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
-
中华文明大视野袁行霈主编本书由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牵头,众多北大学者参与了本书的创作。作者们不厌其烦,精心推敲文字,几乎每篇文章都是数易其稿,做到精心构思,深入浅出。对于这些在本专业卓有建树的学者亲自编写大众化作品,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桂晓风评价说:"大学者写通俗读物,功德无量。"
-
百家姓周艺中国姓氏来源比较复杂,有以国为姓的,有以封地名为姓的,有以官职名为姓的,有以谥号为姓的,等等。一些姓氏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
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戏剧的悲剧意识王列耀著本书的思路,是试图从笔者对上述所谓对基督教文化的理解出发:首先,对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如何相靠拢,基督教文化对中国话剧产生何种影响,以及中国近、现代时期悲剧意识的蜕变与发展概况等问题进行一番清理,并以此作为分析基督教文化对中国现代戏剧中悲剧意识发生影响的基本背景。 其二,以六部现代戏剧悲剧作品为重点研究对象,析论基督教文化对中国现代戏剧悲剧的影响。并从中国现代戏剧悲剧作品体现出的悲剧意识中,进一步析论基督文化对中国现代戏剧中悲剧意识的影响。 其三,以围绕几部戏剧悲剧开展的两次论争与批评为例,析论受到基督教文化影响的中国现代戏剧悲剧意识,如何在批评者与悲剧作家互动、互存、互鉴、互补之中得到发展。 最后,勾勒基督教文化影响中国现代戏剧中悲剧意识的基本轨迹,析论受到基督教文化戏剧悲剧与中国现代戏剧悲剧意识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尝试着做出一些评述。本书参考和借鉴了许多现有的学术成果,尤其是参考与借鉴了对了郭沫若为代表的、侧重于表现社会冲突与民族英雄的现代戏剧悲剧研究为代表的、侧重于表现社会站突与民族英雄的现代戏剧悲剧研究的成果。
-
臀部的尊严主客著笞杖亚文化,是指因笞杖刑罚存在而起并与之共生的文化总合。它以笞杖刑罚为内容核心,涉及笞杖刑罚的物质层、制度层及价值观念等诸多层面。本书作者以施打部位——臀部为发端,以此为论述中心,探究笞杖刑罚产生、存在的根源,及其相关亚文化。
-
天下事全知道李平收 编告诉你最想知道和最应该知道的新知识,让你更好的去实现理想。阅读本书,特别有助于扩展少年朋友的知识面,帮助他们建立比较全面的知识结构,为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
大易探微金文杰著本书分理玄篇、管窥篇和灵犀篇三篇。
-
宋词三百首(清)上疆村民编;吴兆基编译“国学”,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兴起于二十世纪初,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掀起至今,无不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一次次定位固基。一般来说,国学指以释道儒三家学问为主干,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礼仪等等为枝叶的传统中国文化体系。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他列从属地位;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近代学者邓实定义国学说:“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同时也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总的来说,国学是有别于西方学术,独具特点且自成体系的文化形态,是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人文理念和认识方法。其博大精深之内涵,雄厚内敛之魂魄,足以令世人千百年传诵。可以说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其中蕴含着前人洞察世事的精妙哲理。学习国学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为人处事的方法,增强个人的文化修养,使思想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浸润和升华。为让广大读者能够真正与国学亲密接触,京华出版社去芜存菁,在卷帙浩繁的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精心挑选出一系列国学经典。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通过释疑、修饰、考证、援引等,汇编成为《中华国学传世浩典》丛书,以飨读者。您现在所看到的《宋词三百首》便是丛书之一。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璀璨光华的一颗明珠,以其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并称双绝。宋词原出于市井酒肆、秦楼楚馆之间,因此早期的宋词之中往往掺杂着几分浮华、几分香艳。而随着宋词一步步的发展成熟,许多文人都投身其中,将宋词逐渐划分为“豪放派”与“婉约派”两大阵营。使宋词在清丽婉转的同时,又多了一股雄浑的底蕴,仿佛一块美玉,虽温润可爱,却又可匹金坚。本部《宋词三百首》,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加以组织、整理,并运用准确、流畅的白话文进行翻译。更为巧妙的是,编者在每一篇诗作前插入了诗作的创作背景,使本书的知识含量最大化,从而能够与作者达到最大程度的共鸣;同时,大量切合正文内容的彩色文物、艺术图片,使本书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衷心地希望本系列丛书能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使您在品味国学博大精深的同时,能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智慧甘泉。
