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
-
藏源·藏缘向红笳《藏源·藏缘——藏地行者手卷》(中英对照)为著名藏学专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向红笳潜心之作。全书秉持“小家小书”的文化理念,以汉英对照的形式,用260篇主题词条,介绍了博大精深的藏地文化,展现了藏地文化的动人风情。全书涉及藏族文化、历史、宗教、民俗、自然地理、人物等诸多方面,含100余幅珍贵配图,从“神佛与器物”“宗教与寺院”“自然与地理”“民俗与习惯”“人文与人物”5个方面,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美丽、和谐、繁荣的西藏,在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同时,将西藏文化推向世界。雍和宫嘉木样·图布丹大活佛、著名藏学美术家韩书力为本书题字。
-
这里是上海宗明 主编本书是《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系列出版计划的普及本,是突出普及性、可读性、传播性的城市建筑文化读本。本书共收录上海地区56处知名建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中英文双语,介绍每一处建筑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时代意义,旨在以建筑为载体,生动诠释“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的城市内涵、品质、特色,打造展现上海城市形象、代表上海城市文化特色的伴手礼。本书内容主要包括“文”、“旅”、“声”三个部分。主体内容为建筑图文,建筑数量仍为56处,仍分春申古风、中西交汇、都会映象、梧桐深处、海上华章五个篇章。以别册形式,添加10 101条建筑微旅行路线内容,体现“以脚步丈量人民城市”的精神。随书印刷“建筑可阅读”音频有声版的二维码,读者可通过扫码欣赏本书音频内容。本书形态为单行本,另配别册,开本为32开,装帧形式为平装,裸脊加护封。裸脊装便于全书摊开阅览,又体现传统气息,寓意上海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繁华都市面貌下深厚的历史积淀。整体分量适宜,幅面小巧精致,便于携带阅读,更能突出体现“文旅融合”、在行走中阅读、用脚步丈量城市的精神。
-
我是台山人刘荒田本书是“岭南新语”书系之一种。台山人、知名作家刘荒田先生在本书中聚焦台山人,包括“境内的台山”和“海外的台山”的各色人等,以深厚文学功力,描述他们在岁月沧桑和空间跨越中的生命轨迹和人生故事,是为普通的台山人、侨乡人和岭南人画像与立传,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
广州生长录李若瑄《广州生长录》选辑了作者描述广州城生长历史的散文,描绘了这座岭南名城的发展年轮。全书以广州地理地貌、城市营建史为背景,截取广州城市史的几个阶段,在扎实详尽的史料基础上,讲述当时的代表性史实(如十三行的变迁),展现不同时期的广州城风貌,描绘这片岭南先民繁衍的肥沃之地不断壮大的历程。作者具有丰富深湛的历史及地理学术背景,结合多年行走岭南名城的亲身经历,将历史、人文、地理、风物融为一体,展示了凝聚于岭南地区市镇村落中的风土人情之美。
-
我的台山小镇刘荒田作者1948年出生并成长于“中国第一侨乡”台山市北部水步镇的侨墟,生于斯长于斯,因此对岭南小镇有多年的生活经历,更有深厚的感情。本书包含两方面:一是小镇给童年作者打下的感性印记,包括小镇独特淳朴的风情民俗;二是对小镇故人、往事、风物的温馨回忆。全书文字活泼生动,有如一幅浓墨重彩的岭南小镇风土画卷。
-
《说文月刊》巴蜀文化研究杜芝明 袁佳红 合编《巴蜀文化研究》对《说文月刊》所刊载的关于巴蜀文化的内容进行了整理,除《说文月刊》两期“巴蜀文化专号”外,还选了《说文月刊》其他的巴蜀文化代表性文章。全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3卷第4期的“巴蜀文化专号”,第二部分为第3卷第7期“巴蜀文化专号(渝版第一号)”,第三部分为《说文月刊》其他的巴蜀文化代表性文章。《巴蜀文化研究》以重庆图书馆藏《说文月刊》为底本,参校香港明石馆中国近现代珍稀文献影印丛刊(中文编)之《说文月刊》、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说文月刊》、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收录《说文月刊》及有关出版物收录的文章。全书整体采用简体字,在录入整理中尽量保持了原文的风貌,仅作了必要的修改,在保持原注的基础上完善了注释,补全了引文文献资料。
