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麦积山文书总目·索引敦煌研究院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编,李晓红 白秀玲 翟玉兰 主编麦积山文书总目·索引(第一卷),为麦积山石窟于50年代从寺院僧人处接收保管的1500余件古文书编号前0989,时代最早为唐代,继有元、明、清的刻本、写本。主要以佛经、论疏为主,也有一部分道书、经史子集和杂类文书(社会文书、医药、音乐、教育、佛教美术作品等),这批文书中不乏古善、孤本,也有部分为《大藏经》以外的藏外佛教典籍。此批古文书,一直不被外界所知,编辑出版《麦积山古文书总目》意义重大,它在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如何进行鉴别、分类、编目、检索乃至整理学科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的重要意义;在古籍整理学中,对目録学、版本学、校勘学、典藏学等基础研究方面,也有着自己不可忽视的地位;由于又是与麦积山石窟有关千丝万缕的关系,更是麦积山石窟研究中密不可分的宝贵资料之一;与之相关的社会、民族、宗教等学科的横向联系,也有着深远而广泛的深度与广度。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文化的建设,麦积山石窟艺术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等重大现实和历史所赋予的责任,其紧迫性不言而喻。《麦积山古文书总目》上册,为整理的麦0989号之前文书,其余部分待整理后再行出版。新编号以“麦”字打头以示区别,“麦”即麦积山文书。一件文书编一号,残片亦编一号。内容分佛教文书、道教文书、儒家经典、杂类文书四大项。文书目录分为:书号、书名、著者、时代、版本、现状、题记、每纸、杂项、说明等十项记录。有的大项分若干子项。如题记项,指题名与序跋杂记两部分。
-
文史通义新编新注章学诚章学诚《文史通义》是中国传统史学的集大成之作。章学诚先生生前寥寥,著作由友人王宗炎代为编次,传世版本编次、篇数相差巨大。仓修良先生积三十年之力打捞章氏遗文,编成《文史通义新编新注》,较之目前流布的叶瑛本《文史通义》,多出了176篇,堪称章氏功臣。本书章节上共分为内篇五、外篇六,收入文章近三百篇,在充分吸收胡适、钱穆等先贤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考订了《文史通义》所收篇目的成书年代,为我们深入了解章学诚学术思想的演进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
比利时在天津的历史遗迹张畅,刘悦,[美]杨溢本书以 2017 年天津与布鲁塞尔市合作举办的“中国与 比利时 120 年共享历史文化交流展览”为基础,介绍中国与比利时的友好关系及近代天津的比利时历史文化遗存,旨在促进“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欧经济文化、增进中国与比利时人民的友好往来。本书为中英双语,向对中比友好往来感兴趣的各国人士介绍这段历史。本书作者充分搜集了比利时外交部档案馆、伊泊尔市法兰德斯一战战地博物馆、巴黎银行档案馆、鲁汶大学档案馆、近代天津博物馆的馆藏史料,多年来采访了多位近代来华比利时侨民的后代,对其家族史进行了 专业细致的口述史研究,因此本书具有翔实的史料价值。 此外,本书还搜集了大量的历史图片、老照片,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亦可为旅游者和读者穿越古今中外的想象提供丰富依据。
-
印记与对话李亚妮著梁漱溟领导的山东邹平乡村建设运动(1931—1937)在20世纪30年代乡村建设运动中颇具影响。时隔90年后,梁漱溟提出的“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这一问题依然引人深思。本书基于作者七年来田野调查的宝贵一手资料,立足于民众视角,搜集乡建运动亲历者及后人的口述史资料,运用个案研究方法,探讨梁漱溟所说的“乡村不动”的原因及文化内涵,阐释乡村建设运动与邹平民间文化之间的关联。本书既是对这场乡村社会改革的历史回望,又希冀能为当代乡村振兴的探索提供思考。
-
