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文化
-
做二休五大原扁理 著,吕丹芸 译刚毕业的年轻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时以上,星期六和假日也要去上班,星期日则哪里都不去只在家里睡死,换来的是每月收入超过半数上交给房东。这样的苦日子,被老板和周围的人鼓吹为取得“自由”的正常过程。他们口中的“自由”哪怕能兑现,其实也轮不到你来分一杯羹。 没有钱就没有自由,还有比这更不自由的吗? 除了金钱以外,是不是还有其他路子可以助我们逃脱这种困境? 这本书探索了一种不用赚太多钱似乎也可以生活无虞的方法。 负担不起市中心的房子,没关系,可以租郊区的。 不能经常去饭店吃饭,没关系,可以自己动手做。 嫌理发又贵又烦人,没关系,自己给自己理发,不仅发型稳定,也不用忍受推销办卡买产品。 加班多到想辞职,退一步,换一份低强度的工作,砍掉不必要的欲望,清理掉消费社会的浮华和诱惑后,自己与世界、与他人、与自己的连结反而更真切、更坚实、更鲜活。
-
DK伟大的艺术家[英] 乔治·布雷 著,谭斯萌,李惟祎,钱卫 译“西方艺术史之父” 乔尔乔·瓦萨里曾道,伟大的艺术家完全可以与闻名遐迩的知识巨匠比肩而立。不过,谁能对艺术家的轶事如数家珍?他们的杰作又是如何诞生的? 本书即以史上83位杰出的艺术家为核心,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娓娓道来他们的生活与艺术。作者那生动优美的文字仿佛能够带领读者亲临艺术家们的人生,而其悉心选择的精美作品插图又使本书堪称丰富多姿的“纸上博物馆”。 《伟大的艺术家》是一扇等待开启的“艺术之窗”,一段整装待发的“艺术之旅”,一个值得探索的“艺术世界”!
-
菩萨的微笑[日] 常盘大定,关野贞 摄影金刚怒目,菩萨低眉。 作者从1906年开始,历时30年,实地拍摄中国14个省、127个地区的菩萨像旧影,成为中国流失海外文物追讨、修复等工作的重要图版资料,梁思成等专家学者盛赞,时至今日无有出其右者。 本套明信片包含60张珍贵菩萨微笑表情的造像旧影(1906-1936年间中国消逝或流失海外的菩萨造像,囊括中国山西云冈、河南龙门、河南嵩山、河南巩县、河南宝山、河南北响堂、浙江杭州、山东长清、山东历城、山东青州、山西天龙山、山西太原、河北赵州、陕西西安、山西鄜县、四川广元、北京等地),图片选自《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名胜古迹图集》(原书名为《中国文化史迹》,1941年由日本法藏省出版)。为更好呈现已消逝的中国文物古迹原貌,图说编排体系(包括行政区划、地名、寺名、石窟编号等)沿用原书旧制,以飨读者。
-
啼鸟一声春正长薛晓源,胡运彪 编,弗朗索瓦·,勒瓦扬 绘相传,1806年的法国贵族喜爱的三件事:谈安格尔的画、喝刚时髦的香槟,八卦勒瓦扬的天堂鸟—— 法国天才鸟类学家让人惊艳的手绘之美。
-
随口说美国自由君 著2016年美国大选结果意外吗?在美国禁枪怎么那么难?西方教育真的宽松吗?美国的学区房你了解多少?华人在美国是否受到了歧视?美国的医疗费到底是便宜还是贵?……真实的美国,你了解多少? 本书作者常年游走于中美两界,跨越东西方,以独到的视角、精到的笔触,通过“争议在美国”“教育在美国”“文化差异在美国” “弱势群体在美国” “生活在美国” “创投在美国”“旅行在美国”等7个版块,向我们展示了他眼中美国的真实现状。
-
丝绸之路上的东南亚文明顾佳赟 著,邝启漳 译本书以时间为序,充分运用史料和学术研究成果,将柬埔寨独特的历史演变细细梳理,既是一部鲜活的柬埔寨国家文明史,也是生动的中柬友谊交流史。 The volume is organized chronologically, and makes full use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some of the most recent academic research. It presents a vivid cultural history of Cambodian culture, and of Sino-Cambodian exchange.
