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
-
江西文化符号丛书·戏曲文化龚国光《戏曲文化》一书为“江西文化符号”丛书中的一本。该书以不大的篇幅,线索清晰、文字生动地介绍了江西戏曲文化的历史脉络、重要事件、相关人物与风格特点。书中从“弋阳腔脱颖而出”“皮黄戏百花竞放”“大宗师传奇礼赞”等方面介绍了我省丰厚的戏曲文化,显示了赣鄱大地上滋养出戏曲文化博大精深,呈现了江西戏曲文化的诸多精彩的方面。
-
品读大连 居所寻旧·大连老建筑晚述 著《居所寻旧·大连老建筑》为“品读大连”系列作品之一,全书共涉及旅顺、金州、大连、瓦房店、庄河地区的30多座知名历史老建筑,有婉容楼、肃亲王府旧址这些耳熟能详的老建筑,也有长隆德庄园、李秉衡故居这些相对陌生的老建筑,娓娓讲述了大连老建筑以及它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
符号江苏·口袋本王稼句苏州古城作为江南地区的文化中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结合考古及文献,苏州建城史可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从寿梦至阖闾、夫差时代延及西汉晚期,其址在今胥口、木渎一带;后期是从西汉晚期至今,其址在今苏州古城区,乃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礼制性大城。本书分“吴都春秋”“古城沧桑”“东南都会”“吴郡城郭”“文脉地标”“诗意江南”六个章节,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一经一纬,对苏州古城的历史沿革和构成形态展开纵横之谈。
-
知味富春孙婕妤本书为《富春山居文化丛书》之一册,围绕富阳的美食,以散文的笔触展开细致的描写。全书内容丰富,视角新颖,多变的美食给人眼前一亮。本书第一章为《时蔬令人瘦》,讲述了“食蔬如食景,一桌如画,秀色可餐”。第二章《食荤不知老》,讲述了“食鱼,倜傥,鲜随春江来。吃肉,豪爽,香满富阳城”。第三章《小食如嚼月》,讲述了“富春的小吃,像月,是思乡的密码”。第四章《茶香而酒烈》,讲述了“在富春,豪迈的是山和江,山倒粟谷于江,便成了酒;婉约的是雾与树,雾倾甘露于树,变成了茶”。第五章《灯火樊楼宴》,讲述了“富春的宴,食岁,食礼,食情。食团圆也食离别”。
-
江西文化符号丛书·庐陵文化曾绯龙《庐陵文化》一书为“江西文化符号”丛书中的一本,从“璀璨民俗”“古村风韵”“文章节义”等方面对庐陵文化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介绍,可以说是深入了解庐陵文化普及和入门的上佳读本。作为江西文化符号的庐陵文化,在生花妙笔之下,生动而立体起来,通过作者流畅的文笔,引领读者感知魅力非凡的江西厚重而璀璨的文化。
-
符号江苏·口袋本赵江华 孟琳明清时期,御窑金砖受到历代帝王的青睐,成为皇宫建筑的专用产品。明代永乐年间,经苏州香山帮工匠的推荐,陆慕砖窑被工部看中,决定“始砖于苏州,责其役于长洲窑户六十三家”,由于质量优良,博得了永乐皇帝的称赞,赐名窑场为“御窑”。所谓 " 金砖 ",实际上是苏州产的、铺于皇家重要位置的、制作十分考究的大型细料方砖的雅称。本书从历史背景、相关规制、制作工艺及当代传承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这一艺术珍品。
-
魔都新发现上海广播电视台《中日新视界》 著本书是一本针对在沪生活或即将开始上海生活的日本人打造的魔都生活实用手册。书中邀请50个日本人从自身经历和观察出发,分享在沪日本人眼里的魔都软实力,介绍上海生活的便捷之处。全书分为家居日常、交通出行、文化生活三部分,通过菜场、地铁站、体育场馆等场景的呈现,切入坐公交、买菜、倒垃圾、家电维修、宠物护理、周末观展、共享服务等50个具体主题,以漫画与文字结合、中日文对照的形式,打造实用便捷的在沪外籍人士“魔都生活指南”。
-
闽南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研究周秀杰 著《闽南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研究》以闽南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考虑其在东南亚的发展与流变,把闽南文化的传播放置于大众传播媒介的广播、电视、新媒体框架之下,不仅从中国的对外传播视角考虑闽南文化的传播问题,还把东南亚华语媒体的闽南文化传播也纳入研究范畴。解读东南亚国家闽南文化传播状况和当地华人社群文化实践现状,可以为中国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的对外传播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整理分析闽南文化海外传播现状,针对东南亚华语媒体的闽南语传播提供建议。已有闽南文化在中国国内传播的研究充分,但是闽南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研究不足,本研究扩充闽南文化在东南亚传播领域的研究,与已有研究,共同构建从原生地闽南地区向外辐射的闽南文化对外传播的学术版图。
-
围棋与平湖平湖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叙述“当湖十局”的前世,从平湖自古弈风甚浓、五世善弈张家到“棋达三品”张永年延请国手范西屏、施襄夏教棋并撮合对弈十三局,重点追溯“当湖十局”的产生过程、棋谱的来历以及历来对“当湖十局”的评价和精解。下编主要叙述“当湖十局”的今生,重点记述“当湖十局”诞生后的流传情况、国内外影响以及所衍生的各种文艺作品,详细介绍“当湖十局”生发地平湖的传承情况、重大赛事、参赛国手以及所留下的棋谱。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河北博野潘鲁 邱运华博野地处冀中平原腹地,《太平寰宇记》记载以“ 博野” 为名,是地居古博水之野的缘故。漫长的岁月赋予了博野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起源于夏商时代的古镇至今仍保留着众多古迹:建于唐景龙四年的解村兴国寺石塔,同连村出土的东魏崔景播墓志,南林里村东南的“ 还金井” 等。而祖籍博野的著名理学家程颐、程颢,清代博野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颜元,为博野注入了强大的思想之魂。前者开创的理学,在其故土博野根深叶茂,后者以其“ 实文、实行、实体、实用” 的实学思想深刻影响了近现代中国,也成就了博野崇尚实学、崇尚实行的务实作风。五四运动之后的博野亦是人才辈出,中国天体物理学奠基人程茂兰、当代国际生物学家牛满江等人陆续加入其中,慢慢完成了这方土地的文化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