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行为激励合约理论及应用
作者:钟美瑞 著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1-01
ISBN:9787313095053
定价:¥4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行为激励合约理论及应用》以经典激励困境为导向,选择经济主体表现的公平偏好心理偏差为对象,通过计量、实验及模型化方法,构建融入公平偏好的行为委托代理分析框架,拓展经典委托代理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探究业绩报酬合约、团队激励合约及集体行动合约的行为博弈均衡,为委托代理冲突问题提供行为分析框架,确保决策的科学化。《行为激励合约理论及应用》可供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政府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钟美瑞,男,1978年3月出生,管理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生导师,目前任教于中南大学商学院,主要承担本科、研究生经济学(微观、宏观经济学)、财务管理、公司治理及资本运营、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等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现为湖南省人力资源管理学会委员,学会‘湘江人力资源评论)编辑,饶育蕾教授领衔的中南大学《行为金融学》精晶课程团队主要成员,论文《相对业绩思想与投资组合在期权激励契约设计中的应用)获湖南省第七届“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竟赛三等奖,2011年获中南大学人文社科杰出青年人才项目资助(首批)。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博弈实验对子博弈均衡预言的背离
1.1.2 具备社会偏好融入激励合约的基础
1.2 选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2.1 选题的理论价值
1.2.2 选题的实践价值
1.3 相关概念
1.3.1 偏好理解的演进
1.3.2 博弈实验对社会偏好的解释
1.3.3 “搭便车”现象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书框架和主要创新
1.5.1 主要内容和框架结构
1.5.2 所做的工作及创新
第2章 对传统激励合约的超越:证据与假设
2.1 信息经济学下的代理问题:传统框架
2.1.1 传统委托代理框架的假设
2.1.2 传统委托代理框架的形成
2.1.3 传统委托代理框架的结论
2.2 直观推断与表征推断:实验证据
2.2.1 博弈实验与公平偏好
2.2.2 脑神经经济学与非自利基因
2.3 对传统委托代理框架的超越
2.3.1 非理性对传统委托代理框架的超越
2.3.2 非自性对传统委托代理框架的超越
第3章 传统激励合约超越关键:效用函数的再造
3.1 传统激励合约:风险态度下的效用函数
3.1.1 风险规避的度量
3.1.2 CRRA效用函数与CARA效用函数
3.2 社会效用函数的再生
3.3 公平偏好:社会效用函数构造及生命力
3.3.1 基于结果公平偏好的社会效用函数及解释力
3.3.2 基于公平意图的社会效用函数及解释力
3.4 社会偏好:社会效用函数构造及生命力
3.4.1 准最大最小化和互惠动机偏好相结合的社会效用函数
3.4.2 其他融入公平偏好的社会效用函数
3.4.3 社会效用函数整体生命力
3.5 社会效用函数作用:实验再检验
3.5.1 利他主义、公平、互惠关注相对作用实验检验
3.5.2 公平关注、互惠关注及其模型解释力实验检验
