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2022年上卷杨共乐 著《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是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常设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外国史学研究、历史文献学研究、当代史学评论等栏目,已被收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书为总第26卷,设立“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外国史学研究”“西方史学理论研究动态”“他山之石”“当代史学评论”“会议综述”等栏目,反映了当前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学术关注及前沿成果。本卷的重点论题一是史学的垂范精神和史家的才学品性;二是对文化史学的探讨。
-
历史研究方法[俄] 科瓦利琴科 著,张广翔,赵子恒 译历史学研究的是什么?历史认知从何而来?该如何进行历史研究?本书结合大量实例,不仅从宏观方法论和具体方法两个层面,系统阐释了历史研究的原则、方向、方法,专门论述了在历史研究中使用计量方法的必要性、可行性、有效性;同时对年鉴学派、结构主义、主观主义、客观主义等西方史学流派的损益得失一一进行了评析。本书于1989 年获苏联国家奖,被誉为“苏联马克思主义历史方法论的.高成就”,是苏联史学理论研究的巅峰之作,至今被莫斯科大学等俄罗斯高等院校历史学专业作为教材或指定教学参考书,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
闺阁与画舫李汇群 著本书重点考察清代嘉庆道光年问(1796—1850)江南文人与女性的交游唱和以及相应的文学创作。“闺阁”,指能诗善文的闺阁女诗人;“画舫”,得名于清代中期出现的几部记载江南城市轶事的笔记,在书中借指那些与文人唱和的女子。嘉道文人对“闺阁”与“画舫”的书写中,存在着一些相同的特点,这反映了他们独特的女性观念,并折射出他们特殊的生存状态。除了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作者更倾向于将目光关注在鲜为人知的名字上。“落实到文学史的书写,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固然是文学研究所应关注的重点,而要更全面地反映‘彼时’文人的生活及文学活动,则应将更多‘第二流’‘第三流’的文人纳入研究视野”,故除了袁枚与陈文述外,本书将更多的关注给了车持谦、陈裴之与蒋坦,因而使得本书有了别具一格的史料价值。
-
涑水记闻、温公手录、温公日录[宋] 司马光 撰,邓广铭,张希清,侯体健 ... 校司马光作为北宋著名的官员与学者,在政治和学术上均成就卓著。本书收录司马光的《涑水记闻》《温公手录》《温公日录》三种史部书籍。《涑水记闻》是司马光的一部语录体笔记,比较详尽地记载了北宋六朝(960年-1070年)的国故时政,是司马光为编纂本朝史所做的准备工作,留下了大量第一手珍贵史料。《温公手录》、《温公日录》是司马光的日记,独见于日本内阁文库所藏宋刊《增广司马温公全集》,记载了当时朝堂之上的时事,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
稽古录[宋] 司马光 撰,王瑞来 点校《稽古录》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之外单独撰写的另一部史学著作。上起伏羲以来,下至英宗治平四年,时间跨度远超过《资治通鉴》,且涉及本朝历史的撰写。成书以后即为世所重,《续资治通鉴长编》、《九朝编年备要》、《大事记题解》、《通鉴地理通释》、《太平治迹统类》、《群书考索》、《玉海》等文献均有对《稽古録》的引述。四库馆臣评价此书:“今观其诸论,于历代兴衰治乱之故,反复开陈,靡不洞中得失,洵有国有家之炯鉴,有裨于治道者甚深。”
-
疾病与文明亨利·欧内斯特·西格里斯特 著本书通过社会史研究方法,以独特视角对文明与疾病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本书探讨了黑死病、麻风病、肺结核等历史上使人类饱受困扰的疾病对人类社会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也关注人类社会在面对疾病袭扰时的对策与反应。在理清疾病发展的历史脉络的过程中,作者触及了诸多有趣话题,例如,人类文明在历次面临疾病时所付出的成本与代价,巫术医学、宗教医学与理性医学的分庭抗礼以及医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前景提出的新要求。在全球抗疫的大背景下,这本书同我们分享的人类对抗疾病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显得弥足珍贵。
-
东周列国志精编[明] 冯梦龙 著,杨占军 编《东周列国志》是由明末小说家冯梦龙所著的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从周宣王三十九年写起,一直写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为止,将前后五百多年波诡云谲的壮阔历史著为一书,故事时间跨度之长,登场人物之多,为古典小说所罕有。全书以史实为纲,掺糅少量虚构情节,比较全面地刻画了东周列国争霸的事迹。
-
资治通鉴考异[宋] 司马光 撰,邱居里 点校《资治通鉴考异》三十卷,是司马光记述如何处理纷繁复杂的史料,通过考订鉴别史实,从而纂成信史的一部专书。《考异》是《通鉴》的辅翼之作,也是《通鉴》的直接副产品之一。它的编纂,是与《通鉴》同时间、同步骤进行的,不仅可以了解《通鉴》在编写各朝各代历史时史料的主要来源和基本依据,还能知晓《通鉴》在记述某一具体史事时根据的是哪些文献资料,还是研究司马光及其助手的考史方法和治史态度的最好依据。对研究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对史源学和文献学史,也都具有他书无法取代的作用。
-
中日史学史脞论李军著本书是一部比较文化视野下中日史学及史学思想史的学术论著。全书以“史料”“史家”“史用”“史话”“史学”为五大主题,分别拈出若干中日史学发展中的关捩之点与特色话题,条分缕析,丛谈脞论,以期勾划出全球史学史背景下中日传统史学演进与近现代史学转型的基本风貌。
-
掌故严晓星 主编较之前八集,本集体量明显增大,堪称“特大号”,三篇长文撑起主干。第一篇《钱锺书旁记》,是钱锺书先生的堂弟钱锺汉四十年前所写,虽说是“旁记”,却不得不承认,自家人“旁记”的深度与生动,迥非他人所能及。第二篇《一个陌生女读者的来信——胡适与龚羡章、文公直“夫妇”交往钩沉》,从胡适秘藏的一通读者来信,钩沉出他与一对出身名门的年轻夫妇的交往,如同掀起了厚重的时光幕布;作者夏寅年少新进,令人欣喜。高林重新梳理、充实、考察名记者浦熙修在1949年之前的工作与生活,也不妨说是在书写对祖辈那一代新闻工作者精神世界的理解。新作者序列,本集还有黄大德、牛风雷、叶康宁、吴真四位学人加入。黄大德作为邓尔雅的外孙、黄般若之子,写起汪精卫的侄子、奇人汪希文来,少不了珍秘的家族记忆。留心掌故家及其著作,是《掌故》的一贯偏好。牛风雷写北京掌故家金受申,以丰富的藏品为后盾,最是难得。吴真关注东京文求堂的涉华商业活动及文求堂两代主人的生命史,叶康宁关注与袁世凯“洪宪”朝廷相始终的洪宪金印乃至印蜕等等,人之悲欢,物之浮沉,隐身其后的,无不是时代的翻云覆雨手。俞汝捷、赵珩、胡桂林、胡文辉、艾俊川、宋希於等几位资深作者,也都各有佳构。尤其是俞汝捷,因为特殊的机缘,接触到后来轰动海外的“蝴蝶君”原型时佩璞,记下了他作为戏曲演员的日常一面,正是其传奇经历的绝妙对照。还有在清宫掌故领域里绕不过去的“德龄公主”,早有人指出并非真正的公主,但笼罩在她父亲一家头上的迷雾,直到本集的艾俊川文章才得到全面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