钦定重修两浙盐法志祖慧本书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之《浙江地方史料丛刊》之一种。《浙江地方史料丛刊》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今、古、人、文”之文献板块,是浙江文献集成除大家全集之外,有关浙江地域文献的有规划、有系统的整理。本书汇辑了《敕修两浙海塘通志》。全书共三十卷,分《疆域》《图说》《课额》《引目》《场竈》《帑地》《掣验》《奏议》《律例》《条约》《成式》《优恤》《沿革》《职官》《商籍》《艺文》十六门,卷首有《诏旨》二篇,后附李卫《旧序》与阮元、延丰《后序》。本书以同治十三年本为底本,以嘉庆七年本为参校。
-
章学诚和《文史通义》仓修良本书是仓修良文集的第5卷,包括《章学诚和〈文史通义〉》和《章学诚评传》(与仓晓梅合著)两部分。《章学诚和〈文史通义》主要论述了章学城编著《文史通义》的背景、目的、内容、版本、史学思想等,重点论述了其史学思想。尽管其代表作《文史通义》在去世前未能修完,但“成一家之言”的目的却实现了。在《文史通义》中,他提出史学理论上一系列的杰出见解,诸如史书编修必须重视“史义”、优秀历史学家必须具备“史德”、系统阐发“六经皆史”说、扩大史料范围,等等,都做到了发前人所未发;虽有丰富的史学理论,却无处实践,因而肆力于方志的编纂,用以检验自己的史学理论。章学诚强调,修志当中要实地调查,重视乡邦文献,要求内容详近略远,反对形式主义。在总结前人修志得失前提下,结合自己的修志经验的升华,提出了系统的修志义例和理论,建立起方志学。《章学诚评传》(与仓晓梅合著)主要叙述了章学城从童年到终老山林的一生,重点论述了《文史通义》的史学思想。
-
去囿与重构李锐著本书关注研究经典文献学术思想史、先秦史所涉及的一些关乎基础的观念和方法,有反思也有探索。提倡用百家考查学派,用诸子游仕年考查诸子,用“主体部分”、“主题思想”考辨古书形成,同时提出同文同源说、族本说、言公与私义说、历时性研究法、二重证据法的规则、押韵法等。有一些并不是笔者的发明,只不过是在前贤时哲的基础上专门加大了论述,加以专名,以此凸显其重要性,加以提倡,比如考察诸子游仕年、同文同源说等。
-
齐鲁戏曲与齐鲁文化精神陈公水 著本书梳理了齐鲁古典戏曲和近现代地方戏曲文献资料,挖掘其美学特点,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对齐鲁戏曲如何体现齐鲁文化精神,进行了文化解读,开辟了齐鲁文化深入研究的新路径,为齐鲁戏曲的振兴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
近代东北口岸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姚永超 译编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东北地区开放步伐加快,东北各地区海关陆续设立,标志着东北形成了全面对外开放的格局。在洋人管理下的东北地区各海关如全国其他地区海关一样,引入西方现代科学管理理念,编制了贸易统计和贸易报告。在1882—1931年的五十年间,东北各海关编制的《十年报告》计24份,其中营口(牛庄)共有完整5期报告(1882—1931年),大连、哈尔滨、安东(和大东沟)、龙井村、珲春各3期,吉林、爱珲各1期,奉天(沈阳)2期。从语言来看,前四期《十年报告》为英文,最后一期《十年报告》(1922—1931年)为中英合璧(中文为文言文),因此英文16份,中文8份。本书原稿依据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的《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 (京华出版社,2001年)影印本,按当代的阅读习惯翻译成中文,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
中国中古史研究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中国中古史研究》编委会 编《中国中古史研究(第十卷)》为“中古史研究的旧式新法”专号。共收录魏晋南北朝、唐代政治制度、史料解析相关论文5篇。本卷主打“研究述评”,收录秦汉、六朝、隋唐相关研究述评5篇。另收有书评2篇。充分展现了当今国内中古史青年学者的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