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文化
-
《论语》英译与文化传播刘宏伟著《论语》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也是最早译成英文的中国典籍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思想精髓,其中“仁爱”“忠恕”“孝道”“和谐”等核心思想精华,对当代中西方文化建设、社会发展及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现实价值。本书融合传播学、哲学与比较文化学等相关理论,运用了文献研究、文本分析、个案研究、问卷测量及跨学科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论语》英译与文化传播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书以《论语》英译为例,参照以往经典传播模式,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人己通”对外译介新模式,并提出实施该模式促进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应遵循的原则。本书认为,《论语》等典籍英译应突破以往文化外译二元对立之藩篱,秉持“人己通”理念与模式,既尊重中西文化之差异,更探求文化之共通,从而真正推动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
-
国家形象的文化符号传播蒋晓涵本书通过对国家形象研究的理论进行回顾,探讨国家形象的概念及其文化符号传播的内涵,主要从理论基础层面,从国家形象的文化符号传播场域、生成特性以及国家形象的生成逻辑和传播价值勾画国家形象的建构进路,进而探讨国家如何在国际社会建构自己的身份,如何从外部条件、内在机制、媒介平台、文化价值四个路径建构国家形象的文化符号传播,阐释自己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角色,借以调试异域民众、国家的认知图景等若干问题,既具有理论价值,也颇具现实意义。
-
使命与奉献张益民,张照荣本书是嘉兴高级中学校园文化丛书中的一本。嘉兴高级中学即将迎来25周年华诞,本书收集了30位杰出校友的文章,以体现25年来学校秉承“真”的校训,以“德正才优,追求卓越”为育人目标,以“嘉木扬长,高德归真”为教育理念,积极弘扬“爱校奉献,务实责任,科学创新,追求卓越”的嘉高精神,培养输送了一万余名高素质人才。他们中不乏成绩卓著的优秀学者、尽心为民的政界骄子、精忠报国的军人警察、驰骋商场的企业精英。
-
乐府集成艾布-法拉吉-伊斯法罕尼《乐府集成》是一部中世纪最具权威的阿拉伯音乐史巨著,由中世纪著名学者艾布•法拉吉•伊斯法罕尼用近50年时间搜集、汇编成册,共20卷。内容以阿拔斯王朝初期著名音乐家伊卜拉欣•穆绥里编辑的《百声》(百首歌曲)为基础,广泛搜集自蒙昧时代起至10世纪阿拉伯历朝历代的诗词歌赋汇编而成。对每首名诗名歌的作者、曲者和演唱者的生平事迹、生活轶事以及其表达内容、创作背景、流传过程,甚至曲牌名称、调式特点、配乐形式等都一一做了介绍,并穿插以征战故事、宫廷趣闻、爱情传说、语录名言等。全书以大量篇幅描绘了阿拉伯人和早期穆斯林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是研究阿拉伯中世纪社会生活、文学艺术和民俗民情的珍贵文献,为历代文史学家重视和推崇。
-
大礼集与小礼集伊本·穆加发《大礼集与小礼集》是一部论述行为规范、伦理道德和处世哲理的箴言集,旨在于改良社会、弘扬道德、教化大众。其中“大礼集”分三部分,上篇“为君之礼”论述帝王治国之道、御民之术以及帝王应具备的道德品行;中篇“为臣之礼”论述臣子的事君之道、为政之术以及与同僚的相处之道;下篇“为有之礼”论述辨人、识人之术,择友、交友之法以及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小礼集”则论述社会伦理道德,劝导人们求学上进、立业修身,并倡导彰善瘅恶、扶弱济贫。
-
勇士、诗人与魔法鲁佳《勇士、诗人与魔法——看见苏格兰》中,作者以苏格兰极具标志性的勇士、诗人与魔法等象征元素为线索,带领读者走进当地深厚灿烂的文化景观,深度理解这块英伦高地的启蒙历史、民族性格与文化态度。从华莱士抗英的山林,到历史小说家司各特的纪念塔,再到哈利波特原型的中世纪城堡,全书充满浓厚的文艺气息,是建筑、历史和文学的复调之旅,是对苏格兰人创造性的想象力和精神的致敬。
-
俄罗斯文化风情漫谈赵荣俄罗斯既是当今世界的重要一极,也是我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本书分为六章,依次介绍了俄罗斯的自然概况、人文历史、文学艺术、教育科技、风俗习惯、民族性格等。本书力求在全面、立体、多维度地展示俄罗斯文化风情的同时,启发读者深入思考俄罗斯的国情历史与风俗文化,可谓集简明性、系统性、时效性、趣味性于一体,是了解俄罗斯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参考。
-
巴基斯坦寻根之旅伊桑巴德·威尔金森(Isambard Wilkinson)本书记录了英国驻外记者伊桑巴德·威尔金森2006年至2009年间在巴基斯坦的旅行见闻。从19世纪开始,威尔金森外祖母的家族就从欧洲来到印度,后来虽然离开了,但无论生活还是社会关系,依然与次大陆息息相关。威尔金森十几岁时首次拜访巴基斯坦,之后更是作为驻外记者到这里工作,在他外祖母的朋友贝古姆的帮助下,他开始探索这个处于社会不稳定和政治动荡之中的国度。他旅行到巴基斯坦最边远之地,脆弱的健康状况并未阻止他的脚步。
-
幸福地理学[美]埃里克·韦纳(Eric,Weiner) 著,罗新 主编,田亚曼 孙玮 译作为驻外记者,埃里克·韦纳多年来在伊拉克、阿富汗和印度尼西亚等地撰写讲述人们不幸生活的报道。他注意到,生活在极不稳定的国家的不幸福的人的故事虽然动人心弦、激发悲悯,却也令人陷入失望。于是,他决心用一年的时间周游世界,寻找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他探访了十个国家,依次是:荷兰,瑞士,不丹,卡塔尔,冰岛,摩尔多瓦,泰国,英国,印度,美国。在旅程的最后,对于幸福,他有了与出发时全然不同的认识。
-
神工李延声神工为画,画为神工。笔墨当为时代立传。著名人物画家李延声先生历经艰辛,遍访全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毛笔直接面对真人写像,终成《神工》。2012年,收录了108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画像的《神工:李延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写真 第一集》面世,备受好评,被时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赞誉为“史来第一本以绘像方式为民间艺人树碑立传的画集”,尽显中国画艺术的独特魅力,成为当今中国画坛令人瞩目的奇葩。随后的十年里,李延声先生笔耕不辍,辗转于僻壤荒村之间,坚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面对面写像,《神工:李延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写真 第二集》得以结集出版。“神工绝技真国宝,妙手丹青写传人”,人物画贵在传神。李延声先生以写意的线描将中国画线条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用一幅幅神采奕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画像,记录了为百姓喜闻乐见、尊崇热爱的传统文化生活的主角与精英。更为难得的是,李延声先生以清新的文笔、简洁的文字,如实地记录下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交往的动人故事,平淡充实,真挚动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过程中难得的第一手资料。他的文字与他的毛笔速写一起,在不经意间成为艺术家与传承人之间沟通的桥梁。读其文,如石上清泉,声声如歌;赏其画,如身临其境,感悟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