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文化
-
中西文论源流纵横论李家骧著本书的撰写原是想将中西文论涉及的从文艺的发生到文艺的批评的若干重大议题或新问题构成序列或流程来横向比较。本书已经论及文艺的和一发论、本质论、作者论、创作论、构成论和接受论。论中西方论又多从上古论到近代。还企图在长久宽广的历史文化背景上作纵横开合、立体交叉、条贯述评、多层剖析的论述,故有现在的书名。在作者看来,顾名思义,文艺理论就是针对着文艺整个本体而研讨的理论,不好以诗这个部分来代替文艺这个整体,而文学或者说文艺的原初状态和起源,究竟是诗还是舞蹈之类的什么艺术品种,至今还是悬案,至于说何者为最高的艺术门类这更是需要探讨的了。而凡是“比较”就必定有一种特定的无法超越自身的立场和视角,我的比较则可能是戴着中国文论的“有色眼镜”去看问题的。我希望和要求本书是强烈地散发着中国民族文论的气息的,而以中华民族拥有博大精深光辉灿烂的文论体系而自豪。这也是鉴于当前文论领域“西方中心文化论”的影响深重的关系(方文论的有益成分是应当吸收的)。
-
远传的衣钵王晓平《远传的衣钵:日本传衍的敦煌佛教文学》是《人文日本新书》系列中的一本,该系列是一套具有丰富文化内涵与深刻人文精神的新型文化学术类图书,每册突出一个人文主题,小题精作。其体现了学术前沿、专家功力;体现了中国学者透视日本文化的独到见解。语言规范而不板滞,平易流畅,理、趣相得益彰,体例设置灵活生动,图文并茂,亲近阅读。对增进国人对异质文化的认识与了解,扩大视野,提升跨文化平等对话的能力,促进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具有深远而悠长的意义。佛教文学在中日文化交流中发挥过特殊重要的作用。被中国文学遗忘的文体——愿文,在日本发展成为哀伤的抒情文学,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而中国传说中主宰寿天的泰山府君,传到日本成了阴阳道中安邦护国延寿授禄的祭祀对象,在古典戏剧中,还成为了保佑樱花久开不败的功臣。敦煌文学、佛教文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海外中国文化研究的热点。《远传的衣钵:日本传衍的敦煌佛教文学》从日本传衍的敦煌佛教文学入手,通过翔实的资料和严谨的透析,对敦煌佛教文学的传播和日本对之的文化接受,做出了很好的梳理和发掘,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
-
嬗变与趋向黄长著,黄育馥主编在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嬗变的大潮冲击之下,当代西方人文科学的演进与社会科学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人文科学发展的大势表现为分化与整合交替进行。由于学科方法论的突破等诸多原因,为数众多的交叉学科(或日新学科)从传统的人文科学内部逐渐游离出来,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专业领域。由此可见,分化是西方人文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同理,整合的趋势在人文科学的发展中也体现得十分明显,其突出表现是出现了许多综合性的问题,如全球化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和平与发展问题等。值得一提的是,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千年之交,分化的趋势似乎占据着主导地位。在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西方人文科学的发展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征。其一,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人文科学内部的前沿问题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造就了一批新学科。较之于其他融合(如人文科学内部的融合、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融合),这种渗透的力度似乎更大。其二,人文传统的复归。强调人性研究,强调经验研究,强调互动研究,所有这一切都是这一时期人文科学研究的重要特点。毋庸置疑,在这本书中,读者是可以读懂上述一切的。<
-
儒林外史与中国士文化胡益民,周月亮著《儒林外史与中国士文化(修订版)》是探索中国士文化传统及其文化性格形成史的专著。我与作者胡益民和周月亮二位有过深浅不等的交往,深佩他们的识力,特别是深佩他们的探索路子,正好能补偿以往对《儒林外史》中知识分子性格和命运的历史内涵探索之不足。《儒林外史与中国士文化(修订版)》从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环境下所形成的一般的精神特征入手,是溯远源;继以讨论封建统治者用以牢笼知识分子的科举制度对文人的影响,是溯近源;再具体分析吴敬梓笔下的知识分子的各种类型,由抽象至具体,目的都在解释中国知识分子是怎样一回事。弄清这个历史传承的意义,就不待我来饶舌了。
-
