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文化
-
随口说美国自由君 著2016年美国大选结果意外吗?在美国禁枪怎么那么难?西方教育真的宽松吗?美国的学区房你了解多少?华人在美国是否受到了歧视?美国的医疗费到底是便宜还是贵?……真实的美国,你了解多少? 本书作者常年游走于中美两界,跨越东西方,以独到的视角、精到的笔触,通过“争议在美国”“教育在美国”“文化差异在美国” “弱势群体在美国” “生活在美国” “创投在美国”“旅行在美国”等7个版块,向我们展示了他眼中美国的真实现状。
-
丝绸之路上的东南亚文明顾佳赟 著,邝启漳 译本书以时间为序,充分运用史料和学术研究成果,将柬埔寨独特的历史演变细细梳理,既是一部鲜活的柬埔寨国家文明史,也是生动的中柬友谊交流史。 The volume is organized chronologically, and makes full use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some of the most recent academic research. It presents a vivid cultural history of Cambodian culture, and of Sino-Cambodian exchange.
-
日本文化关键词[日] 藤田正胜 著,李濯凡 译孔子云:“未知生,焉知死。”中国文化向来强调人的一生要立功立德,而对终要面临的“死亡”多避讳不谈。在禅宗思想中,生即是为了死,生死不过是循环往复的过程。在日本文化、宗教、艺术、思想领域,禅宗的“无常观”浸透尤深。镰仓歌人西行面对着血海尸山吟咏出了花月之美;南北朝歌人吉田兼好厌倦了名利风雅后写下“物皆幻化,何事暂住”;能剧大家世阿弥在探讨能剧艺术与人生时说:“花将萎,方为有趣。” 这是一本关于“无常”的日本文化史。作者藤田正胜从几个关键词巧妙切入,向我们展示了日本歌人、俳人、僧禅对于生死的思考,诠释了日本文化的真义。
-
日本的神话[日] 阪下圭八 著,李濯凡 译日本的神话,见载于《古事记》《日本书纪》和记录日本古代各国的《风土记》。 不同于华/夏民族发达的史书写作和理性文明,日本人直到战前还相信神话中的记载是真实的历史。而本书将神话看作文学作品,介绍了其中有趣的部分,探索了其背后隐藏的历史事实。民间传说、诗歌、戏剧,神话的文体多种多样;世界的起源,英雄的传奇,天皇的“族谱”,神话的内容包罗万象。这是一个由绮丽想象构筑的世界。 崇拜太阳神的民族虽多,女性的太阳神却很少见;创世之神虽然必不可少,男女一对的却很稀有;浪漫奔放的爱情故事虽多,兄妹姐弟通婚的习俗却很独特;现代日本人拘谨内向,古代神话中却充满露骨的性暗示。大和先民被茫茫大海包围,逐渐发展出独树一帜的岛国文明。今日我们目之为怪的现象,或许便扎根于这段独特的历史之中。
-
味的世界史[日] 宫崎正胜 著人类文化的重组以品位与感性为媒介。品位的根基在于感受器所感受到的味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即五感。五感是音乐与艺术等形式的基础,需要把生理感受器转化成文化品位。就此而言,五感可谓是支撑日常生活的基石,也是改变社会的原动力。甜味、咸味、酸味、苦味、鲜味左右着食物的味道。本书聚焦于人类的味觉,探究人类对于食物“味道”无止尽的追求如何推动世界史发展。“味道”中潜藏着奇妙的世界史,就让我们一探究竟吧!
-
英国当代艺术名家访谈录余晓 著了解一个艺术家,也许在没有任何限制和束缚的情况下,听他们讲述自己Z直接、真实、准确。本书以访谈的形式,记录了英国当代艺术名家们跌宕起伏的成长经历生活状态、工作方式,以及鲜为人知的故事没有艰深枯涩的理论,没有故弄玄虚的说教,也没有老生常谈,书中还原了一个个平凡而又非凡的真实的艺术人生。问答间凝结着人生智慧与习艺心得,多真知灼见。受访者包括英国当代1位不同创作方向的著名艺术家、5位不同研究领域的知名艺评家,以及7位影响力卓著的公共美术馆、艺术机构的馆长负责人。广角镜头板块还完整地收录了如特纳奖等全球瞩目的英国当代艺术相关事件和项目。内容丰富可读。作者以艺术家的身份,结合旅居英伦的见闻和经历,将自己的疑问通过这种访谈的方式与大家交流。特别是对于“艺术的意义”的探询,受访名家们给出了各种妙趣横生、妙语连珠的回答,实为访谈的点睛之笔,亦可启发阅者思考。书中收录了近500张图片和照片,均由受访的艺术名家们亲自授权,在一部中文出版物中集成出版,为国内同类出版物中罕见,对于当代艺术的研究与创作具有非常珍贵的史料价值。
-
不可思议的印度吕鹏飞 著中印是一对熟悉而又陌生的邻居,彼此都是对方挥之不去的存在,可是相互了解又极度匮乏。不了解就难免会有误解。有的中国人把印度当成一个脏兮兮的不太靠谱的小兄弟,有的中国人则对印度爱得痴狂,以为那里是净化心灵的圣地。不符实际的贬低或过于美化的夸大都无助于客观地了解印度。本书并非包罗万象的印度百科全书,它也算不上学术专著。它只是我在印度所闻所见所感所想的真实记录,我愿与读者们分享。倘若将印度比作一个生命体,则本书好似一枚生物组织切片,让人看清里面的纹理脉络,就适可而止了。
-
日本之味道[日] 北大路鲁山人 著本书是日本书法家、陶艺家、厨人兼美食作家北大路鲁山人(1883-1959)的散文合集,集中编选了他历年来所写的谈吃论食的文章。鲁山人不仅懂得吃、善于做菜,还具有高度的审美,他的名言是餐具是料理的衣服,正是对食器的想法和要求,使他最终成为一代陶艺大师。这本书体现出鲁山人特有的辛辣和专注,爱吃、钻研吃、为吃较真,一则则食物小品读来让人会心一笑,也可以让亲近庖厨的读者获得启迪。
-
我的纽约亚丽桑德拉·马坦萨 著,孙爽杰 编纽约——世界上具有包容度和亲和力的城市之一。这里的人们说着不同的语言,因此可以听到多元的声音。所有人都生活在一起,组成了大千世界中的一个小世界,组成了纽约——一个宽容的现代社会的缩影,一个观点的大熔炉。在本书中,你会看到20位名人对这座城市的心灵感悟和憧憬。这些人是思想家、作家、演员、电影人或者艺术家,他们赋予这个城市以灵魂,同时不断书写着它的历史,推动社区重获新生。在文化、艺术、科学、电影、音乐、建筑和设计领域中,他们向世界传播着这个城市的形象。
-
日本文学唐月梅 著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日本文学经历了由自然发生到深受汉文学影响,再到恢复本国文学传统,最后到大力吸收西方文学理念和文学手法的发展历程。《日本文学》以时间顺序编写,从远古时代到近代,详细介绍口头文学到文字文学发展,叙述了从神话、传说、原始歌谣、和歌、汉诗、物语、日记、随笔、连歌、俳句、通俗小说到近代小说。文学形态从初期近古文学的二元性,到中期文学逐步走向多样化、庶民化和大众化,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姿的文学形态。在其文学发展的进程中,日本始终坚持兼收并蓄,大力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学和文化,使得日本文学在世界文学中一直占得重要的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