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
-
广州的主题生活李大华、周翠玲不管存在着多么纷呈的看法,也不管理论的探讨是否已经有了一个明晰的结果,广州人领潮流之先、独步当代的生活方式已经被人们竞相效仿。近20多年来,全国各地无数人对广州的选择,究其实就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进而也就是对一种文化模式的选择。正如美国城市建筑学家刘易斯•芒福德的所言:“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在这个意义上,城市的生活方式就是城市的文化模式。 显然,作为2000多年的历史名城,广州的魅力和气质并不呈现在曾经的三朝十帝的皇家气象上,也不规范在森然的礼仪典章里,而是体现在一系列的矛盾组合中:广州人的务实、低调、乐天悠然与饮头啖汤的开拓精神;广州的边缘性、非主流与作为近代中国曾经的政治中心与外贸中心;广州社会的现代性与民间传统的“古风犹存”——种种矛盾的因素和谐地并存着,使广州社会在扑朔迷离中异彩纷呈。 历史上,这一扑朔迷离中的异彩纷呈也正是岭南的特征。“九死南荒吾不悔,斯行奇绝冠平生”,如果这句诗不是被贬谪岭南的北宋大诗人苏东坡表达的浪漫和豪迈,至少也算是他对岭南山川奇胜所表达的欣赏态度。确实,在北国人看来,自五岭逶迤以南,满目便是奇异的风土,充耳是呕哑的粤音,往来交接的是蛮荒的习俗。于是,南来的人多半会有去国怀乡的零落之感、孤篷万里的身世之悲,而真的久居下来了,却又像老马恋栈,尽管未啖荔枝三百颗,也分明愿意“不辞长作岭南人”。实际上,岭南的偏隅不仅使它成为在中原以外的一方奇异乐土,而且成为了一个不易破解的矛盾的组合:既是瘴气蛮烟之地,又是物料丰饶的宝国,“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既是蛮语难越,又是张眼看世界的窗口。在政治命运和革命历史进程的选择中,一方面,岭南远离中国儒家伦理政治的中心,另一方面,在近代,却又责无旁贷地成为了中国民主革命思想的策源地。开放改革的20多年,更成为了中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先行一步的先驱。 正是这种复杂性,“岭南文化”随着岭南社会在近20多年间的开放改革,已经成为了学术研究中的“显学”,与各种地域文化相提并论。但在对岭南地域文化的研究中,一种不容忽视的共识就是文化方式的“平民性”——渗透在茶香花香中的点点滴滴。 文化是依人而言的。在这里,人创造了文化,同时也是文化选择的结果。从文化是人类精神和物质生活的总和的最基本的定义出发,广州文化就是广州的综合的生活方式而已。 在这一综合的生活方式中,敢为人先、先行一步不仅是广州人最重要、最突出的精神品质,而且是最引人注目的行为特征。从历史到今天,这一精神引领着他们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第一、创造了今天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从而使广州成为了当今中国风潮最强劲的地区。而且,大量的事实已经证明,开放的广州对人的尊重与包容、对生命自由的追求,适宜文化的创造与共享、适宜人们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与其认为文化是一种理论指导,倒不如说,文化是广州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的品质追求、工商活动的展开以及城中人的故事都可看作是“文化”的体现与传承。人在文化中,认识广州以及广州人,一切文化解释系统都不及生活方式来得彻底和全面。本丛书旨在把“文化”从理论框架与抽象的描述中进行具体的还原,从“文化与生活方式”的角度提示广州城市以及广州人的独特的价值观、文化精神以及审美趋向等。我们关注的细节与层次。它将层峦叠嶂地体现广州社会无与伦比的丰富性。故本丛书以如下的题目为宗旨:什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谁引导了广州的文化潮流。在第二卷《广州在期待解释》、第三卷《广州的主题生活》中将分别展示广州的精致丰富与追求卓越的品质。
-
上海头脑陈宪 主编上海是一个都市,都市是一个文化汇聚与撞击的地方,这里的人有着独特的思考、处世和行事方式;上海是一个东方的都市,东西方文化在这里融合、变异,赋予了上海人不同于其他都市的文化特征……本书从不同视角和层面,从不同的时代和年代,说上海人的智慧、上海人的精神、上海人的思维、上海人的行为、上海人的弱点、上海人的缺陷,以及上海人的喜怒哀乐……也讲述了与上海文化特征相联系的,存在于上海人生活方式中的点点滴滴。《上海头脑》是一本写上海和上海人的书,全书共计11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视角和层面,从不同的时代和年代,讲述了上海人的智慧、上海人的精神、上海人的思维、上海人的行为、上海人的弱点、上海人的缺陷,以及上海人的喜怒哀乐现,本书是跨文化现象的微观描述,以透视存在于上海人身上的上海文化现象。
-
莲花生大士十二部传?无垢庄严卡尔青萨·益西措吉,巴果大译师白若杂纳 著,洛珠加措 整理暂缺简介...