-
日本文化关键词[日] 藤田正胜 著,李濯凡 译孔子云:“未知生,焉知死。”中国文化向来强调人的一生要立功立德,而对终要面临的“死亡”多避讳不谈。在禅宗思想中,生即是为了死,生死不过是循环往复的过程。在日本文化、宗教、艺术、思想领域,禅宗的“无常观”浸透尤深。镰仓歌人西行面对着血海尸山吟咏出了花月之美;南北朝歌人吉田兼好厌倦了名利风雅后写下“物皆幻化,何事暂住”;能剧大家世阿弥在探讨能剧艺术与人生时说:“花将萎,方为有趣。” 这是一本关于“无常”的日本文化史。作者藤田正胜从几个关键词巧妙切入,向我们展示了日本歌人、俳人、僧禅对于生死的思考,诠释了日本文化的真义。
-
大自然的殖民地[美] 蒂莫西·P.巴纳德 著,陈静 译新加坡植物园始建于1859年,是新加坡市民和游客的公园,也是科学机构以及热带种植园作物的试验场地。它的每一项功能的背后都有不同的故事,也是推动行政当局与自然世界融合的叙事基础。它是大英帝国为促进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创建的植物园,在管理者和科学家的冲突中成为饱受争议的场所,呈现了新加坡和英国对权力、科学和自然的理解不断变化的历程。这种变化在新加坡独立后依旧持续,直到植物园成为这个国家的“绿化”特色,并成为新加坡的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大自然的殖民地:新加坡植物园史话/遗产保护译丛》将新加坡植物园与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印度植物园、锡兰植物园、毛里求斯植物园和西印度群岛植物园进行比较研究,讲述了大自然殖民地的故事——一个植物园通过收集、分类和培育植物,改变了人们对这一地区和世界的理解。
-
日本的神话[日] 阪下圭八 著,李濯凡 译日本的神话,见载于《古事记》《日本书纪》和记录日本古代各国的《风土记》。 不同于华/夏民族发达的史书写作和理性文明,日本人直到战前还相信神话中的记载是真实的历史。而本书将神话看作文学作品,介绍了其中有趣的部分,探索了其背后隐藏的历史事实。民间传说、诗歌、戏剧,神话的文体多种多样;世界的起源,英雄的传奇,天皇的“族谱”,神话的内容包罗万象。这是一个由绮丽想象构筑的世界。 崇拜太阳神的民族虽多,女性的太阳神却很少见;创世之神虽然必不可少,男女一对的却很稀有;浪漫奔放的爱情故事虽多,兄妹姐弟通婚的习俗却很独特;现代日本人拘谨内向,古代神话中却充满露骨的性暗示。大和先民被茫茫大海包围,逐渐发展出独树一帜的岛国文明。今日我们目之为怪的现象,或许便扎根于这段独特的历史之中。
-
艺术世界[英] 伊丽莎白·卡明,温迪·卡普兰 著,胡天璇,胡伟立 译本书是全面论述“艺术与手工艺运动”这一设计史与艺术史上重要历史阶段的理论着作。这场运动发源于19世纪晚期的英国,随着日益细致的劳动分工,工业革命已经把手工艺人贬低为机器上的一个简单的机械齿轮,威廉?莫里斯等有理想的改革家们试图重新建立建筑师、设计师和手工艺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将手工艺引入生产,设计出品质精良,但人人皆可买得起的日常用品。建筑倡导用当地材料建造,适应周边环境,从而反映出当地的传统特色,同时其他元素的设计应该同建筑结构相统一。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确立的四项原则:设计的统一性、劳动的乐趣、个人属性和地方特色,是本书讨论的重点。这种充满人性关怀的设计理念和艺术风格传播至全世界,影响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