-
影像传播视野下的苏州文化形象建构研究艾志杰 著作为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大学生,我们这一代人虽然被当时的人们羡称为“天之骄子”“时代宠儿”,但我们自个儿内心十分清楚,我们就如同一群刚刚从沙漠之中艰难跌打滚爬出来的孩子,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近乎如饥似渴!有人说:在没有文学的年代里做着文学的梦,其灵魂是苍白的;在没有书籍的环境中爱上了读书,其精神是饥渴的。我的童年和少年就是在这饥渴而苍白的年代中度过的,平时除了翻了又翻的几本连环画和看了又看的几部老电影,实在没有太多的文化新奇。走进大学校园之后,图书馆这一被誉为“知识海洋”的建筑物便成为我们这代人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而且那段生活和学习的时光也永远定格为美好的记忆!即便是现在,偶尔翻及当初留下的数千张读书卡片,我内心深处仍没有丝毫的艰辛和苦楚,而唯有一种浓浓的自豪与甜蜜的回忆!如果说大学图书馆(更准确地说是数以万计的藏书)是深深影响着我们这代读书人汲取“知识”和涵养“文化”的物态载体,那么,伴随着改革开放在华夏大地上曾经涌起的一股强劲的“文化热”,则是我们这代人成长经历中无法抹去的记忆。20世纪80年代,以李泽厚、庞朴、张岱年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学者,一方面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展开了批评研究,另一方面对西方先进思想文化进行学习借鉴,从而引导了文化研究在改革开放以来再次成为社会热点。如何全面评价20世纪80年代的那股“文化热”,这是文化研究学者们的工作。而作为一名大学学术管理者,我特别注意的是这股热潮所引致的一个客观结果,那就是追求精神浪漫已然成为那个时代的一种风尚,而这种精神浪漫蕴含着浓郁的人文主义和价值理性指向。其实,这种对人文主义呼唤或回归的精神追求并不只是当时中国所特有的景致。
-
集美文物厦门市集美区文化和旅游局暂缺简介...
-
湖南郑佳明 主编,陈先枢、周建刚 副主编《湖南: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是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与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联合策划的“故事里的中国”系列丛书之湖南卷。本书围绕“风物、习俗、艺术、人物、成就、精神”六个主题,精选48个独具特色的湖南故事,带领中外读者走进湖南这个“鱼米之乡”“理学之乡”。书中内容跨越古今,既关注马王堆、岳麓书院、张家界等名胜古迹,湘绣、花鼓戏等地方文化艺术,也历述了造纸术、杂交水稻、银河超级计算机等重要成就,更收录了周敦颐、曾国藩、谭嗣同、沈从文等湖南代表人物的精彩故事。本书内容古今结合,充分展现了湖南省的人文历史、风俗风貌、发展成就及地方亮点。书中有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语言生动,可读性较强,适合中外青少年读者,有助于其了解湖南,从而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本书在图文的搭配与选择方面也下了功夫,使久远或抽象的文化、人物等具有了立体感,丰富了阅读体验。
-
上海张剑光《上海:兼收并蓄的活力之都(中文版)》一书是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等单位推出的“故事里的中国”系列丛书之上海卷。全书围绕“上海风物、上海习俗、上海艺术、上海成就、上海人物、上海精神”六大主题展开,共收录上海故事49个,在题材选择上古今结合,充分展现了上海的人文历史、风俗风貌及文化底蕴,全面地介绍了上海的发展概况及有关成就,全面梳理了上海历史文化和习俗风物的发展脉络。本书每个故事均配有相应图片,便于读者对所述事物有更为具象的了解。本书语言生动,可读性较强,适合中外青少年读者,有助于其了解上海,从而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