-
山东海疆文化研究王赛时本书是山东社会科学院齐鲁文化研究丛书之一,是一部关于山东海疆文化的实用研究专著,内容涉及 山东海疆的自然人文区域与历史变迁、山东海疆的文化背景与文化承传、海疆文明的长年积累与发展轨迹、山东的海洋科学探索等,适合海疆文化研究人员参考学习。
-
蒙古史诗斯钦巴图《蒙古史诗:从程式到隐喻》,顾名思义,就是研究蒙古史诗的文本构成与隐喻意义。从程式到隐喻,是动态的,是蒙古史诗文本在与文化语境的互动中产生并获得意义的过程,包括三个层面:文本、意义、语境,三者缺一不可。文本是意义的载体,有它自己的构成机制,但它的意义是语境所规定的。不仅如此,就连艺人对文本构成机制的运用,也受制于传统语境的约束。因此,本课题研究将蒙古史诗文本放在它赖以产生和传承的传统文化背景中,从传统的角度审视文本,揭示其创作和传承上的程式化运作机制,以及它在与传统文化每根神经的紧密联系中获得多重意义的过程;从文本的角度反观语境,阐释和印证传统对蒙古史诗创作、表演、接受各个环节的深层约束力,揭示围绕史诗表演形成的史诗文化语境之存在意义。面对浩瀚的蒙古史诗传统,本课题选择了流传在国内外卫拉特蒙古地区的《那仁汗克布恩》史诗六个文本作为分析样例,首先探讨了蒙古史诗文本构成上的程式化运作过程。也有三个层面,程式、母题(素)、主题。蒙古史诗的主题及其序列在一部史诗多个文本中相对保持高度一致性;主题内部也有可供选择的多种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是由一系列母题(素)的规律性组合构成,这些母题(素)也有自己的特定模式,但是,一部史诗多个文本相同主题内部,母题(素)数量、组合方式不尽相同;程式在蒙古史诗传统中呈现出传承上的稳定性,但在一部史诗多个文本中却表现得相当自由(关于人物、马匹的特定程式除外)。三个层面表现出的稳定与自由倾向,同传统语境对于史诗艺人演唱活动的约束直接相关。这种约束来自传统的深处,其威力通过与神话和信仰交织在一起的种种禁忌、仪式的力量得到充分发挥。蒙古史诗存在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的双重甚至多重意义结构。在浅表层面上,史诗的叙事往往不符合世俗的逻辑、情理,甚至矛盾百出,令人费解。对矛盾叙事的解读催生对史诗隐喻结构的分析,使得《蒙古史诗:从程式到隐喻》从文本结构深入到文本背后的传统的意义。史诗的人物、人物的行为、母题、被叙事的事件等,具有隐喻意义。而史诗隐喻同日常语言常规隐喻和书面文学隐喻不同,其创造和传承紧紧依赖口头史诗的程式化特点,基于母题隐喻、神话隐喻和人物称号隐喻来建构和传承。《蒙古史诗:从程式到隐喻》运用结构主义和认知隐喻学的理论方法,从蒙古文化与蒙古史诗母题的意义关联中析出狩猎/战争、盛宴/集会、结义/冲突、婚姻/结盟、死亡/再生、迁徙/征服等一系列隐喻性对应关系,探讨了这些对应关系如何主宰了史诗的深层意义结构。《蒙古史诗:从程式到隐喻》的最后,把作者从田野调查中获得的一部与《格斯尔》史诗融为一体的关于成吉思汗的史诗性作品作为引子,把一部具有清楚的历史事实依据、具有鲜明的史诗特征的蒙古卫拉特口头叙事所保存的800年历史记忆,同8 00年前的蒙古历史文献记载和400年前的蒙古历史文献记载以及图瓦人的一部口头史诗进行比较,确认了它基于历史事实被创作,在流传过程中为蒙古历代历史文献提供史料依据和叙述模式,同时保持各地各民族中的口头流传状况的过程。在比较中,还发现了不同文本为保持历史记忆所做的种种努力,而这种努力集中体现在对核心情节的处理上。从这一点上,我们却发现了蒙古史诗传统语境之真实意趣。这是对蒙古史诗与蒙古历史文献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就这种研究来讲,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
