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文化
-
字母词的称名学研究及其对词典编纂的启示谢君 著2012年以傅振国为代表的一批学者状告《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违法收录239个字母词。此次事件不但折射出许多学者长期以来对英语入侵汉语的担忧,同时也反映了一些学者对词典编纂缺乏专业且深入的认识。字母词在中国是否真的已经发展到如众学者所担忧的造成汉语岌岌可危的地步?《现汉》收录字母词果真不可取吗?规范型汉语语文词典和英汉、汉英双语语文词典该如何正确地收录和定义字母词?《现代汉语词典》将在认知社会语言学框架下,通过探寻字母词及其汉字同义词的生存状态来尝试回答上述问题。字母词的产生和发展属于词汇变异和发展的研究范畴。任何词汇变异和发展都遵循语言变异和发展的总体规律,字母词也不例外。字母词的产生源自语言经济原则(economy)和语言表现力(expressivity)双重因素的作用,其形成机制虽依循语言变异的总体机制,但有其具体表现。字母词产生之后,将在变异和发展的第二阶段,即变体选择阶段,与其形式称名变体汉字同义词为进一步生存而产生竞争。要对字母词及其汉字同义词的产生以及在变体选择阶段的生存状况有充分的认识,就必须全面考察字母词及其汉字同义词的词汇结构、词汇产生机制、字母词和汉字同义词的竞争结果以及影响竞争的因素。为此,《字母词的称名学研究及其对词典编纂的启示》引入了认知社会语言学框架下的称名学(onomasiology)研究模式。该模式的认知社会语言学背景使其具备了传统称名学在词汇变异研究方面所不具备的优越性,为词汇变异中的称名变异(onomasiological variation)研究提供了定性和定量两种分析视角。
-
江苏非遗音乐文化研究.戏曲篇谈欣江苏地方戏曲剧种丰富,代表性地方剧种有九个:昆剧、苏剧、锡剧、丹剧、扬剧、淮剧、淮海戏、柳琴戏和梆子,囊括了昆山、梆子、说唱、歌舞四大声腔。它们是集舞蹈、音乐、美术、文学为一体的传统艺术瑰宝,陆续被收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本书以江苏九大地方代表性戏曲剧种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剧种音乐的来源、音乐旋律构成要素、结构使用的特点和字腔关系上梳理和分析各剧种唱腔音乐特征与风格,以及戏曲伴奏等音乐元素,从而揭示江苏地方戏曲剧种的重要音乐文化价值。
-
走进传承人王小峰 李智敏 吴华山本书分上下两篇,对两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广东汉剧的梁素珍、梅州客家山歌的汤明哲的生活、艺术经历、艺术风格以及他们对传播、发扬汉剧与山歌所做的贡献进行客观描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我们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守住我们的根”的承上启下的重要群体,梁素珍和汤明哲在各自艺术领域都有着坎坷的经历和令人敬佩的坚持,他们把艺术完全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在传播广东汉剧和客家山歌方面做过许多创新性的尝试和努力。本书让读者通过他们的人生经历认识广东汉剧和客家山歌在特定时期的基本状况和面貌,了解非遗传承人在客家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同时也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经验借鉴、开拓工作思路。
-
乡村文化振兴齐骥,特里·N.克拉克 著本书以百年乡村发展演进为主线,以乡村文化的价值发现和思想传承为主题,以乡村文化振兴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为主旨,回顾全球乡村历史进程中的文化思想,审视中国乡村未来发展的文化动力,呈现当前乡村文化振兴的国家逻辑与创新图景。
-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年鉴张子康 著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所集合学术研究、展览陈列、典藏修复和公共教育等功能的专业性、靠前化的现代美术馆。它秉承“兼容并蓄、继古开今”的学术理念,用“智识”服务于社会,致力于当代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以全新的视野向广大公众呈现人类的艺术文明,与社会各界分享时代文化。本书记录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在2019年的建设和发展情况。全书分成七个板块,分别是美术馆建设、美术馆学探讨、展览及研究、学术活动及研究、藏品动向及研究、公共教育及发展、2019年大事记。
-
象征主义艺术曾筱姗 著象征主义艺术出现于 19世纪80 年代至20 世纪初,其影响波及法国乃至整个欧洲。象征主义艺术家着迷于古老的神话学,试图挣脱由科学强加的理性思想的桎梏。他们希望超越可见的、理性的世界,到达纯粹观念的世界,不断靠近潜意识的极限。本书将带领大家去认识法国的古斯塔夫·莫罗、奥迪隆·雷东,比利时的费尔南德·赫诺普夫、费利西安·罗普斯,英国的爱德华·伯恩·琼斯、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以及德国的扬·托洛普等,那些在象征主义运动中代表性的艺术家和其代表作品。本书将带你快速准确地了解象征主义艺术。想了解更多艺术风格流派,欢迎关注“简明艺术史书系”。
-
入眠之力 文学中的睡眠皮埃尔·巴谢 著,苑宁 译睡眠,而非梦,曾被作为思考的对象吗?它是建构文学的材料吗?睡眠,过于寻常之事,我们很少去关注它,或者只有在失眠时,我们才会在药物的帮助下重新找回它。 普里莫·莱维、兰波、菲利普·雅各泰、普拉东诺夫……眼前这本小书为我们讲述了12位作家与睡眠有关的写作。批评家巴谢以纯文学而非神经科学的方式考察上述创作,并发现,睡眠在文学中无处不在,它潜入许多我们未曾注意的文本,在叙事中自主运行,塑造作品,这便是文学中的一股“入眠之力”。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本书中有些作家的名字如雷贯耳,比如卡夫卡、波德莱尔;也有些相对陌生,比如穆齐尔、阿伊吉。不论曾经熟识与否,打开这本书,我们都会跟随作者在文学中找回久违的宁静与慰藉。
-
当中国遇见秘鲁孟可心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配以大量精美的秘鲁照片,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叙述:一、华人华侨在秘鲁的生活,比如秘鲁华人艰苦的移民历史、寻梦奋斗历史等;二、中国、中华文化对秘鲁的深刻影响,比如中国在秘鲁投资、建厂的历程,秘鲁人对中国元素的喜爱,以及秘鲁国内掀起“中国热”等;三、中国人去秘鲁之前应该了解的风土人情,比如秘鲁的风俗、景色、美食、纪念品等。
-
活法 2022日历台历乐法文化传播(上海)工作室,外研社法语工作室 著《活·法:2022法兰西语言文化艺术主题日历》将美食、文学、音乐、绘画、电影、语言及文化符号等主题以每日词条的形式排布,搭配形象化或可感度高的图片或设计元素。月份页呈现月份对应的法兰西共和国历别称;日期页除日期元素外呈现当日主题词、相应解释或引言例句和图片,致力于呈现鲜活的法兰西文化形象,启发、伴随读者探索、度过每一日的生活。其中词条、引言例句、风物简介均选自真实语料,设计为法语搭配汉语译注的形式,帮助不同法语水平及对法国文化感兴趣的读者装点2022新生活!
-
跨越白立方汤益明 著《跨越“白立方”:现代艺术博物馆体制批评研究》本书聚焦于20世纪60年代晚期以新前卫为代表的英美艺术博物馆体制批评实践和相应的理论话语。以美国艺术批评家道格拉斯·克林普建立在米歇尔·福柯博物馆考古学基础上的后现代主义视觉艺术理论为切入点展开讨论。试图梳理艺术博物馆与艺术体制的关系,体制批判艺术实践对艺术博物馆建筑及展览方式的影响,探讨体制批判被体制化之后产生的问题和艺术博物馆的调整及应对,涉及相关的艺术批评和美学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