3.5.3 公平关注与效率关注相对重要性实验检验
第4章 行为激励合约:激励问题行为分析范式重构
4.1 经济分析范式演变和行为分析范式崛起
4.1.1 经济分析范式演变
4.1.2 代理问题行为分析范式崛起
4.2 代理人假设再生:异质性判断
4.2.1 非自利假设:代理人具有公平偏好性
4.2.2 代理人公平偏好异质性实验探究
4.3 行为激励合约分析框架构建关键:社会效用函数
4.3.1 影响社会效用函数的偏好与偏差因素
4.3.2 基于期望理论的社会效用函数构建
4.4 行为激励合约:一般框架及博弈均衡
4.4.1 公平偏好下行为激励合约分析框架
4.4.2 公平动机偏好下行为雇佣分析框架
4.5 行为激励合约对激励困惑的解释
4.5.1 委托代理分析框架下激励困惑
4.5.2 激励困惑的行为分析范式解释
第5章 绩效报酬敏感性行为激励合约分析范式
5.1 自利代理人绩效报酬激励合约的产生
5.1.1 两权分离是绩效报酬激励合约产生的根源
5.1.2 佃农理论对绩效报酬合约选择的解释
5.1.3 企业家理论对绩效报酬合约选择的解释
5.2 绩效报酬低敏感性产生及在中国的实证检验
5.2.1 绩效报酬关系实证研究及低敏感性困惑产生
5.2.2 绩效报酬低敏感性在中国的实证检验
5.3 公平偏好条件下绩效报酬激励契约设计及效率分析
5.3.1 代理人标准假设下绩效报酬激励契约结构
5.3.2 公平偏好下代理人绩效报酬激励契约结构
5.4 社会偏好对绩效报酬低敏感性的解释
第6章 搭便车问题行为激励合约分析范式
6.1 团队生产中的“搭便车”问题
6.2 自利假设下“搭便车”问题的解决思路与模型
6.2.1 治理“搭便车”问题的纵向监督模型
6.2.2 治理“搭便车”问题的打破预算平衡模型
6.2.3 治理“搭便车”问题的横向监督模型
6.2.4 “搭便车”问题解决模型的评价
6.3 社会偏好对“搭便车”问题的解释
6.3.1 社会偏好对团队成员收入博弈结构的影响
6.3.2 公平偏好对预算平衡激励契约设计的影响
6.3.3 公平偏好对横向监督激励契约的影响
第7章 社会困境行为激励合约分析范式
7.1 传统假设下社会困境及非合作博弈均衡
7.1.1 社会困境问题
7.1.2 自利假设下社会困境问题的定义
7.1.3 非合作博弈下社会困境的均衡解
7.2 社会困境博弈中社会偏好的导人
7.2.1 社会偏好的揭示及偏好类型
7.2.2 社会困境问题的行为分析框架
7.2.3 社会偏好对社会困境均衡解的影响
7.3 社会困境行为分析框架的应用
7.3.1 融入异质性心理偏好的社会效用函数
7.3.2 基于行为分析框架的讨价还价博弈均衡
第8章 行为激励合约分析范式进一步拓展
8.1 效用函数拓展
8.1.1 关注代理人收入比较心理特征
8.1.2 关注风险态度与公平偏好相关性
8.2 理论模型及均衡分析方法开发
8.2.1 理论模型开发
8.2.2 均衡分析方法开发
8.3 实验方法拓展
8.4 应用范围拓展
8.4.1 社会偏好理论模型的本体化
8.4.2 收入分配制度行为范式设计
8.4.3 公司治理问题的行为分析框架
8.5 非自利与非理性融合下的行为激励合约
参考文献
后记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博弈实验对子博弈均衡预言的背离
1.1.2 具备社会偏好融入激励合约的基础
1.2 选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2.1 选题的理论价值
1.2.2 选题的实践价值
1.3 相关概念
1.3.1 偏好理解的演进
1.3.2 博弈实验对社会偏好的解释
1.3.3 “搭便车”现象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书框架和主要创新
1.5.1 主要内容和框架结构
1.5.2 所做的工作及创新
第2章 对传统激励合约的超越:证据与假设
2.1 信息经济学下的代理问题:传统框架
2.1.1 传统委托代理框架的假设
2.1.2 传统委托代理框架的形成
2.1.3 传统委托代理框架的结论
2.2 直观推断与表征推断:实验证据
2.2.1 博弈实验与公平偏好
