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
-
中国帝王术王宏斌著暂缺简介...
-
中国汉字文化大观何九盈等主编何九盈,湖南安仁人,1932年生。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汉字文化学》《音韵丛稿》《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下代汉语音韵学述要》《上古音》《中国现代语言学史》《古汉语词汇讲话》《古韵通晓》。主要论文有《上夏天并定从群不送气考》《先秦诸子的语言理论》《乾嘉时代的语言学》《尔雅的性质和年代》《古韵三十部归字总论》《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方法》《上古音节的结构问题》《说文省声研究》等多篇。名列《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等辞书。胡双宝,山西文水人,1932年生。现任北京大学出版社编审。主要著作有《文水方言志》《简化字繁体字异体字辩析手册》《易混易错词语辩析》。与人合著、合编有《古谚语辞典》《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全汉赋》《汉语史论集》等。主要论文有《山西文水话和普通话的语音、词汇的比较》《文水话的若干语法现象》《文水话的量词、代词和名词》《文字问题三议》《声旁的表义作用》《关于汉字的性质和特点》《王安石辑佚》《说“哥”》《同形词说略》《语言分析中的零概念》等。国人日日与汉字为伍,深知其文化内涵者却不多。汉字是华夏文明的根,是数千年历史文化的载体。本书首次全面地从文化看汉字、从汉字看文化,以新鲜见解和丰富资料深刻论述了汉字的文化意义和字里的“天地乾坤”??汉字与农业、畜牧业、车马兵器、天文历法、医药、官制等方方面面的血肉联系,对近现代汉字的研究、教学、应用也作了系统研究。本书附彩色黑白图片数百幅,装帧精美。本书既具学术理论价值,又有工具书的收藏价值。本书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40多位专家、学者撰稿,为国家“八五”重点图书。
-
武学圣典龚留柱著龚留柱(1950~ ),湖北枣阳人,硕士,河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
西南石崇拜章海荣著崇石与爱石在民间是相当普遍的一种现象。作者汇集了西南诸少数民族的种种石崇拜现象,归结出石神、石祖、石墓与石人4种形态,以此构建起本书的基本框架,其内容涉及神话、宗教、巫术、民俗、墓葬形制与民间故事等诸多方面。本书又以生命创生于石,死后化归为石的生命本原观为线索,确立了西南石本原创性文化心理,由此去探寻与追踪古今中外人类崇石的根源,并从追求永生与生命自创为契入点,阐释了西南石本原创性文化心理在世界文化对话中的独特意义。
-
外王文学张曙光著荣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
-
论语张帆编著《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的祖先本来是宋国的贵族,后因避宫廷祸乱而迁居鲁国。孔子的父亲是一名武士,虽跻身于贵族之列,但地位很低。孔子三岁时,父亲便死去了,他跟着母亲过着贫困的生活。孔于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仓库)、“乘田”(掌管牛羊畜牧)一类的小官,鲁定公时,孔子曾任中都宰、大司寇(主管司法,与司徒、司马、司空三卿并列),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史记·孔子世家》),政治生涯到了顶峰。由于与当时主宰鲁国政权的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政治观点不和,孔子离开鲁国去周游列国,希望在别的国家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先后到了卫、宋、陈、蔡、楚等国,都没有受到重用。晚年回到鲁国一心一意讲学和整理古代文献资料,曾整理删定《诗经》、《尚书》等,并根据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讲学,学生多达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
神人交错的艺术金重著中国民间戏剧与宗教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西南民间戏剧由于特殊的地域、历史及民族条件而具有特殊的色彩,其中,民间戏剧与宗教文化的关系尤为突出,本书是对西南民间戏剧首次较全面的研究与陈述,旨在提供一个特殊的角度以了解中国戏剧与宗教文化的关系。
-
伊斯兰与中国文化杨怀中,余振贵主编《伊斯兰与中国文化》揭示的历史事实,充分说明回回民族一开始就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准,它是伊斯兰文化的载体,历史让它担负着向东方传播伊斯兰文化的使命,是它把先进的伊斯兰文化传入中国,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它第一次较系统全面地把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但在曲折坎坷的历史道路上,它又从文化的高起上逐渐跌落下来了。特别是清末咸同之际,回民起义失败,西南、西北回族农业经济基础被严重破坏,千百年的回回商业优势也失势了,劫后回民大都流为穷乡僻壤的佃农或城市贫民,出卖苦力之余兼以小商小贩糊口。经济上的穷困,更加速了文化的衰落。回回天文学、回回医学这两门回回独有的学问无人过问了。就连像清朝初年给马注《清真指南》赠诗的精通阿拉伯文又能写一手典雅的五七言计的这样的伊斯兰教长也不多见了。回顾历史,瞻仰先辈,我们当自识、自语、自尊、自强,追踪先辈以知识为财富的传统,在祖国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振兴民族的经济文化,以求民族繁荣昌盛。
-
哲人的智慧高秀昌,龚力著暂缺简介...
-
荀勖笛律研究王子初著荀勖笛律蕴藏着丰富的音乐学原矿。王子初先生继其师长和前人探矿之足迹,双在学术上有所发现、有所收获。许多年以前,王子初师从黄翔鹏先生而获硕士学位,其硕士论文题目就是荀勖笛律研究。硕士毕业后,他继续该课题的课入研究,查阅、分析并考订了大量历史文献,双作了有关的乐律实验,提出了荀勖笛律是二十二律的可能,在实验基础上得至荀勖笛的校正是径管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