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
-
石龙白族乡戏董秀团 著这一独特的非物质文化展现了白族人浓郁的民族特色与古朴的民族风情,在《石龙白族乡戏(附盘)》中,一场汇聚石龙白族乡戏文化点点滴滴的乡戏将粉墨登场。“山歌隐约穷愁外,乡戏依依嬉笑中。”四时八节,白族村寨里有在乡戏台上唱乡戏的习俗。 旧时白族村寨里的乡戏台,是村民们集资,献工献料,并聘请良工巧匠建盖成的。一个古朴别致的新戏台工程竣工后,要举行一次“开戏”仪式。
-
花腰彝祭龙谷家荣,余晓莹 著生活在云南哀牢山区仅有的4万人口的彝族支系花腰彝创造了绚烂多彩、独具风格的花腰彝文化,花腰祭龙节就是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之一。本书配以精美的图片,阐述了祭龙文化,分析了祭龙民俗的旅游价值,呈现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貌图景。
-
奔子栏藏族锅庄歌舞李志农,陆双梅 著锅庄舞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藏族锅庄舞包含着丰富的藏族文化内涵,形式完整多样,地域特色鲜明,民族风格浓郁,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其中蕴含着友爱、团结等传统的人文精神,有较高的艺术和社会价值。《奔子栏藏族锅庄歌舞》精美的图像配有文字的解说,呈现了奔子栏藏族锅庄歌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貌图景。以期使增进读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进而推动保护实践的广泛有效展开。
-
罗婺历史与文化朱宪荣 著《罗婺历史与文化》是我们了解武定历史及民族文化的一本好书。并且,据我所知,到目前为止,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武定历史和文化的书这还是第一本,难能可贵;特别是作为我们基层一线的乡镇干部能在社会科学领域中有如此深的造诣,写出这样一本好书,更是难得。近年来,武定县大力实施经济文化互动、经济生态联动、科技创新推动、城镇建设拉动、龙头项目带动五大战略,培育壮大烟草种植、畜禽养殖、绿色产业、冶金矿电、旅游文化五大产业,全力打造壮鸡之乡、木纹石之乡、白药之乡、牡丹之乡、中国彝乡五大品牌,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力争把武定建设成为经济充满活力、文化富有特色、社会更加和谐的彝州旅游文化强县和新型工业重镇。朱宪荣同志的《罗婺历史与文化》无疑为武定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诠释了新的内容。
-
基诺族特懋克朱映占 著一个有着神奇而优美传说的民族——基诺族,在特懋克节这一盛大的节日里,载歌载舞来纪念这由“铁”而来的文化,从分散完成到统一。《基诺族特懋克》图文并茂、精美的图像配有文字的解说,呈现了基诺族特懋克节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貌图景。以期使增进读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进而推动保护实践的广泛有效展开。
-
与黄河一起走过张春利 著《与黄河一起走过》向读者展现的是山东黄河宣传文化。这部书是作者张春利30年来在治黄宣传战线辛勤耕耘的硕果。对于治黄宣传工作,他执著热爱,辛勤采写,笔耕不辍,只身钻进8米深的洞中探摸堤身隐患,乘船抵近“阎王鼻子”拍摄黄河人海照片,昼夜兼程三千里到四川抗震前线采访,除夕夜奔波在标准化堤防施工一线。他以一个见证人的视角,围绕断流话题、汛期内外、治河轶事、为水而呼、黄河流入市场、黄河人的风采等选题,采写了大量的新闻报道,记录了黄河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变型的历史,展示了一幅幅可歌可泣的治河画卷。
-
新疆文化知识读本仲高 编著不断丰富自己为做好民族工作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进一步认识和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问题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创新民族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不断提高驾驭和解决民族问题的能力。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大力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不仅要教育群众,更要教育干部;不仅要教育少数民族干部,更要教育汉族干部;不仅要教育一般干部,更要教育领导干部。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
大哉嵩山于茂世 著在中国文化与传统中,中岳嵩山承载着“中”的精神——孔子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大哉嵩山》用“中国诞生篇”、“东方欲晓篇”、“儒释道篇”、“女皇封禅篇”四个篇章,打开嵩山历史,真实呈现嵩山。《大哉嵩山》作者于茂世从嵩山历史文化的角度,为读者打开了认知嵩山“天地之中”精神的大门,感悟中华民族走出中岳嵩山的壮阔心路。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2005年参访嵩山少林寺后的留言:“认知中国的过去,并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这是一场伟大的经历!”
-
新疆民族知识读本李晓霞 著胡锦涛总书记2004年10月21日在主持十六届中央政治局第16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深入学习党的民族政策,学习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和宗教学等有关民族问题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为做好民族工作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进一步认识和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问题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创新民族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不断提高驾驭和解决民族问题的能力。
-
东平湖与黄河文化尤宝良,邓红 编《东平湖与黄河文化》向读者展现了东平湖水脉交织纵横的区域特性以及厚重的文化积淀。这部书以水文化的视角,叙述了黄河、东平湖的历史和现状、治理运用历程、决策思想,展示了黄河工作者、人民群众治水过程中凝聚的智慧之花和水文化结晶,描绘了区域内丰厚的文物胜迹、绮丽的自然风光、黄河遗留的文化痕迹,讲述了区域风土人情、与河湖有关的民间故事传说等。全书以黄河文化为主线,重点介绍了东平湖作为蓄滞洪工程治理运用的文化内涵和特点,具有重要的文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