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
-
老子(春秋)老聃著老子哲学可以说是“女性哲学”,充满了一种柔情精神,对柔、弱一面投入了极大的注意。这一点对后代出现的道教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告诉从头,做一个人,也要像水那样。在社会上,要选择那些卑微的事来做,不要求显赫,再显赫都是虚妄的,暂时的,也是不真实的。一切求名求利的行为都是可笑的,都是为了出人头地,最终必然落得失败下场。老子提倡的为人之道就是“宠辱不惊”,后代中国人受其影响,甚至认为“姓名但恐有人知”。在老子看来,人们的心灵也应该像水那样汪洋浩瀚,渊深博大,在最低、最平、最静之处,涵容天下一切。
-
道德经验批判崔平道德社会如何可能?问题的焦点在于,各具特殊自我利益的个体拥有怎样的存在属性,才能使他们产生道德立法的冲动,并在具体的道德立法过程中能够达到一致,同时甘愿接受与自己对立的普遍规范的约束。本书从人的意识存在普遍结构出发,以演绎方法确定道德的发生逻辑,有序地揭示出作为道德行为前提的各个条件,从而对这一重在伦理学问题给予一种批判式解决。
-
中国龙凤艺术徐华铛编著;徐华铛,张中立绘图龙凤,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永远不会陈旧的装饰形象。《中国龙凤艺术》紧贴广大读者的需求心理,从传统中走出新路,以简洁生动的文笔,精美诱人的I蛩稿,分七个章节,讲述了龙凤的历代演变和艺术特色,龙凤的种类、形式和常见绘画方法以及它们的装饰运用。并从实用的角度,节录了700余幅有一定艺术价值的龙凤图稿,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编绘者创作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图。
-
媒介与文化研究方法Stokes著媒介与文化研究作为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分支,近年来在国内逐渐兴起。 但是,一个普遍的情况是,在实际的研究和教学中,方法论的训练极为匮乏。 作为伦敦大都会大学传播及媒介文化研究方面的学术领袖,简·斯托克斯(Jane Stokes)在其新作《媒介与文化研究》 (How to do Media and Culture studies)中,运用一系列媒介和文化研究中的经典案例,阐释了如何分析媒介和文化文本、产业及其受众。 本书涵盖了最典型的定量研究方法——内容分析,和最典型的定性研究方法——符号学。书后还提供了常用的图书馆及重要网站的名单和地址。 《媒介与文化研究方法》体例完备周详,文字通俗易懂,适用于高校新闻传播院系本科、研究生教学,对媒介与文化研究者也大有裨益。
-
语言文化十讲姚小平著近几年,应邀讲学的机会多了起来。因为专业的关系,我主要是讲语言学和它的历史,讲怎样研究语言,学习外语,但出于读收的兴趣,有时也讲一点别的,如文化史、汉学史之类;或者因为教学的需要、工作的关系,会讲一讲读书学习的方法,以及编辑杂志的体会。日前,看看手边累积的讲稿,已有十多个散题,于是取其整数,汇成一集,取名“语言文化十讲”。“语言文化”这个题目显然泛了些,并且有点俗,可是更妥贴的书名,能够把这十讲的内容总揽起来的,一时又想不出,姑且就用它。“十讲”的“十”,又有“什”的意思,譬如“什锦菜”、“十样锦”。用于本书的题名,意思就是杂谈,历史、文化、语言、文学样样有。
-
儒学与儒教李申著本书分为探索篇、论述篇和反思篇三部分。探索篇,内容包括儒学、儒教与自然科学;辽代宗教;中国上帝的起源等。论述篇,主要包括关于儒教的几个问题;中国古代有一个儒教等。反思篇,包括中国哲学的气论和儒教;话说年号等内容。
-
女人李小江 著本书在当代中国妇女学及性别研究的主要奠基人李小江教授与海外学者对话的基础上整理而成。作者坚持本土的和民间的致思路向,沿袭和革新中国传统,走出了不同于西方女权主义的另一种道路,因此在她与亚洲、美洲、欧洲几十个国家学者的“跨文化”对话中,既满足了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的人们通过“女人”这个窗口深入了解中国的愿望,也顺应了中国学者借助妇女话题让外部世界进一步接纳和理解“中国”的现实需求,在开阔的视野和叙事结构中,展示出跨文化人类社会研究的独特景观。目录00前言亚洲日本:01“主义”与性别(2004年3月9日)——对话人:上野千鹤子(日本东京大学社会学系)02历史中“人”在哪里?(2004年3月9日)——对话人:上野千鹤子(日本东京大学)03妇女史研究与社会参与(2004年3月8日)——对话人:小野和子(日本京都大学历史系)04为和平的“战争研究”(2004年3月6日)——对话人:加纳实纪代(日本IMPACTION杂志社)等05战争研究中的立场置换问题(2004年3月6日)——日本御茶水大学性别研究所06妇女口述历史的若干启示(2004年2月20日)——日本(东京)中国女性史研究会07社会主义与女性主义(1999年9月26日)——对话人:田畑佐和子、秋山洋子(日本骏河台大学)08女性主义与宗教信仰(1994年7月31日)——对话人:葛目至(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韩国:09“近代性”与性别问题(2005年1月8日)——对话人:权熙英(韩国中央研究院)10阶级、性别与民族国家(2004年3月31日)——对话人:白元淡(韩国圣公会大学中国学系)11东北亚研究与性别制度(2004年3月29日)——韩国圣公会大学东亚系12关于“本土化”的访谈(2003年1月12日)——对话人:金美兰(韩国云光大学校)13