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元大都的社会生活张双智《元大都的社会生活》一书,精炼史料,以简洁的篇幅介绍元大都的社会生活,既有皇宫生活的面面观,多民族文化融为一炉的皇宫、对喇嘛教(藏传佛教)对崇奉、 朝会与燕飨 、出巡上都 、游皇城 、狩猎与演武 、占卜与消灾祈福习俗 、帝后葬礼与祭祖等等,也有大都芸芸众生相,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展现了生动的元代大都社会生活的模样。
-
史学通论[日] 浮田和民 著,李浩生 等译,邬国义 校浮田和民的《史学通论》,是近代中国通过日本“中转站”引进的一部较系统的西方史学理论著作。《史学通论(四种合刊)》全书共八章,分述历史学的性质、范围、定义、价值,以及历史与国家、地理、人种等之关系,历史大势及研究方法。经比勘对照,梁启超新史学思想便直接受到其影响。20世纪初年,一些留日学生竞相翻译介绍,先后有多种译本出版。这些译本十分稀见,现将其四种合刊整理出版。对其进一步探讨梁启超新史学思想形成的知识背景,中日史学两者的关联与互动,深入研究新史学思潮的兴起与发展等,均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
第十九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屯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明史学会、安顺学院、中国明史学会屯堡研究分会本书是以屯堡研究为核心议题的中国明史学会主办的第十九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屯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专题论文集,所选论文都是在会上充分讨论,会后认真修改而成,也是“中国屯堡学”被提出后相关学者参与的次大规模学术讨论的成果。论文作者来自国内外的科研机构或高校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论文主题涉及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以及旅游发展研究等多个领域。
-
文明思辨录冯天瑜 著本项目是文化史学家冯天瑜先生数十年来秉持史实基础通古今之变的史学研究大境界,抚今追昔,关注当下,前瞻中国社会,观照文明生态,专精覃思人类文化之元问题“何为文明”的*新系统性学理性的代表性成果。涉及冯先生在历史文化语义学、中国文化的近代转型、制度文化的古今沿革、文化生态的现实危机等领域众多前沿问题的深沉思索和深入研究,长篇短论创见深刻独到,是一部资深学者关切理论与现实的文化忧思录。冯天瑜先生数十年来致力于中国文化史研究,并长期思辨“何谓文明”这一人类文化之“元问题”。近年来,冯先生更为侧重于“制度文化”与“生态文化”这两个领域的研究探索,本项目除了编纂整理冯先生早年有关文化史、文化关键词及治学方法论的研究论著之外,亦侧重关注“制度文化”与“生态文化”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能够代表他近年来的*新成果和深入思考。
-
中国的智慧楼宇烈《中国的智慧》凝聚了著名学者楼宇烈先生在北京大学教书育人半个多世纪的心血结晶,首次较为完整地展现了他研究中国文化的心得。楼宇烈先生从中西方文化比较,中华文化的智慧,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中华文化、世界共享等多角度出发,勾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面貌和核心要义,如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儒释道三家的智慧、中医的直觉智慧、中国人的艺术世界、中国传统文化的生生之学,等等,生动诠释了醇厚中和的中华文化气象。本书对于我们当下鉴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智慧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
中国历史土地利用变化数量恢复与空间重建金晓斌等《中国历史土地利用变化数量恢复与空间重建》以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历史土地利用重建研究为对象,从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国内外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等方面探讨历史土地利用研究的理论问题,集成利用多重资料和方法恢复并分析历史时期中国人口和耕地的时空变化,深入探讨历史城市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及城乡建设用地的重建方法。在此基础上,完成包含耕地、建设用地、林(草)地和水域等主要地类的历史土地利用格局全地类重建。
-
壮族习惯法的母系特征研究袁翔珠 著由于特殊的社会文化进程,壮族习惯法保留了较为明显的母系特征,这些特征深刻影响着壮族的政治、经济、婚姻家庭等领域。首先,在壮族的社会组织习惯法中,壮族妇女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与权利。其次,壮族社会经济习惯法表现出强烈的母系特征,壮族妇女同样享有较高的经济地位及权益保护。后,壮族婚姻家庭习惯法的母系特征也非常浓厚,包括对妇女财产权益的保护和对妇女人身权益的保护。壮族习惯法的母系特征,在保护妇女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代民族地区的乡村治理及法治建设可以积极利用这些法文化资源,以期对民族地区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产生促进意义。
-
老子原始[日] 武内义雄 著,杨世帆 译本书收录武内义雄代表作《老子原始》和《老子之研究》(文本分析部分)两部著作。《老子原始》条分缕析,以扎实绵密的文献考证方法,梳理了《史记·老子传》和《老子》各传本的不同文本层次。不仅考证出老子大致生活在战国前期,《老子》文本构成的各个层次,还厘清了《老子》各传本的源流关系。通过上述分析,作者得以排除今本《老子》中老子后学与其他学派掺杂的内容,找出真正原始道家之言。《老子之研究》(文本分析部分)逐字逐句考察《老子》不同版本的异文,并依据文义与《老子》的文本性质重新梳理文本内容,力求在周秦古籍中寻找证据,揭示出道家思想的原始面目。
-
文化同构与族群融合陈思 主编几千年的历史演进,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的多元一体格局。这是历史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本书基于完整的历史脉络与结构体系组织形成,作者汇集了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专家学者,从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等多学科角度,以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为抓手,全面探寻明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起源与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支持和历史智慧。
-
清代地方档案的保存、整理与研究吴佩林 等著清代地方档案作为一种新史料,在历史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正因如此,包括四川巴县档案、南部档案,山东孔府档案,台湾淡新档案,甘肃循化厅档案在内的一大批清代地方档案名扬海内外,为学界、档案界、文物界所瞩目。但长期以来,各方对其藏地、案卷数量、时间起止、内容特色等情况并不完全清楚,往往各执一词。本书聚力当下关注度较高的数种档案,就其保存、整理与研究状况作一系统梳理,不仅有助于了解学术前沿、凝聚档案共识,而且对推进这一领域的发展亦将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