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中国历史学前沿报告路育松,焦兵本书在利用中国历史研究院及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在史学研究、文献资料、学科评价、学术期刊等方面优势的前提下,通过以下内容,反映2021年度中国历史学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一、序言二、年度中国历史学研究评价报告。通过大数据采集、分析2021年历史学论文,呈现本年度历史学研究的关键词、热点、趋势、发表机构及作者等状况。三、年度中国历史学研究各学科分报告。从考古学、历史理论研究、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党史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史等六个学科领域,请专家进行评述。四、年度中国历史学热点和事件、优秀论著。收录由专家推荐、公众投票得出的本年度历史学热点和事件、优秀论著。本书既是对2021年度中国历史学研究进行的全面分析,也是运用大数据对年度中国历史学研究成果的量化分析。同时,通过专家推荐和业内外评选,了解专业内外对史学研究热点、趋势的认知及异同。以此较全面、准确、客观反映2021年度中国历史学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了解业内外对史学热点的关注,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贡献一份力量。
-
当代中国史学顾颉刚这是一部评述1845-1945年百年史学发展的专著,全书分为三部分,上编写近百年中国史学的前期,到经今文学运动兴起为止。中编写中国近百年的中期,主要记录了20世纪前30年的新史料发掘工作。下编写近百年中国史学的后期,主要记录了各专门史的研究进展、通史及断代史的撰述、对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蒙古史元史和中外交通史的研究、俗文学史与美术史的研究以及古史辨运动和上古史研究。书的篇幅不大,却结构清晰,文字畅达,立意高远,信息密集,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学史领域的一本名著。
-
漫漫朝天路王珂著本书为《漫漫朝天路——明末朝鲜使臣海路使行研究(登州卷)》的续篇,在整体爬梳近三十种明末朝鲜使臣海路使行文献的基础之上,从人文地理学角度出发,结合文献考证、田野调查、采访各地文史研究者和普通民众等多种手段,重构了明末朝鲜使臣的使行路径(山东莱州府段),较为全面、如实地再现了明末朝鲜使臣视域中的中国文化空间。
-
西晋五十年季社建 著汉末丧乱,乃是社会政治需求分化、矛盾激化的结果。西晋得以立朝并推动统一,在迎合社会需求和平衡社会矛盾方面有其独到之处;立朝之后却不能持久,则反映出西晋统治集团的局限与失败。所有这些,浓缩于西晋半个世纪的“寿限”中,不啻令这一短命王朝成为我们察成败、观兴亡的极佳样本。本书以汉晋历史进程为大背景,着重分析西晋时期各类政治现象的成因与结果,以期形成对这一特殊时期的系统、全景的阐释与把握。
-
《形象史学》2023年秋之卷刘中玉主编本书为《形象史学》第二十七辑,《形象史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文化研究室主办,是CSSCI来源集刊。“形象史学”,是指把形与象作为主要材料,用以研究历史的一门学问。本辑有器物研究、图像与形象、壁画研究、地理图像、考古札记等五个栏目,兼具图像与实物、文献与考古的研究文章。上至上周,下至明清,所跨时段较长。入选的文章符合学术规范,都能够对相关问题进行较为圆满的论证和说明,使用的史料和文献、图像材料等丰富、可信。
-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陈垣 撰本书将我国六朝以来史学必需之佛教史籍,分类述其大意,以为史学研究之助。书中所涉及的史籍,大部分是学者所常读,考史常用,及《四库》所录存而为世所习见之书。先取其与中国史事有关者,故以《出三藏记集》、《高僧传》等为首,而《释迦氏谱》、《释迦方志》等略焉。中国佛教史籍之范围,略依《阅藏知津》,将中国撰述中的目录、传记、护教、纂集、音义等各类,顺撰著时代,每书条举其名目、略名、异名、卷数异同、版本源流、撰人略历及本书内容体制,并与史学有关诸点。关于每书的名目、略名、异名、撰人略历、卷数异同、版本源流,和各书的内容体制,以及与历史有关的其他问题等,作者都运用了丰富的历史材料,旁征博引,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并对《四库提要》有关佛教史籍的错误,一一予以纠正。本书以中华书局1977年重印本为底本。
-
校勘学释例陈垣 撰《校勘学释例》原名《元典章校勘释例》,是国学大师陈垣在校勘《元典章》基础上,分条陈列旧刻致误的类例的校勘学著作。作者在该书中,总结概括了校勘学中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与校勘方法,使本书成为校勘学上一部带有总结性的重要著作。校勘之学起因于文件传写中的错误率太高,文件越古,传写的次数越多,错误的机会也越多。校勘学的任务就是要改正这些传写中出现的错误,恢复一个文件的本来面目,或使它和原本差别最微。本书以中华书局1959年重印本为底本。
-
史讳举例陈垣 撰避讳学是研究中国历史所不可缺少的知识,因为在辛亥革命前,遇当代帝王或所尊者之名时,必须回避。但各朝所讳不同,避讳方法也不一致,因此史书上常有因避讳而改易文字的地方,甚至改变姓名、官名、地名、书名、年号等。《史讳举例》是陈垣先生在避讳学方面的一部总结性的著作,举了80多例,分析并说明了历代避讳的种类、所用的方法及其利用,以及与避讳有关的问题,言简意赅,学术水平很高,同时亦不失为一本较好的普及性读物。本书以中华书局1962年重印本为底本。
-
地图上的中国通史吕思勉 著,李不白 绘读历史,绕不开吕思勉;看历史,跳不过地形图。吕思勉封神之作《中国通史》自20世纪40年代出版至今传世近百年,现代地图专家、畅销书作家李不白倾5年心力以图入史,为国学经典架构历史空间,打造百年一遇之版本:上编“通贯各时代”,主要梳理中国上起远古、下讫民国的20余朝兴衰更替,李不白老师随文编绘历史大地图一百幅,以飨读者,让读者一边感受国学经典的文化底蕴,一边体会由地图带来的历史空间感;下编“周赡各领域”,涵盖婚姻、族制、财产、实业、教育等18章历史专题知识,佐以精挑细选的传世文物图27幅,新增图注3000余字,图文并茂,娓娓道来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架构中国历史常识,一本足矣!
-
知人论学汪洪亮 著中国边疆研究史的演进历程是曲折、复杂的。20世纪50年代以降,中国边疆研究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大批判与继承学术遗产上的简单化倾向,造成当时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边政研究采取否定、摒弃的态度,加之上半叶有相当一批中国边疆研究者都有旧政权性质不同的政治背景,这就造成这一时期的中国边疆研究在学术研究中鲜被提及,大量边疆研究成果或因其作者的政治身份,或因其学科的资产阶级理论体系,不是被批判,就是不再为研究者提及。迄于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界对时处民国时期的中国边疆研究第二次高潮的研究尚显沉寂,有关论著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