地考察和相关文献资料为据,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图像采集、数据测量、线图绘制、碑文考证等手资料;探析和考辨了“三大士”与十八罗汉群像题材组合的造像思想来源和信仰转化;分析了崇庆寺宋塑的世俗化艺术特征和罗汉像“温润含蓄气象”的时代审美意蕴。长子崇庆寺宋塑造像乃至山西北宋佛教造像艺术,充分反映了北宋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集中体现了佛教宗派之间,佛、儒、道之间圆融的美学思想,传达了佛教“觉悟人格”和与儒家“共同治世”的人生审美理想。本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专业的学术精神进行研究,旨在保护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艺术文化遗产。
-
旧京趣谈赵振华 著北京城建城的历史悠久,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同样悠久。本书系统介绍了老北京都城建设的沿革,将老北京光阴的故事诉诸笔端,娓娓道来。本书共分为七个部分。部分追根溯源元大都都城的修建。从元朝的至元三年到至元八年,五年元大都的都城建造完成。第二部分北平战事:元大都的改造与永乐迁都。介绍明朝永乐年间,迁都北京的起因与过程。第三部分改建都城:北京内城现雏形。介绍了明朝正统年间,阮安尽心尽力完成北京都城的改建工程,以及他还完成的一些重大工程。第四部分保卫都城:瓦刺的崛起与明朝边防的削弱。第五部分修建外城:兵临城下与迫在眉睫。第六部分京门掌故:都城城门的故事。第七部分建都逸闻:建都城的传说。
-
中外论坛2023年第1期刘中兴 主编本稿内容为中国古代文史研究前沿论文及述评。时段为中古隋唐到宋代、明代。常设栏目为专论、书评等。本期为文书研究专号,刊出文章15篇,包括笔谈4篇,专论4篇、译文2篇、书评4篇和动态1篇。内容包括文书与丝绸之路研究的关系,律法中的罪与罚,祖先世系研究,古文字函件文化小考,等等。本书旨在成为海内外汉学研究的前沿交流平台,刊文不多,求精,求新。译文部分为常设栏目,发布世界各地的汉学研究成果。
-
中国的智慧楼宇烈《中国的智慧》凝聚了著名学者楼宇烈先生在北京大学教书育人半个多世纪的心血结晶,首次较为完整地展现了他研究中国文化的心得。楼宇烈先生从中西方文化比较,中华文化的智慧,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中华文化、世界共享等多角度出发,勾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面貌和核心要义,如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儒释道三家的智慧、中医的直觉智慧、中国人的艺术世界、中国传统文化的生生之学,等等,生动诠释了醇厚中和的中华文化气象。本书对于我们当下鉴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智慧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
声回响转葛兆光 著本书收录了葛兆光教授八篇完整清晰的历史学讲稿。全书贯穿着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开阔视野和客观态度,具体可划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一篇,讲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的设想;第二部分是三篇,谈关于中国、文化与学术的一些宏观看法;第三部分的两篇,是对于儒家学说和禅宗历史的具体介绍;最后第四部分的两篇,则是借用图像来观察历史的试验。 葛兆光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入学界,四十多年里以授课和讲座为日常事业。每次演讲都全力以赴,用所谓“狮子搏兔”的方式撰写大纲、提示要点,甚至加上花絮。当演讲声音传出,希望能略有回响,使读者察觉一些可资参考的问题意识和思考方向。 这些讲稿提纲挈领,洞见丰富,又保留了平实晓畅的口语色彩,让思想的传递更加顺达自如。
-
中国学研究法[日] 武内义雄 著,单清华,许益菲 译本书是著名汉学家武内义雄为初学者所写的研究入门著作,全书分三部分:在总论中讲述资料的鉴别、辑佚、校雠、训诂、整理,为处理古代文献的必备程序;在文字学部分,作者分别介绍文字的形、音、义,新见迭出;在目录学部分,作者简要介绍古代文献的知识,强调文献批判与思想批判相结合。全书集中展现作者一生研究的心得,可谓京都中国学的核心方法。
-
汉唐海洋文献辑录尚永琪编著本书是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宁波大学东海战略研究院重大项目结项成果。它以正史文献为中心,辑录了汉唐史部、子部和集部等文献中关于海洋的记载。书中收录的海洋资料来自正史、杂史、类书、总集、文集、笔记小说等不同的文献部类,内容既有求实度很高的历史性记载,也包含部分文学性描写作品。本书资料的搜集以东海、南海、渤海为中心,以活动在海洋之上的人、发生在海域之内的事及海外交往、海洋物产为重点,为每一条摘录的史料都拟了一个小标题,力求为读者迅速了解资料的核心内容所在,提供方便。每一条史料的摘抄都有相对清晰的时间节点、人物面貌和事件脉络,使读者在阅读条目时就能基本了解史事概貌。
-
老子原始[日] 武内义雄 著,杨世帆 译本书收录武内义雄代表作《老子原始》和《老子之研究》(文本分析部分)两部著作。《老子原始》条分缕析,以扎实绵密的文献考证方法,梳理了《史记·老子传》和《老子》各传本的不同文本层次。不仅考证出老子大致生活在战国前期,《老子》文本构成的各个层次,还厘清了《老子》各传本的源流关系。通过上述分析,作者得以排除今本《老子》中老子后学与其他学派掺杂的内容,找出真正原始道家之言。《老子之研究》(文本分析部分)逐字逐句考察《老子》不同版本的异文,并依据文义与《老子》的文本性质重新梳理文本内容,力求在周秦古籍中寻找证据,揭示出道家思想的原始面目。
-
慎思与深耕贾珺著本书是国内部军事环境史专著,涉及理论与实践两部分,是作者十余年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军事环境史是聚焦于军事而对人类与环境间互动关系历史的研究。这一研究主要审视环境因素与人类军事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正面的、负面的、推动性的、阻碍性的等等),以及这种双向互动过程体现的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和自然观变化。这一研究有着突出的跨学科特色,历史学者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应对跨学科挑战。全书共分五章。章是对军事环境史的理论探讨,涉及基本概念、产生背景、研究意义和认识论、方法论问题。第二章是对欧美军事环境史学史的梳理与总结,涉及主要领域、代表人物及其特点。后三章是实证研究。第三章在军事环境史视野下,对次世界大战的“世界”性和“战争”内涵进行了新的解读,探讨了一战西线环境与老兵记忆的关系,并从一战西线人鼠关系的演变为切入点,对一战的总体战属性进行了再审视。第四章的主题是资源、武器及其环境影响,分别探讨了石油在海湾战争中的多重角色,和贫铀武器及其危害论争。第五章的主题是军事障碍物及其环境影响,分析了海湾战争中“萨达姆防线”与区域景观变迁的关系,以及与未爆弹药的区域环境影响。在全书后,作者又对军事环境史与区域国别研究的关系、两个研究领域的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
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研究曹洪军,李昕著工业化时代以大量使用矿产资源为特征,20世纪中后期,很多集中开采利用矿产资源的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的境遇,有一些西方工矿企业集中的城市重塑产业结构,建立灵活的劳动力市场,构建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策略等措施,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他们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发展道路上前进的步伐,也为我们带来了宝贵的启示。进入21世纪,我国一些资源主导型城市开始面临资源枯竭的情况,如何利用国际上战胜资源枯竭的经验,帮助我国这些资源枯竭城市摆脱困境,成为很多人关注的重点。本书针对这个主题,结合国际国内的经验,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以助中国煤炭资源衰退型城市的经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