-
中国的解释性传说(澳)谭达先著谭达先(生于1925年),澳籍华裔著名中国民间文学研究者,香港大学博士。195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文学系。1952年起,专门研究中国民间文学至今,有民间文学专著39本之多,主要如《谭达先民间文学与元杂剧》等。在海外任教多年。他的著作曾作为日本、香港、台湾的大学教材及中文系必读书目。此书以近、现代白话记录的传说为主,也适当选入了一些古代文言传说,对中国大陆、台湾、澳门等地的传说作了全面的介绍。它分类收入了山、石、井、祠庙、亭塔、乡里、室楼、桥、河涧、潭湖、池塘、澳滩、墩码、墓冢、主食、菜肴、饮品、糖果、植物、动物、医药、文具、工艺和民俗等29类传说。在每章开头简介这一类传说,分重点词、时代背景、艺术特色加以分析。书中对于中国风特传说的源流、内容及艺术价值,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有不少新的见解与新的发掘。书末所附参考文献书目,起了导讯作用,方便读者进一不研究。
-
独自叩门尹吉男著中国当代前卫艺术近十余年来百象纷呈,蔚为大观,已成为国际艺术界的一股引人注目的现象。著名美术史家、艺术评论家尹吉男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察觉中国艺术的这一新动向,并以独特的犀利笔法、潇洒文风,对于这一新潮流中涌现的重要艺术家、作品及流派予以深刻批评,不仅富于洞见,而且语言精彩,引人入胜。作者自述:不少朋友劝我写一部《中国当代艺术史》之类的书,那本该是当代史学者必须干的事。我的兴趣眼下还不在于此。对于艺术我或许是个很主观的人,一个艺术品和艺术现象触碰了我的视线并不一定都会产生结果,只有触碰到了我的心灵才会写点什么。这本书中的文字差不多是我“写点什么”的一个结果。因此,最恰当的书名莫过于“独自叩门”了。并不是所有的艺术之门我都能叩开,机会虽然很多,但契机却很少。有的时候也难免为徘徊的过程“写点什么”。我的文字无疑义成了每个读者平心来面对的门,不管叩开与否,一切都要随缘。开门所及,或许是有心人的迷惑,或许是无心人的风景。谈艺术的文字不是鸟类学。本来很平易近人的东西已经让理论家说得过于玄秘啦,逼得大众对之特别看待。如果衣冠不整,心存他念,真是不敢踏入艺术殿堂的大门,一见艺术家使张皇失措。我总觉得,艺术只有在一个人平视的时候才能看得见,因为它是与人的心灵直接相关的东西。仰视只会看到苍茫的云雾以及缭乱的星空,而且对人格化的脖子也不公平。我逐渐体会到,艺术其实是每个人的生活因素;对于自己,我常常把它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我既不仰视,也不俯视,更不希望与我振动数相近的朋友们产生仰视的疲惫,包括对我的文字。其实,读者的有艺术感受的生活方式同样重要。两个人平视的时候才更易于沟通、理解,以至于产生灵魂间的友情。并非所有主流艺术当中的人或作品都能造成我“写点什么”的契机,只不过是很有限的一部分。这原因很多,比如说,有些与我隔得太远;有些没能勾出我个人的内心问题;有时自己对“写点什么”发生了厌倦;还有的时候无暇动手,神游到别处去了。总之,这一切最终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本身是否需要。我本心是不想把对艺术的说三道四当成与个人生活太远的职业,生怕自己的勉强扰乱了别人平素的节奏,谁都不轻松。说起副题“近观中国当代主流艺术”中的“近”字的含义,大致有两层:一是在时间上离现在很近,二是在空间上离我很近。说到底我是想不自觉地达到在近处能使心灵看个明白的亲切状态,并与自己的生活相契合。...[更多内容]
-
黄庭坚与宋代文化杨庆存著《黄庭坚与宋代文化》将黄庭坚作为剖析宋代文化的典型,同时着眼于人才成长、文化建设和规律探索,立足于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从家学、生平、交游、思想、创作等方面分为九章考察和分析了黄庭坚多方面的文化实绩和创造历程。笔者认为,黄庭坚在诗歌、词赋、散文、书法、史学、理学、释道哲学诸方面的精深造诣和突出成就,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与文化渊源,有其雄厚的社会基础与人文基础,并给人以极其丰富而深刻的历史启示。黄庭坚立足于文化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以继承为前提、为基础,积极倡导和强调文化创新,并创造了优异的文化实绩。黄庭坚现象告诉我们,社会实中的丰富多彩决定了文化创造的多种多样;艺术创作个体的特殊性决定了艺术创作的差异性;文化创新、文化建设必须依靠群体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作为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文化成果与艺术创造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样化、多层化的,雅谷共赏固然是人们向往的艺术佳境,而“阳春白寻”与“下里巴人”同样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