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文明与社会进步张华金著上海社会科学院黄逸峰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
-
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王立诚,邵婷芝主编本书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近年来编者在教学过程中许多体会和经验。它系统地阐述了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介绍了国内外主要科技文献检索工具和使用方法;结合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以及今后走向工作岗位的需要,按专业对科技文献的综合使用作出了示例,并结合计算机检索发展需要增加了光盘检索和Internet风格利用介绍。第二版与第一版相比,内容有较大补充和更新。本书不仅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教材,还可供图书情报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和信息管理人员使用。
-
史学理论与方法王旭东著暂缺简介...
-
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德)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著;姚可昆译暂缺简介...
-
中国古代兵制黄水华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世界曾经辉煌灿烂的文明国家,多数没有能够继续维持下去,有的中断了,有的随着文化重心的转移而转移到另外的地区。唯有中国这个国家,既古老又年轻。从原始社会到形成国家,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五千年以上。中国和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之林,一脉相承,历史而弥新。
-
中国字典词典史话张明华著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世界曾经辉煌灿烂的文明国家,多数没有能够继续维持下去,有的中断了,有的随着文化重心的转移而转移到另外的地区。唯有中国这个国家,既古老又年轻。从原始社会到形成国家,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五千年以上。 中国和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之林,一脉相承,历久而弥新。中国文化是个发展的、历史的范畴,具有包容性与持久性:除了时代差异外,尚有着地域与民族的差异性。它是在连绵几千年中,以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各地域文化(包括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闽台文化等)和各民族文化(包括壮、满、蒙、回、藏等中国56个民族的文化)长期地、不断地交流、渗透、竞争和融合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文化的发展是具体的、历史的,又是多地域、多民族、多层次的立体网络。 中国文化是起源于上古贯穿到现在,在黄河、长江及其周围地域形成并延续至今的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共同的社会心理与习俗的结晶。继承中国文化遗产,并不是对中国古代文化毫无选择地一概接受,而是要继承其优良传统,摒弃其封建糟粕。今天中国正处在向现代化迈进的新时期。了解过去的优秀文化,正是为创造未来的新文化。这对于提高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的目标。要让中学生和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掌握中国文化史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文化辉煌的历史,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打下基础,这是一件宏伟的事业,也是我们编辑这部丛书的宗旨。对文化层次较高的成年读者以至专家来说,个人的专业知识总归有限,本丛书对于成年人也不失为一种高品位的、可信赖的文化知识读物。 本丛书的前身有110个专题,涉及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由商务印书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现由编委会对类目重新加以调整,确定了考古、史地、思想、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经济、文艺、体育十个门类,共loo个专题,由商务印书馆独家出版。每个专题也由原先的五万多字扩大为八万字左右,内容更为丰富,叙述较前详备。希望这套丛书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中国文化的主流与特点,读者能够从中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所系,这就是编者的最大愿望。对于本丛书的批评及建议,我们将十分欢迎,力求使之趋于完善。 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编辑委员会一九九六年四月
