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希腊简史[美] 彼得·帕利 著《希腊简史》一书将希腊史划分为五个阶段,以希腊神话故事为切入口,介绍了当时希腊知名的哲学家、诗人等,辅以精美插图,力图以详尽、有趣味的方式讲述古希腊人的历史。在第一阶段,作者讲述了大量的神话故事,有助于我们了解希腊文化乃至整个欧洲文化。在第二阶段至第五阶段中,作者从希波战争爆发,到斯巴达占领雅典,再到罗马征服希腊,进行了较为全面、客观的叙述。可谓是一本系统完备的希腊历史书。
-
国文的创生陆胤清季新学堂骤兴,以“国文”为名的新式文学教育应运而生。国文一科既是近代知识秩序、知识载体、知识传播方式变动的产物,又涵纳了传统蒙学和古文词章之学的诸多经验,负有培养读写技能与脉延国族文化的双重使命。本书聚焦于“国文”的创生时刻,旨在从教育实践角度切入“文学”古今之变,进而试探近代知识形成的普遍机制。
-
海外中国研究·声色[新加坡]吴妙慧 著,朱梦雯 译在传统语境中,“声色”一词联系着“感官之娱”而暗寓贬义。本书创造性地以“声色”概念为核心考察中国诗与宫廷文化。中国古代论家囿于道德和政教对感官表现的规避,在艺术技巧显著彰扬的作品面前往往保持着高度警惕,而其论断的影响则一直延伸到现当代学术语境的文学和文化史建构。永明诗人公开大力地主张“声韵”之举,向来被看作南朝诗风转向感官娱情的“始作俑者”。吴妙慧的研究则将其置于当时的宫廷环境中,并探询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声色”对永明诗人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本书通过解析他们诗歌中所蕴含的听觉和视觉经验,指出永明诗人的声色追求反映了佛教思想、儒家价值观和新的社会政治条件共同作用下的复杂影响;并就传统视角下对永明诗人的评价,以及仅从语义层面理解中国诗歌的普遍阅读模式作出了反思。
-
和魂汉神吴伟明 著本书是有关中国民间信仰在日本德川时代本土化的开拓性研究。通过对“圣帝明君”“文武二圣”及“守护神灵”这三大范畴中八位“汉神”(伏羲、神农、大禹、孔子、关羽、妈祖、石敢当、钟馗)的个案考察,探讨中国民间信仰如何在近世日本入乡随俗,并产生跟中国不同的形象、传说、文学、祭祀形态及文艺表现。这些渡海东迁的“汉神”虽然保留了中国的名字,但他们的形象及精神已逐渐本土化,纷纷被纳入日本民俗传承及宗教系统,成为当地文化的一部分。
-
长刀之夜[美] 本杰明·卡特·赫特 著在希特勒全面掌权之前,魏玛共和国并不像普遍认为的那样羸弱和落后。事实上,在各个领域——经济、工业、科学、艺术、文学——魏玛共和国几乎都是领先于欧洲各国的。那么,一个如此兴盛的民主国家,为何会突然间演变成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极权主义国家? 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纳粹德国研究专家本杰明·卡特·赫特借助各种难得一见的书信、日记、报告等资料,对德国宪法体制的终结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以对民主制度崩解的记述和反思,提请对当下世界政治局势的关怀。每一个年代,根据我们的观察方法和经验,我们都看到了不同的过去。一个时代会看到另一个时代未曾注意到的事情。这就是历史经常被重写和必须被重写的原因之一。——本杰明·卡特·赫特
-
陕西历史性小城镇保护策略研究晁舸 著《陕西历史性小城镇保护策略研究》在田野调查基础上,通过查阅方志、史籍、档案等资料,从“面—线—点”三个层次调查陕西传统城区的历史文化资源构成与保存现状。同时,《陕西历史性小城镇保护策略研究》以韩城、麟游、陈炉、米脂、高家堡、波罗、蜀河、石泉、漫川关这9座城镇为样本,试图通过系统的田野调查从定量层面揭示历史城镇的保护情况,进而全面掌握城镇传统资源保存现状,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城镇保护建议。
-
江南社会历史评论唐力行 著本书收入了30余篇论文,收录了笔谈、江南社会、江南环境、江南文化、江南艺术、江南与评弹文化、江南学术前沿七部分,围绕江南社会史与江南艺术史的跨界对话将会给学界带来新的思路和新的启发。
-
亚洲史的研究方法葛兆光 著本书为“葛兆光讲义系列”之一,是作者2011年后为博士生开设“亚洲史的研究方法”课程的讲稿,经过十年以上的讲述,并反复修订增补后成书。 全书分为四单元十三讲,从亚洲史研究的可能性,东西方有关亚洲史的学术史,重点讲到近世东部亚洲海域史的研究,并且详细介绍近世环东部亚洲海域历史的相关文献。本书的重点,是通过案例讨论亚洲史研究的途径,也讨论如何既把中国史放在亚洲史的大背景中,又从中国角度观察周边,进一步通过中国、东部亚洲海域、整个亚洲,理解历史的交错、联系和融汇。每个单元都以“问题”开始,讨论亚洲史研究的必要性,以“讨论”结尾,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起点,最后给出建议阅读的论著目录。可以说,这不仅仅是一门针对研究生的历史课,而且是有关区域史研究的方法论。
-
李平心全集胡逢祥,王应宪,王传 编本书为上海市首批68位社科大师全集之一种,由吴泽先生弟子、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胡逢祥主编。李平心(1907—1966),江西南昌人,原名循钺,又名圣悦,笔名李鼎声、邵翰齐等。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代著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中共党员,*******会员。他开创了我国运用唯物史观研治中国近现代史的先河。五十年代后有关中国古代史和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也多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在学术界具有相当影响。书稿拟分为三编,即著作编、论文编、工具书编,其中著作收集平心先生23部著作,工具书编为平心先生独立编纂的《现代科学辞典》《现代语词典》《生活全国总书目》三部,论文编收集了平心先生散落各杂志、报纸文章约上百万字。书稿共计500余万字,涉及中国近现代史、古代史、经济学、社会学、人物评传和工具书等各个领域,全面呈现李平心先生治学之面貌。
-
文明的融合王元庆 著本书基于科技发展的内在因素,从数学的进步、科学的方法、文明的交融、思想的解放,多维度追溯西方科技文明的发展历程,梳理近代科技发展的脉络,展示文明融合对于西方近代科学发展的作用,呈现中华文明灿烂光辉照耀下的西方近代科技发展的辉煌画卷。 本书通过大量历史史料,明确地揭示了中华文明在西方近代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欧亚古文明的成果,填补了欧洲数学发展的断崖、促进了欧洲思想解放、直接和间接地推动着近代科技的发展。通过对西方近代科学发展的再认识,对于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了解中华文明的伟大贡献、理性思考中国未来的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正面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