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清代州县问责制度与地方社会治理研究陈一容《清代州县问责制度与地方社会治理研究》从国家顶层制度设计层面切入,聚焦清朝地方社会治理的根本杠杆——州县正印问责制度及其与辖境治理关系,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探寻清朝地方治理的制度秘诀,复原问责制度下州县正印行政的基本面貌。内容涉及州县、州县正印官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州县问责制的法律法规,问责范围、程序、方式,追究实施及其效能;知州、知县因应钱谷、刑名、养民教民责任追究制度驱动对境域农业、治安、民生教化治理等。
-
宋史考论二集李裕民《宋史考论二集》收录李裕民先生论文四十余篇,反映了作者在求精、求实方面取得的新成就。《宋史考论二集》对宋代多个重大问题提出了新看法。如宋代的定位,唐宋变革的终点在哪里?范仲淹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有何不同,岳家军的疑难问题,宋代家族的兴衰,还研究了无人问津的唐宋国民素质问题,认定宋代国民素质高于唐,南宋又高于北宋。《宋史考论二集》对千百年来盛传的莫须有故事,做了周详的考辨,揭示故事是人为编造的。弄清了编造者、编造的时间以及编造的目的。《宋史考论二集》对文献有独到的考证。如对《南窗纪谈》《优古堂诗话》《李师师外传》的真伪做了详细辨析。纠正了名著《续资治通鉴长编》以及《宋史艺文志》的错误。同时以宋代文献为例,对《四库《宋史考论二集》》的缺陷做了研究。
-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童岭 编《域外汉籍研究集刊》自2005年张伯伟教授创刊出版第1辑以来,一直秉持“推崇严谨朴实,力黜虚诞浮华;向往学思并进,鄙弃事理相绝;主张多方取径,避免固执偏狭”的学术导向。为了配合南京大学文学院童岭教授主持的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北朝隋唐的世界性文化”的科研工作,《域外汉籍》第二十三辑将作为“隋唐中国与域外文献”专号,由童岭教授主编。拟就如下内容收录国内外高水平论文:1.海外佚存的中古经、史、子、集四部汉籍研究;2.海外所藏突厥、回鹘、粟特等史料文献研究;3.隋唐时代西域及丝绸之路佚籍(包含非汉语文献);4.隋唐时代东亚佛教典籍与佛教思想;5.遣唐使等国际文化交流与使节交往研究;6.中古时代东亚世界的天命观、王权观等知识史研究;7.中古时代的历史书写(以域外旧钞本、石刻等为中心)。
-
口耳之学岳永逸本书是《“土著”之学:辅仁札记》的姊妹篇。作者选取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燕京大学关于民俗学研究的数篇本科和硕士毕业论文,包括李素英的歌谣学、薛诚之的谚语学、杨文松的故事学、虞权的空间民俗学、邢炳南的民具学等,这些并非出之于名家巨匠的优质论文,勾勒出了当时我国民俗学学科发展的断代史,也为民俗学学科发展的历史留下了清晰的掌纹。
-
东汉政治与学术演变高海云著本书以东汉政治文化与学术演变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考察光武帝“重儒”与“吏化”相结合的政治实践,追索“吏化”对于儒生价值取向演变和东汉学术转型的影响。“吏化”的结果是经学的“规范化”儒生的“官僚化”和律章句学的兴起。东汉的学术因之呈现出章句之学转衰、师法向家法转向的特点。光武帝提倡名节,导致士人争厉志节、浮华交会,名节观念随之发生异变。党锢后,士人由清议转为清谈,名教渐衰。从政与学的视角研究东汉学术演变,提供了一个独具特色的解释。
-
历史与历史学家理查德·威廉·索森理查德·威廉·索森(Sir Richard William Southern,1912—2001)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中世纪历史学家之一,在他漫长的学术生涯中一直致力于中世纪盛期思想文化的构建。从1953年出版《中世纪的形成》以来,索森对中世纪盛期的整体结构、中世纪人文主义与经院人文主义,以及英格兰在12世纪文艺复兴中的独特地位与影响进行了持续探索,对中世纪史的研究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主要代表作包括《中世纪的形成》《中世纪的西方教会与社会》《中世纪人文主义及其他》《经院人文主义与欧洲的统一》《圣安瑟姆及其传记作者:中世纪隐修生活与思想研究,1059—1130年》以及论文集《历史与历史学家》。
-
天一阁藏宁波和丰纱厂帐略辑录应芳舟 编著宁波和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和丰纱厂,是清末浙江最大的新式纺织企业,有着宁波“工厂王”之称。2021年,成为宁波首个国家工业遗产。本书辑录天一阁所藏宁波和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帐略(帐册),分别有《宁波和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十年帐略汇刊》及第十七届至二十五届、二十七届上半届帐略。这批帐略上起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下迄民国二十二年(期间部分年份空缺),比较全面地公布了宁波和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营业收支帐目等情况。通过系统整理和丰纱厂帐略,本书的出版有助于企业史、宁波帮、宁波地方史等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作进一步的研究。
-
中国区域文化研究卜宪群主编《中国区域文化研究》是安徽师范大学高端科研平台“中国区域文化研究院”、安徽省重点智库安徽师范大学“安徽文化发展研究院”和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学术辑刊,每年出版两辑。本书为第五辑,收录了理论探索、专题论文、特色史料及书评四部分。
-
约翰·托兰史学思想与史学体系研究崔晓乐本书是一部关于美国历史学家约翰·托兰的专业学术研究著作。约翰·托兰(1912-2004),主要从事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日本史以及德国史研究,其代表作《日本帝国的衰亡》曾获“普利策奖”。晚年托兰曾两次来华,为中国同行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无私帮助。本书详细叙述了托兰的成长与学术经历,剖析其著作的史学研究方法,阐释托兰的史学研究体系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影响,并对未来西方史学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作出相关思考。本书可以丰富国内现有关于约翰·托兰的研究成果,促进世界史学科的体系化发展,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张居正改革群体研究冯明著本书以张居正改革群体为研究对象,将张居正改革置于明代中后期历史演进的时代背景下,通过考察张居正改革群体及其演变,揭示张居正改革群体与张居正、张居正改革、晚明政治格局及晚明社会变迁的复杂关系。本书贯彻实证研究,在充分研读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搜集和整理明清以来有关张居正改革群体的文献资料,包括正史、地方志、档案、文集、笔记、家谱、碑刻、口述史料等,注重新史料尤其是地方文献的挖掘,从文献中发现历史的多面相。突出社会史群体研究的视角,通过宏观的阶段把握和微观的个案分析,考察张居正改革群体的特征、价值倾向及互动等,注重政治史研究与社会变迁、文化变迁相结合。通过梳理张居正改革群体与国家政治运作、社会生活变迁、利益关系平衡等重要问题,深刻阐述张居正改革群体在明代中后期社会演进中的重要作用和历史影响,为我国在新时代深入推进改革事业提供历史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