-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纪兰慰,邱久荣主编片断:画面中最上方是一处气势恢宏的大场面的原始女性舞蹈图。女舞者共9位,裸体,丰乳、细腰、圆臀,形体秀美动人,面部使用浅浮雕手法,造型逼真,大眼高鼻,圆脸小唇,脖颈细长,两腿修长,头戴插翎高帽,伸臂腾舞,整齐和谐。另有一处大型集体舞场面,分别有3组舞蹈画面,即34人为一组,21人为一组与31人一组,其中舞者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并有虎与猴等动物相陪衬,数十个小人躬身曲体,整齐划一地表演集体舞,气氛甚为热烈。康家石门子岩画中,弥足珍贵的还在于出现了大量史前模拟动物与男女生殖崇拜的舞蹈画面。其中如原始先民扮饰成为各种动物,佩戴猴头,面部呈三角状,大耳、短额、圆目、宽鼻,双臂平伸,双手上举,肢体作人形舞蹈。生殖崇拜画面中的男女均裸身,男性粗犷强健,大多显露着夸张的生殖器;女性娟秀优美,男女或同卧嬉戏,或拥抱交媾,或酣畅歌舞。对此王炳华在《新疆文物》撰文评述康家石门子生殖崇拜岩画在中国舞蹈史上的艺术价值: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幅难能寻求的原始社会的大型舞蹈画面,填补了新疆北部地区舞蹈史研究的一页空白,而且,对研究原始舞蹈起源,提供了很有意义的新资料。位于新疆南部的昆仑山支脉阿尔金山岩画亦遗存着许多史前原始歌舞场面。例如阿尔金山谷木里恰河岸出现过一些模拟动物,系兽尾饰,头戴鹿角,羽毛头饰,舞蹈化妆打扮,手拉手腾踏歌舞的岩画。周围还散见单人舞、双人舞与多人舞图像。其中舞者均有头饰、尾饰、身穿兽皮,手持牛尾或猎物旋转舞蹈,其情景完全与《吕氏春秋·古乐篇》中“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之原始歌舞场面相吻合。西起库尔勒,东至疏勒河的库鲁克山脉兴地岩画,有大小图像近300幅,其中有不少反映原始先民宗教祭祀,祈祷征战,狩猎庆典之舞蹈场面。据胡邦铸实地考察记载,其中“一组双人舞,舞者均面朝前,每人用一只手搭于舞伴肩上,两腿弯曲,右边舞者左手臂向下舞动,左边舞者右手平伸托着一件物品,似一只羊,这可能是一种祭祀性的舞蹈”。另外有一组“双人舞又有不同的特点,左边的舞者头上似插着长长的羽毛,化装成半人半兽的样子,这可能是一种模拟式的舞蹈,但也可能是一种巫术”。①另外还有一些原始先民散打搏斗,悬空倒立的杂技性舞蹈动作,充分显示了古代新疆舞人的高超技艺。四、传说中的西部乐舞据出土于汲郡战国魏襄王墓中的《穆天子传》记载,中国古代西周第五代有一位颇有抱负的君主穆王姬满,他于在位的第17年,曾乘坐一辆由八匹骏马牵引的御车,命御者造夫、离裔驾驭,率六师之众,放辔西去,远徒古代西部地区,于“群玉之山”——瑶池会见了西王母,并饶有情趣地领略了此地绚丽多彩的乐舞艺术。《左传》昭公十二年载:“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于天下,将皆使有车辙马迹焉。”《竹书纪年》亦有“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的记载,由此可见在中国历史上确有周穆王,亦称穆天子其人。据考,“群玉之山”,简称“玉山”,即为“昆仑之丘”。《山海经·西次山经》载:“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山海经·大荒西经》亦云:“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依此可知,神话传说中的西王母为昆仑之凶残怪神。依“王母”、“戴胜”、“青鸟”几个女性味十足的称谓,又可判断她为西部昆仑山的女首领。后记:后记《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是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所酝酿较早的研究项目。1991年列入中央民族大学“八五”重点科研规划,并于年底邀请了本校及吉林、内蒙古、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的舞蹈史论专家组成编写组。1997年本项目又被列入“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国家资助课题”。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舞蹈界和民族史学界知名专家学者的热情支持、指导和帮助,他们中有著名舞蹈家、史论家戴爱莲、贾作光、王克芬、资华筠等先生,著名民族史学家陈永龄教授。贾作光先生在百忙中还审阅了部分书稿,并为之作序。中央民族大学原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所所长刘保元教授、原舞蹈系主任李毓珊副教授、北京舞蹈学院罗雄岩研究员都参与了本书初期的筹备工作。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舞美艺术服装厂张锐厂长向本书赞助一万元人民币,作为出版补贴经费,为本书得以早日面世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书从立项到出版,还得到了中央民族大学科研处处长俞琛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社长丁文楼副教授和责编袁炳昌特约编审及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所名誉所长安柯钦夫译审、所长云峰副研究员的关心和支持。对于以上各位专家和单位给予本书的大力支持和援助,在此表示由衷的谢忱和敬意。《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当前的研究成果,分工合作编写而成。由于作者水平有限,难免存在欠缺和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编写组1998年1月
-
世情小说史向楷著这大约是最早对世情小说的概念范围作出界说的文字。“世情”者,世态人情也。揣摹“世态人情”四字的内涵,结合中国小说发展的实际,我以为,世情小说应该的指那些以描写普通男女的生活琐事、饮食大欲、恋爱婚姻、家庭人伦关系、家庭或家族兴衰历史、社会各阶层众生相等为主,以反映社会现实(所谓“世相”)的小说。
-
历史主义贫困论(英)卡尔·波普尔(Karl Raimund Popper)著;何林,赵平译历史的说明本书的基本论题——即历史宿命论全然是种迷信;用科学的手段也好,或用任何其他理性的手段也好,人类历史的进程都是不能预言的——可以追溯到1919年-1920年的冬天。到了1935年,主要的轮廓已经完成。1936年1月或2月,在布鲁塞尔我的朋友阿尔弗列德.布劳恩塔尔家里举行的一次私人会议上,首次宣读了以“历史主义的贫困”为题的这篇论文。在会上,我从前的一个学生对这次论讨提出了一些很重要的意见。
-
北大史学郑家馨,祝总斌主编;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编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