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文化
-
东方服饰研究华梅 等《东方服饰研究》以东方服饰设计审美为主题,从设计、审美、文献三个角度,运用以文释图、以图证史、文图互证的研究手段,结合文献学、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图像学、结构学、设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探讨了东方服饰设计审美的特性以及形成这种特性的原因,阐明了东方文化的构成模式、东方人的文化精神与着装理念,并对东方服饰设计的纹样内涵、物质基础、成型要素、色彩理念做出了科学的探究,尤其是对东方服饰设计的审美对象、审美价值以及西方着装理念对东方服饰审美观的影响进行了翔实的分析,填补了东方服饰艺术研究的一项空白。
-
一带一路国别概览章丽群《斯洛伐克/“一带一路”国别概览》分上、下两篇。上篇对斯洛伐克的地理、简史、政治、军事、文化、社会、外交、经济等基本情况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下篇则在阐述斯洛伐克经济体制变化、中国与斯洛伐克投资合作法律的基础上,回顾了中国与斯洛伐克的文化、科技与教育等领域的交往合作,重点分析中国与斯洛伐克的经贸合作现状。对研究该国与丝绸之路或海上丝绸之路的渊源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
一带一路国别概览黄民兴《伊拉克/“一带一路”国别概览》分为上、下篇。上篇为伊拉克的总体国情介绍,下篇介绍了中伊经贸合作及投资问题以及“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伊经济合作。《伊拉克/“一带一路”国别概览》的主要特点在于下篇里有关中伊经贸合作及投资问题以及“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伊经济合作的介绍。
-
不止到加拉帕戈斯张瑛 著加拉帕戈斯,一个位于太平洋东部,隶属于厄瓜多尔的群岛。这里火山与海洋深情相拥,造就了得天独厚、与世隔绝的生态环境,也成为了“物种天堂”。这本不为人所知的群岛在19世纪,随着查尔斯?达尔文的到访与其《物种起源》的出版而闻名世界。正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雀鸟,启发了达尔文开始思考物种起源理论。 对更广大的读者来说,这片岛屿依旧遥远且神秘。在《不止到加拉帕戈斯》一书中,作者张瑛跟随达尔文的探险与科研故事,走进加拉帕戈斯群岛,讲述群岛上鲜活而精彩的自然故事,也带领人们思考自然生态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 厄瓜多尔这个“赤道之国”,还拥有亚马孙雨林、云雾雨林等优越的自然环境与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古老的印加文明和浓厚的西班牙文化在这里交会。张瑛也并不止步于加拉帕戈斯群岛,她深入厄瓜多尔的各地,用生动的文字与精彩的照片,为我们带来一趟真实又奇妙的人文博物之旅。
-
守望李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项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也面对着许多新的挑战。 新华社记者响应习近平“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的号召,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倡议、“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等重大战略部署,选取“钢铁驼队”、中关村发展、传统村落保护、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桥梁发展、水安全等重大问题,行万里路、访百十人,深入采访、精心写作,展现了一个个当代中国人的创业梦、村落保护梦、垃圾分类梦、桥梁强国梦…… 本书以客观、历史、多维的眼光观察中国,在唱响正能量的同时不回避问题,带领广大读者“感知”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守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本书是一部深度调查作品集,更是一部沉思录、一份建议书,适合对当下中国感兴趣的人们阅读。
-
美国不再伟大?小镇的华裔中产看美利坚凌岚 著《美国不再伟大?》集中了作者近两年的随笔,涉及美国大选、教育、文化、科技、经济等,以当下的新闻为线索,钩沉探索背后的社会文化规律和中西差别。新闻热点会过去,但是社会文化的思考却不会过时,作者努力在具体的事件中,寻找美国社会的真相——不一味追捧民主自由的美好,也不把美国社会的缺点简单化,而是努力在个人化的故事讲述中呈现真实的美国社会风貌,既避免过度的理论解读,又给读者真实的感性经验。
-
体验世界文化之旅阅读文库 爱尔兰JOHN SCOTNEY体验世界文化之旅阅读文库 爱尔兰
-
知日52 BGM之魂茶乌龙《BGM之魂》是知日系列第50本特集(暂定序号),全面介绍了日本在配乐文化,从日本电影、电视剧、游戏、纪录片等领域的配乐的流变、经典作品以及名家专访等方面进行剖析。**专访了坂本龙一、菅野祐悟、菅野洋子、天门、平泽进等当代知名音乐家,近距离了解他们的创作与故事。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日本配乐相关的背景、发展,梳理现当代*具有代表性的配乐作品与作曲家,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在日本影视、动画、游戏等流行文化领域中独具特色的配乐文化。
-
英语世界的《易经》译介研究朱睿达 著《易经》等中华文化典籍在海外的传播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但对于它们译介的真实与具体隋况,学界总体上还停留在模糊认识和笼统描述的层面,缺乏细致统计和前沿研究。《英语世界的《易经》译介研究》结合海外易学界的较新考察,重估了现有《易经》英译版本的真实隋况,并对其整体风貌进行了初步评述。《英语世界的《易经》译介研究》分为四大部分。绪论至第二章为《易经》英译研究概览:绪论简略论述《易经》英译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章描述《易经》英译版本的总体情况;第二章分析《易经》英译研究现状,其中包括基本情况、研究的进展和水平。第三章至第六章为《易经》英译代表性版本述评:第三章评析来华传教士译介中华文化时期的《易经》英译典范——理雅各译本;第四章评析承前启后、由来华传教士过渡到专门汉学家的人物卫礼贤的译本简况及贝恩斯转译本概览;第五章评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西文化交通新时期的两个译本,译者分别是Richard JohLynn和Richard Rutt;第六章评析个独立完成的英译本——汪榕培、任秀桦译本,以及收入国家大型文化工程《大中华文库》的傅惠生译本。第七章、第八章主要探讨上述六个译本中反映的跨文化阐释问题:第七章以六个译本中的具体文本为例证,分析各家在由中向西传播《易经》及易学上的得失成败;第八章重点讨论《易经》英译涉及的主要几个跨文化阐释问题。余论相对独立,但与《易经》英译及国际易学的核心息息相关,即《易经》及易学本身是否具有可以跨越时空的阐释效度和文化张力,及其能否被传播接收方成功收受、能否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延续生命的问题。《易经》与古希腊罗马史诗之间曲径通幽的具体文本对读,是对易的阐释体系的一次检验。
-
不可思议的印度吕鹏飞 著中印是一对熟悉而又陌生的邻居,彼此都是对方挥之不去的存在,可是相互了解又极度匮乏。不了解就难免会有误解。有的中国人把印度当成一个脏兮兮的不太靠谱的小兄弟,有的中国人则对印度爱得痴狂,以为那里是净化心灵的圣地。不符实际的贬低或过于美化的夸大都无助于客观地了解印度。本书并非包罗万象的印度百科全书,它也算不上学术专著。它只是我在印度所闻所见所感所想的真实记录,我愿与读者们分享。倘若将印度比作一个生命体,则本书好似一枚生物组织切片,让人看清里面的纹理脉络,就适可而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