社会体制与群团组织(2000年12月29日)——对话人:张瑛硕(韩国“21世纪”新闻社)印度:14全球化:性别与发展(2004年9月24日)——对话人:Dr.MaryJohn(印度尼赫鲁大学)15关于“女性/性别”的跨文化对话(2004年9月19日)——对话人:Dr.MaryJohn(印度尼赫鲁大学)等港台:16“打工妹”关怀与劳工运动(2001年4月)——对话人:苏丽华(香港“妇健快车”)美洲美国:17维权与女权(2005年3月12日)——对话人:JonathanAnsfield(安思乔,美国《新闻周刊》)18跨文化研究的立场和方法(2001年1月29日)——对话人:Dr.Shu-MeiShih(史书美,美国加州大学历史系)19关于“计划生育”的访谈(1999年11月21日)——对话人:Dr.SusanGreenhalgh(美国加州大学人类学系)20妇女研究的“本土化”问题(1998年6月21日)——对话人:Dr.PeggyMcIntosh(美国威尔斯利学院)21女性启蒙与政治代价(1998年5月29日)——对话人:Dr.ChrisGilmartin(柯临清,美国东北大学历史系)22国际主义与女权主义(1996年10月27日)——对话人:Dr.MaryAnnBurris(白梅,美国福特基金会)23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1995年7月18日)——对话人:Dr.TemmaKaplan(美国纽约大学历史系)24中国妇女解放的得与失(1992年2月10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妇女研究中心加拿大:25关于“中国妇女博物馆”(1991年11月25日)——加拿大康克迪亚大学西蒙娜·德·波娃学院26“莱思宾”的生活权利(1991年11月23日)——对话人:Ms.PatRaeFreed(加拿大“莱思宾”之家)等墨西哥:27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1992年1月25日)——对话人:DrFloraBotton(墨西哥学院亚非研究中心)等欧洲德国:28战争检讨与和平诉求(1995年1月18日)——对话人:MsRuth-IngeHuth(德国科布伦茨市)29东德妇女的两难抉择(1995年1月15日)——对话人:Dr.JugridWülfel(德国歌德大学社会学系)30关于“中国妇女研究”的答问(1991年12月19日)——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东亚研究所31社会主义与妇女(1991年12月18日)——对话人:Dr.LvaMüller(德国洪堡大学汉学院)等法国:32中国女性文化与乡村妇女(1995年4月21日)——对话人:玛丽女士(法国巴黎“黄河艺术协会”)
-
三十六计(春秋)孙武著《三十六计》共分为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又各包括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计名皆是耳熟能详、妇幼皆知的成语典故。每计的解说,多根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而推出,涉及到数术、阴阳、常变、共分、损益、刚柔、实诳、动静、擒纵、主客、痴癫、死生等范畴及其对立关系的相互转化,尤其是对阴阳燮理、物极则反等原理有深刻的认识,其中不少计谋是《孙子兵法》思想的具体体现和运用。《三十六计》每计后都有后人的“按语”,本书一并录用,以加深对《三十六计》的理解,同时,也使之更为完整,并以准确。生动、简炼的语言译出。我们的目的之一就是让更多的人从中国古代兵书中获取智慧。
-
佛教与中国文化薛克翘著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世纪末”中。所谓“世纪”和“世纪末”,本来是人为地创造出来的。非若大自然中的春、夏、秋、冬,秩序井然,不可更易,而且每岁皆然,决不失信。“世纪”则不同,没有耶稣,何来“世纪”?没有“世纪”,何来“世纪末”?道理极明白易懂。然而一旦创造了出来,它就产生了影响,就有了威力。上一个“世纪末”,19世纪的“世纪末”,在西方文学艺术等意识形态领域中就出现过许多怪异现象,甚至有了“世纪末病”这样的名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无待辩论与争论。佛教自两汉之际从印度传到中国以后,经过漫长的撞击和融合,已经变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了巨大影响。本书重点介绍和分析了佛教对中国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民俗以及卫生体育等方面的影响。并试图通过一系列的实例证明这种影响的发生过程、发生范围,及其深远意义。
-
解读山东人刘德增山东历史上出现了文圣孔子,亚圣孟子,武圣孙子,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颜真卿,词人李清照、辛弃疾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也出现了瓦岗英雄秦琼、程咬金,梁山好汉宋江、武松等一百单八将。山东真的是“文也好,武也好”吗?山东人性格豪爽,诚实厚道,热情好客,身材魁梧,招人喜爱,有口皆碑。听历史民俗专家讲述山东人的文化渊源、历史故事。听历史民俗专家解读山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