喋血柏林墙王乔保等著《喋血柏林墙:二十世纪德国情报机构绝密行动》的编著大多为专业人士。《喋血柏林墙:二十世纪德国情报机构绝密行动》主要主编长期从事情报史研究,是我国情报史学科的开创者之一,有着丰富的著述经验,《喋血柏林墙:二十世纪德国情报机构绝密行动》的基本出点是,不犯某些情报题材作品选材不当、史实失真、夸大传奇的通病,用专家的慧遴选材料,以史家的胆识诠释事件,切实把那些能反映20世纪情报历史演进轨迹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列为写作对象,尊重史实,贯通现实,让读者通过生与死、血与火层层雾霭,找到那条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时空长廊。此外,作者虽然是专业研究人士,但主张“以文学之笔状描历史”,在格守真实的前提下,力求将文章写得生动、流畅,《喋血柏林墙:二十世纪德国情报机构绝密行动》文笔流畅,配图精美,具备较强的可读性,相信读者朋友们不会有味同嚼蜡之感。
-
创意市集王怡颖著伦敦的市集五花八门,创意无限,市集不但是当地人休闲生活的一部分,也是许多才华横溢的设计师或艺术家事业的起点。在市集蛰居多年而终于获得肯定,闯出一片天空的例子层出不层;有人因而拥有自己的店,或是产品上了百货店专柜,有人因此而声名大躁……要看流行就看伦敦!伦敦已经成了最多具有艺术血统、专研设计的流行时尚工作者的天堂!因为伦敦有最前卫最时尚的设计艺术学院,这些人踏出校门成立自创品牌的第一步,多是手工自制出最酷炫的流行品,然后来到时尚人不可不逛的SpitalfieldMarket和PortobelloMarket跳蚤市场市摊,在这里和追求第一手流行的客人直接接触,优异的设计师甚至很快被发现进而成立跨国际的品牌专卖店,这里可以说是培养发掘新手设计师的温床!本书就踏实地寻访了这样背景的设计艺术工作者,他们有的投身服饰配件的设计制作,有的扛起照相机卖起个性摄影,也有人自制玩偶丰富人们的生活,十六位风格殊异但同样年轻热血的自由工作者们,加入了伦敦的流行世界,在这里他们除了分享他们的设计心得及过程外,也实地透露了他们的有趣作品和工作室实录,这些第一手的报导和第一手的图片,让读者一起分享最in的设计师生活!
-
世界著名博物馆纵览许道胜该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贯穿古今的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汇纳百川——上海博物馆、中原文化之光——河南博物馆等内容。
-
道家与长江文化萧汉明等《长江文化研究文库》是国家“十五”重点图书项目,由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任总主编。《文库》分综论(季羡林主编)、学术思想(汤一介主编)、文物考古(俞伟超主编)、民族宗教(张正明主编)、经济科教(章开沅主编)、文学艺术(袁行主编)、社会生活(冯天瑜主编)7大系列,共52本,2000余万字。《文库》每册均由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精心著述而成,是长江文化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
数字化图书与数字图书馆应用研究王建文编著数字图书馆对于传统图书馆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理念,也是一种全新的实践,国内外可供参考的文献并不很多,特别是结合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实际经验加以深入阐述的文献很少。《数字化图书与数字图书馆应用研究》的编写以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建设的最新成果为基础,以相关信息技术为主线,力求突出理论的严谨性、技术的先进性、方法的系统性。全书内容体现了数字图书馆理论、技术、应用三大组成部分,力求全面揭示数字图书馆的整体构架及核心要素。《数字化图书与数字图书馆应用研究》尽量做到立足当前,面向未来,资料翔实,深入浅出,可读性较强。数字图书馆具有无限发展的空间,其理论与实践都在不断更新、完善,希望《数字化图书与数字图书馆应用研究》在促进数字图书馆基础知识和普及和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探讨方面能够充当引玉之砖。
-
中国文化与现代生活韦政通著抨孔运动的胜利,虽博得年轻知识分子的欢呼,因抨孔不是采取理智的批判态度,服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终为以后中国半世纪埋下思想纷争的种子。传统的父子、君臣、夫妇、长幼等伦常关系,事实上是一种权威与服从的关系,民主宪政中的人权观念;使五伦关系趋于平等化,直接动摇了五伦的价值标准,使你表家族权性的父和代表政治权威的君,都不免蒙受打击……——违政通作者从这个治学经验入手,运用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以现代生活为动态坐标,把目光投射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社会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嬗变,以及这一过程中传统社会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嬗变,以及这一过程中旧有的生活方式导致的种种问题,聚集于家庭主义、道德问题、养育方式、权威性格等与生活层面关系最为密切的几个方面加以考察和分析,力图找出问题症结之所在,从而重建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加速现代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