2.2.2 脑神经经济学与非自利基因
2.3 对传统委托代理框架的超越
2.3.1 非理性对传统委托代理框架的超越
2.3.2 非自性对传统委托代理框架的超越
第3章 传统激励合约超越关键:效用函数的再造
3.1 传统激励合约:风险态度下的效用函数
3.1.1 风险规避的度量
3.1.2 CRRA效用函数与CARA效用函数
3.2 社会效用函数的再生
3.3 公平偏好:社会效用函数构造及生命力
3.3.1 基于结果公平偏好的社会效用函数及解释力
3.3.2 基于公平意图的社会效用函数及解释力
3.4 社会偏好:社会效用函数构造及生命力
3.4.1 准最大最小化和互惠动机偏好相结合的社会效用函数
3.4.2 其他融入公平偏好的社会效用函数
3.4.3 社会效用函数整体生命力
3.5 社会效用函数作用:实验再检验
3.5.1 利他主义、公平、互惠关注相对作用实验检验
3.5.2 公平关注、互惠关注及其模型解释力实验检验
3.5.3 公平关注与效率关注相对重要性实验检验
第4章 行为激励合约:激励问题行为分析范式重构
4.1 经济分析范式演变和行为分析范式崛起
4.1.1 经济分析范式演变
4.1.2 代理问题行为分析范式崛起
4.2 代理人假设再生:异质性判断
4.2.1 非自利假设:代理人具有公平偏好性
4.2.2 代理人公平偏好异质性实验探究
4.3 行为激励合约分析框架构建关键:社会效用函数
4.3.1 影响社会效用函数的偏好与偏差因素
4.3.2 基于期望理论的社会效用函数构建
4.4 行为激励合约:一般框架及博弈均衡
4.4.1 公平偏好下行为激励合约分析框架
4.4.2 公平动机偏好下行为雇佣分析框架
4.5 行为激励合约对激励困惑的解释
4.5.1 委托代理分析框架下激励困惑
4.5.2 激励困惑的行为分析范式解释
第5章 绩效报酬敏感性行为激励合约分析范式
5.1 自利代理人绩效报酬激励合约的产生
5.1.1 两权分离是绩效报酬激励合约产生的根源
5.1.2 佃农理论对绩效报酬合约选择的解释
5.1.3 企业家理论对绩效报酬合约选择的解释
5.2 绩效报酬低敏感性产生及在中国的实证检验
5.2.1 绩效报酬关系实证研究及低敏感性困惑产生
5.2.2 绩效报酬低敏感性在中国的实证检验
5.3 公平偏好条件下绩效报酬激励契约设计及效率分析
5.3.1 代理人标准假设下绩效报酬激励契约结构
5.3.2 公平偏好下代理人绩效报酬激励契约结构
5.4 社会偏好对绩效报酬低敏感性的解释
第6章 搭便车问题行为激励合约分析范式
6.1 团队生产中的“搭便车”问题
6.2 自利假设下“搭便车”问题的解决思路与模型
6.2.1 治理“搭便车”问题的纵向监督模型
6.2.2 治理“搭便车”问题的打破预算平衡模型
6.2.3 治理“搭便车”问题的横向监督模型
6.2.4 “搭便车”问题解决模型的评价
6.3 社会偏好对“搭便车”问题的解释
6.3.1 社会偏好对团队成员收入博弈结构的影响
6.3.2 公平偏好对预算平衡激励契约设计的影响
6.3.3 公平偏好对横向监督激励契约的影响
第7章 社会困境行为激励合约分析范式
7.1 传统假设下社会困境及非合作博弈均衡
7.1.1 社会困境问题
7.1.2 自利假设下社会困境问题的定义
7.1.3 非合作博弈下社会困境的均衡解
7.2 社会困境博弈中社会偏好的导人
7.2.1 社会偏好的揭示及偏好类型
7.2.2 社会困境问题的行为分析框架
7.2.3 社会偏好对社会困境均衡解的影响
7.3 社会困境行为分析框架的应用
7.3.1 融入异质性心理偏好的社会效用函数
7.3.2 基于行为分析框架的讨价还价博弈均衡
第8章 行为激励合约分析范式进一步拓展
8.1 效用函数拓展
8.1.1 关注代理人收入比较心理特征
8.1.2 关注风险态度与公平偏好相关性
8.2 理论模型及均衡分析方法开发
8.2.1 理论模型开发
8.2.2 均衡分析方法开发
8.3 实验方法拓展
8.4 应用范围拓展
8.4.1 社会偏好理论模型的本体化
8.4.2 收入分配制度行为范式设计
8.4.3 公司治理问题的行为分析框架
8.5 非自利与非理性融合下的行为激励合约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