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黄浦·红色起点上海市黄浦区档案局(馆)组、中共上海市黄浦局委党史研究室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发祥地,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一百年来,党领导全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自由幸福前赴后继,英勇斗争,创造了彪炳史册的革命业绩,也留下了日久弥新的红色印迹。黄浦区作为上海中心城区最核心的区域,开埠最早,向以工商业发达著称。中共早期建党的大部分旧址、遗址分布在黄浦区境内。此后的大革命时期及抗战、解放战争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各时期党活动的重要旧址、遗址也主要分布于此,且类型丰富,如中共一大会址、《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团中央机关旧址、周公馆旧址、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发布命令地点、“六大”后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中共中央与中央军委联络点旧址、中共中央秘密印刷厂旧址、中共中央早期无线电训练班旧址、《中国青年》编辑部旧址、大同幼稚园旧址、又新印刷所旧址、中共中央机关办公地点遗址等,构成了上海中心城区最集中的红色遗址群落,构成了上海中心城区一种特殊类型的特殊的城市遗产。本书第一次从“红色起点”角度,系统梳理区域内的红色遗址,重温红色记忆。
-
浴日御日与铸鼎象物研究赵世超《浴日御日与铸鼎象物研究》分为六编,由作者长期积累的四十六篇学术论文汇集而成。内容涉及先秦时期的礼制、文化、人物、军事、思想与作者在一些重要学术会议上的发言,以及作者为他人作品所写的序和师友追忆等。此外,《浴日御日与铸鼎象物研究》在论述这些史实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学术观点,对深化先秦时期的学术研究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
出土文献与法律史研究王沛 主编 , 邬勖 执行主编《出土文献与法律史研究》创办于2012年,是国内唯一以甲骨、金文、简牍法制史料为研究对象的专业学术集刊,也是位居国际学术最前沿、弘扬中华法律文化、具有鲜明“冷门绝学”属性、体现多学科交叉融合之“新文科”特色的刊物。本刊集中发表中、美、日、德、俄、韩等国学者的重要成果,主要以殷商甲骨文,两周金文,两湖、西北出土之楚简、秦简、汉晋简为研究对象,深入追索中国法律文明之起源与发展足迹,在国内、国际学界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学术影响,成为该领域的核心学术平台。
-
郑文焯年谱长编杨传庆 著郑文焯(1856-1918),字俊臣,号小坡,奉天铁岭人。工诗词,擅书画,通音律,懂医道,文学创作以词为特长,独树一帜,为“晚清四大词人”之一。郑氏虽出身官宦之家,然一生仕途偃蹇,以幕客终老,万年又逢国变,最终在窘困潦倒中离世。本书依据郑文焯人生履历及心态变动的轨迹,分为才俊少年、干进举子、江南退士、困敦遗老四个阶段,其生平进行详细勾勒。作者通过搜集其诗词题跋及相关文献,加以研读考证,并参稽大量史料如档案、日记、方志、传记、尺牍、笔记、书画题跋等,除力图还原郑氏生平经历与交游外,也可反映晚清词学的特征与新变,又可勾勒晚清民初之时局变化、社会状态、书画市场以及遗老的生活状况等。
-
前四史解读王保顶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被称为“二十四史”的纪传体史书为重要,号称“正史”,而其中的前四部《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受后人推崇,被称为“前四史”。“前四史”是纪传体史书的卓越代表,也是史学家研究先秦、两汉至三国时期历史的重要史料依据。本书就是对“前四史”的解读,主要内容包括作者介绍、成书过程、体例特点、内容特征、注释评价、文献价值、流传过程等,为准确、全面研究前四史提供了帮助。
-
中国的建筑、家具、服饰、机械和器皿之设计[英] 威廉·钱伯斯 著 , 徐锦华 主编1757年,钱伯斯将自己在广东居住期间收集、实地考察与测绘的资料集结成册,以《中国的建筑、家具、服饰、机械和器皿之设计》为名在伦敦印刷出版。首版书籍即有英文与法文两个版本。此书是威廉·钱伯斯的首bu出版作品,一经问世便引起热烈反响。全书总计仅46页,纵然篇幅不长,内容却在建筑、家具、器皿、机械、服饰和园艺上皆有涵盖,旨在对中国的建造工艺与民俗风情作一概况介绍。可以说,此书以其相对丰富、确切的图画资料与文字介绍推动了当时“中国风”在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流行。徐家汇藏书楼所藏为1757年出版的首版法文本,经丹麦政治家、外交官莫尔特克伯爵及丹麦王公腓特烈·克里斯蒂安二世收藏,珍贵非常。此次出版,采用高清仿真影印,从内容与形式上“复刻”这件珍稀藏品的精彩面貌。随书附一别册,收录总序及导言各一篇,介绍丛书缘起,深入讲解此书内容、文本背后的历史,及其在建筑设计学、书籍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意义。
-
湘学研究钟君 著暂缺简介...
-
学随世转虞云国 著二十世纪,世界风云变幻,学术新旧激荡,中国史家承继旧学,融汇新知,致力于新旧范式的接榫与转型;与此同时,沧桑变迁,国运起伏,史家的学术与夙命也随之颠簸跌宕。本书以吕思勉、陈垣、陈寅恪、顾颉刚、吴晗、丁则良、严耕望、刘子健、张家驹与程应镠等著名史学家为典型个案,再现了他们在时世剧变下的人生轨迹与学术生涯及其历史观与方法论,既多方勾勒出中国百年史学的辉煌业绩与曲折走向,也真实还原了这些史学大家的命运遭际与心路历程,为后来者在历史的回望中留下了深沉的思考。本书为虞云国教授对二十世纪近现代史学家与史学脉络的研究专书,收录的各篇论文,撰作年代前后跨越25年,是作者数十年研究史学的心血之作。
-
全球史评论 第24辑刘新成,刘文明 主编《全球史评论》由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于2008年创办,刘新成教授和刘文明教授担任主编,致力于在中国历史学界推进全球史的研究视野与方法,提倡有关跨文化、跨国家、长时段的历史现象的研究,注重揭示全球视野中的文明互动与交往,探寻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全球化进程,及其与地方特性的相互影响。本辑收录了圆桌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文明观念与文明史书写、全球史理论与方法、专题研究、学术评论、海外新书评介五部分。
-
明清之际的思想与言说赵园本书是赵园先生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的经典作品。本书考据翔实,例证丰富,旁征博引,从不同角度为读者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明清士大夫阶层的精神世界,也是作者研究精华的一次体现。作者以文学性的笔触带领读者回到明末破国之日的历史瞬间,凭借文字的想象与重构,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明末之时充满“戾气”的社会氛围以及士大夫处于其中的种种困境。作为一位女性学者,赵园先生还关注到了国破流离之时不同阶层女性的生存处境。全书行文兼具史家磅礴细致的考据与文学家细腻动人的文笔,是了解明清士大夫阶层的一本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