齐文化研究郭墨兰等本书是山东社会科学院齐鲁文化研究丛书之一,是一部关于齐文化研究的理论专著,内容涉及齐文化的自然环境与文化渊源、齐文化发展历程、稷下学宫与稷下学、齐文化形态及其基本内容特点等,适合山东文化研究人员参考学习。
-
梨园史缀、哈德门话旧、前门史话北京市崇文区地方志办公室 编崇文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悠久,具有许多独具老北京南城特色的文化遗产。早在明清至民国早期。这里就是京城的繁华商业区,是交通方便、物流繁忙、商贾云集、市场繁荣的一块宝地。崇文门关税是清政府开支和皇室消费的重要财源。举世无双的天坛。由一门(永定门)、一轴(南中轴路)、一街(前门大街)、一楼(前门箭楼)组成的古都南中轴线“天街”,北京明城墙遗址是崇文区的三宝。还有不同朝代的名刹、名人故居、老字号商铺、传统手工艺、京味十足的街巷胡同和四合院、特殊的城南民习旧俗,龙须沟、金鱼池、前门、鲜鱼口……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地名与故事,无不展示着崇文独有的魅力。崇文区的历史文化同北京城一样博大精深。我们编辑这套丛书,只能从各个角度去尽量全面地展现它。因作者视角不同,阅历不同,掌握资料不同,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好在丛书编纂方兴未艾,望更多有识之士加入著者的行列,浓墨重彩,谈古论今,把深藏文化底蕴、古老而又年轻的崇文衬托得更加光彩夺目!
-
日本研究论集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编近年来,日本经济开始摆脱“十年低迷”的困境。与此同时,中日经贸关系则在所谓“政冷”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若干值得重视的新变化。准确地分析和把握这些新动向,在国家对日总方针、总政策的指导下,及时调整下一步对日经贸合作的战略安排并采取相应措施,对于确保我国在对日经贸交往中处于主动、有利的位置,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无疑具有生大现实意义。《日本研究论集(2006)》《讲述了中日经贸关系的现状、趋势与我国的对策》、《面向21世纪的日本文化战略》、《关于日苏复交谈判的问题》、《试论二战遗留问题对日俄关系的影响》、《日本旧民法典概述》等内容。
-
山林女妖王红彬 著,王红彬,杨红文 摄穿过大雾寻找女妖路上的风景石板路掠美考证家园令人疑惑的建筑方式水井边好看的侧影拜访弈车姑娘的父亲——贝玛千金之躯与奇异的风俗姑娘房穿“超短裤”的弈车姑娘服装的遭遇和历史的荒唐长街宴美味与新米山间古道...
-
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赵怀仁 主编这是一个追求和谐的民族。一个有所顾忌、有所敬畏的民族不但不会肆无忌惮、胡作非为,而且十注重和谐、追求和安宁祥和,那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不仅在本民族内,白族人还善于彝族、汉族、回族、僳僳族、藏族、蒙古族等各民族和睦相处。历史上,大理境内发生过多次民族的交流和迁徙,但最终都交融到一起,形成以白放为主体、各民族和谐共处的多元一体格局。《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的基础上,第二辑的论文继续对白话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语文文字和艺术成就等方面进行研究,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拓展,进一步充实着大理文化的深广内涵,体现了广大作者和编者不断创新、不断追求更高学术水准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