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上海史研究 四编段炼 主编20世纪80年代,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曾经出版《上海史研究》《上海史研究 二编》,《上海史研究 三编》。本书将续前三本集的风格,集结上海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收录十多篇学术论文,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多角度回顾上海的历史,探索历史发展规律,回答上海从哪里来?为什么一是上海?用扎实的档案文献和史料考证,呈现上海丰厚的历史底蕴。
-
中国服饰[英] 威廉?亚历山大 著 , 徐锦华 主编《中国服饰》收录了48幅经过手工上色的铜版画,附有文字说明。书中描绘的,是威廉·亚历山大随团访问北京、杭州、广州、澳门等地时创作的水彩画和速写。从身穿清朝官服的官员、手握烟杆的清朝妇人、繁忙的港口到高大巍峨的城墙,这些描绘清朝人物形象、社会风俗、城市风情的铜版画栩栩如生,生动直观地向西方展示了中国的社会风情,使当时的欧洲更好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徐家汇藏书楼所藏“罗氏藏书”本《中国服饰》,为1805年伦敦William Miller后期版,与同年出版的早期版相比,此版本品质更佳,且在书中添加了更多详细释文信息。从扉页寄语看,此本是作者寄赠亲人之本。此次出版,采用高清仿真影印,从内容与形式上“复刻”这件珍稀藏品的精彩面貌。随书附一别册,收录总序及导言各一篇,介绍丛书缘起,深入讲解此书内容、文本背后的历史,及其在服饰文化、社会生活史、书籍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意义。
-
江南近代城镇地图萃编钟翀 编著《江南近代城镇地图萃编》(彩图版)为我国江南地区传统水乡城镇的古舆图和1949年前的近代城镇地图的选编。图书按清代“江南八府一州”,即苏、松、常、杭、嘉、湖、宁、绍八府及太仓州的行政区域划分,共涉及今苏州、常州、无锡、上海、嘉兴、湖州、杭州、宁波、绍兴等城市及其下属县级城镇63座,收录清代及民国时期测绘、刊印的该区域各类城镇方志舆图与近代地图共计228种。每座城镇收录2幅最具代表性、研究价值最高的主图(一般为近代方志城市图与单幅的近代实测城镇专题地图)和若干测绘质量较高、或较为稀见的辅图,以展现这些城镇的传统历史风貌与近代城镇景观。所有地图均采用全彩精印,以尽可能呈现近代地图的原貌,并配有简要的图注提要,记录地图的绘制者、收藏地、版本来源、原图尺寸、原图比例及地图的历史文献价值。本书是江南城镇地图的首次系统性集结和出版,对江南地图文献的保护和传播、江南城镇历史地理研究与历史景观复原、近代历史地图的研究以及水乡古镇旅游文化的开发利用等都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现实意义。
-
萨摩亚华侨华人公共形象和社会地位的变迁石莹丽著萨摩亚华侨华人历史是世界华侨华人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世界政治、经济紧密联系。本书在充分参阅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勾勒出百余年来萨摩亚华侨华人公共形象和社会地位的变迁,并考察变迁背后的历史原因和现实意义。由于本书所涉历史较长,人物众多,故根据萨摩亚华侨华人公共形象、社会地位、政治身份的转变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集中对萨摩亚华侨华人历史进行总体评述,侧面折射出华侨华人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中篇选取1870-1979年间有代表性的华侨华人,以人物素描形式简单勾勒出中国人在萨摩亚的奋斗历程。下篇选取近40年来萨摩亚华侨华人典型案例,逐一访谈,由点及线,对当代萨摩亚华侨华人群体构成、创业特点以及社会关系等进行了翔实叙述。
-
古物中的生活新知郭伯南 主编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从古人日常生活的一事一物开始。慈禧太后亲自监制的胭脂,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豆腐是谁发明的,怎么发明的?你知道古代制冰藏冰有一套祭典仪式吗?考古学家声称古老的座右铭是原始人汲水用的尖底瓶,究竟对不对?…… 中华文化传统悠久而丰富,宛如浩瀚的星空,许多文化传统的起源或神秘,或有趣,或传奇。作者以好奇探险与认真探究的态度,从古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事一物着手,凭依古画、古器、信史、诗文、民俗,以细致入微的讲述,带我们穿越到古代,探寻古人风雅、别致、不乏奇思妙想的生活与历史,获得美的熏染、心灵的陶冶、智慧的启发。
-
豫东地区史前夏商的社会变迁赵俊杰著本书对豫鲁苏皖地区考古学文化遗存的性质、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阶段性和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提出了文化初始、文化形成、文化发展、文化对峙和文化稳定五个发展阶段的观点。首次对该地区居民的生业方式进行了研究观察其社会进程,搜集了农业、饲养业、饮食、建筑业、陶器制作业、埋葬习俗和祭祀等方面资料,以探讨史前夏商时期的社会进程。此区域是华夏民族集团和东夷民族集团文化的交汇之地,有着独特的考古学文化面貌和发展序列。通过对该地区史前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和社会进程的研究,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该地区史前夏商时期的社会变化和发展历程,为研究我国其他地区史前夏商时期社会进程提供参考,对于研究史前夏商时期社会发展、文明起源与发展和国家起源与发展等课题的开展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傩堂戏传承研究许钢伟著本书以“传承”为主线,展开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傩堂戏的研究,既重视它的历史传承,又注意它的当下发展,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傩堂戏的传承。全书将大量的文献记载和深入的田野调查结合起来,厘清傩堂戏的名实问题及地域分布,深入分析傩堂戏与沿门逐疫的承继关系,梳理出“堂赠→堂傩→傩堂戏”的发展脉络,并将实地参与观察所获与前人的研究相结合,在傩堂戏坛班的组织形态、传承方式、传承内容及特点、传承的动力机制等方面,挖掘出大量的傩堂戏行内知识,并提炼出一系列新的观点,拓展和深化了对傩堂戏及其传承的理解。
-
欧化东渐史张星烺本书旁征博引,论证了欧洲文明与中国文明碰撞并影响中国的历史,时间跨度从宋、元朝到20世纪30年代,范围涉及政治、宗教、思想、经济、文化、科学诸领域。其中既叙述了西方在诸方面对中国的侵略和渗透,也记录了西方与中国的正常交往,既提到了西方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恶果,也没有回避这种侵略和渗透给近代中国各方面带来的一系列有益的变化。本书以史实为主,叙述客观,脉络清晰。
-
北京学研究报告2016北京学研究基地编本研究围绕2015年度北京学围绕首都时空发展的现状特征、发展趋势、经验成效等进行全面梳理与总结,以期为首都北京面向新发展阶段进行时空布局优化、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此外,研究从时间、空间与时空相结合的视角对北京学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凝练,创新对北京学理论体系与方法论体系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研究将调查研究、理论观点与政策建议相结合,研究领域与热点问题相结合,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本研究报告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总报告;第二,北京学聚焦首都北京时空发展趋势的三个分报告;第三,2015年度北京学研究基地学术工作概览。
-
金朝东平史稿郑延琦作者在史学界公认金史研究史料罕缺的情势下,择东平历史上辖治区域广、尚无人问津的金朝楔入,从《金史》《中州集》《东平州志》及石刻等史料的吉光片羽中,穷十年之功,著成东平古代部区域断代史书,填补了东平乃至山东的金史研究之阙,是为东平地方史、区域史的开山力作。本书分上、下两编,15卷。“上编”7卷,再现了金朝时期东平的政治、经济、军事及社会、文化教育发展脉络,凸显了有金一代东平“雄藩大郡”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