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春秋学研究曾亦,郭晓东 编《春秋学研究》由同济大学曾亦教授与复旦大学郭晓东教授主编,为国内首本以“春秋学”作为研究对象的辑刊,此为第一辑。《春秋学研究》(第一辑)共收文章16篇,分6个栏目:公羊发微、三传通论、春秋学史、经学蠡探、书评书讯、典籍整理。其中论文13篇,书评1篇,古籍点校稿2篇,共30万字。文章主题以“春秋学”为主,兼涉他经(如《易》《礼》),于春秋学中以《公羊》为主,旁涉《穀梁》与《左传》。文章总体质量较高,反映了学界“春秋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本辑所收录的两篇古籍点校稿,《明堂考》为考据类专题性作品,《金锁匙》为义理类通论式作品,一纵一横,均为经典之作。
-
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研究 第4辑付海晏自2013年开始,华中师范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开始在大数据历史研究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大数据历史专业开设了诸多较有特色的专业课程,其中《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系列讲座系高等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举办,每年邀请10余位海内外在量化历史研究、数字人文研究方面素有专场的资深教授、新锐青年学者做专题讲座,本次书稿就是部分学者研究成果、演讲稿的结集成果,今后将每年出版一本,力争将《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研究》系列专辑打造为一个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品牌。本辑为第4辑。
-
闽海纪要 海上见闻录 师中小札 师中纪绩(清)夏琳本书收录《闽海纪要》《海上见闻录》《师中小札》《师中纪绩》四种。《闽海纪要》,清夏琳著。是书起自隆武元年(1645),讫永历三十七年(1683),凡郑氏三世之事,编年系月,巨细靡遣,而尊崇延平,义如《通鉴纲目》。此次整理以《四库禁毁书丛刊》影印清抄本为底本,参校以《台湾文献丛刊》所收《闽海纪要》。《海上见闻录》,清阮旻锡著。是书始著于康熙五年至二十五年(1666—1686),后又对文稿加以订补,于康熙四十五年完成,定名《海上见闻录定本》。其书为记载郑成功、郑经、郑克塽三世的编年体史书,从明崇祯十七年(1644)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起,到永历三十七年(1683)郑克塽降清为止的郑成功祖孙三代四十年兴衰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此次整理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钞本为底本,参校以同安抄本排印本、福建省图书馆藏抄本、《痛史》本和《台湾文献丛刊》所收《靖海志》等。《师中小札》,清万正色著。是书收录万正色在福建沿海与郑经作战时,同福建总督、巡抚,清廷贝勒(亲王)、将军,郑将朱天贵等人往复的书信。书信中详细记载了他对当时军事形势及其战略战术的意见和建议。《师中纪绩》,清王得一著。是书记叙万正色在平定吴三桂叛乱和对郑氏政权作战方面建立的功绩。《师中小札》和《师中纪绩》均为手抄本,载于《台湾文献汇刊》第二辑第十三册(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保留本室)。此次整理以《台湾文献汇刊》所收手抄本为底本,并改将《师中小札》置前,《师中纪绩》置后。
-
中国地图学史成一农著本书首先对近代以来中国古代地图的研究进行了回顾;然后在前辈学者积累的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各专题地图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期能比以往更为全面的勾勒中国古代地图的面貌和发展过程,并填补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进而希望能为今后中国古代地图研究的发展提供一个相对坚实的基础;然后还对中国地图的近代转型问题从多个侧面进行了分析;后以地图为史料对一些史学问题进行了讨论。
-
秦汉魏晋南北朝史讲义罗耀九暂缺简介...
-
国家航海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 主办本书稿由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提供,为《国家航海》系列的第三十辑,收录9篇学术论文、1篇书评和1篇学术会议综述。本辑选题广泛,既有古代造船技术的研究,也有古代航海地理的考证,还有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研究,近代以来海陆变迁的研究,以及航海文创产品的开发与研究等,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前航海领域的前沿学术水平。
-
近代西北地区商贸经济研究李建国著西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古丝绸之路要道,商贸文化传统深远。近代以后,因西北地域辽阔,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差异也较大,故不同民族、地区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仍十分密切,商贸活动繁盛,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此外,中央政府为了巩固稳定西北边疆,也把商贸活动作为一种笼络和控制的重要手段,对西北地区商贸活动多有扶持和鼓励。特别是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不断加剧,使得西北边疆危机重重。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近代西北地区商贸活动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改善人民生活和生产条件上,还体现在强化民族团结、稳固边疆,以及促进社会进步方面。通过对近代西北地区商贸经济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深刻认识其特点和规律性,并为促进西北社会繁荣和民族团结提供有益的借鉴。
-
北大史学信息沟通专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本书为《北大史学》第24辑,为“信息沟通”专号,执行主编为北大历史系教授赵冬梅、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曹家齐。本辑收录专题研究论文9篇、学术评论4篇、“前言往行”3篇。研究内容为中国历史上的政务沟通、文书形成流传问题,以及几篇书评。怀念文章中主要是对邓广铭、邵循正先生的追忆。本书为北大历史系主办,赵世瑜主编,至今出版23辑。自第21辑起转入我社,每辑以专号的形式出版。
-
茗香堂史论(明)彭孙贻 撰 ,周海霞 点校《茗香堂史论》凡四卷,为明末清初彭孙贻评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以至《宋史》《元史》等二十一部正史及旧注之著作。书中对于各史先做总评,再评正文及旧注。彭孙贻注重史家品行对修史质量的影响,在评论史事、人物时兼评笔法优劣。彭孙贻精于天文历算,于各史之《天文志》《律历志》考辨尤详。书中又有清嘉庆年间朱葵(号粟山)按语,对彭氏持论有所补充。书成后一直以抄本流传,故世所罕见,直至清末巴陵方功惠刻入《碧琳琅馆丛书》,流传才渐广。本次点校整理,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藏《碧琳琅馆丛书》本为底本,并以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一史他校。
-
茶埠沈学政、郑求星著开化场的“场”是否等同于宋代“十三场”的“场”?明清时代芽茶崛起,是否影响了贡茶制度?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遂淳产区为何能在全国茶叶出口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是一本全面介绍浙西地区绿茶发展的书籍。作者进行了系统的田野调查,收集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试图从历史、空间、叙事三个维度探索,深描“中国绿茶金三角”地区的茶叶发展史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