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
-
中国文化常识课王力 等中国文化常识课:全8册,包含:王力《文化课》、潘伯鹰《书法课》、林徽因《建筑课》、郑振铎《文学课》、胡适《哲学课》、吕思勉《历史课》、曹伯韩《国学课》、陈师曾《绘画课》 1.王力:文化课“风师谓之飞廉,雨师谓之荓翳,云师谓之丰隆,日御谓之羲和,月御谓之望舒”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它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神农氏以前,传承于中华民族、神州大地。彼时的我们,没有高楼大厦,但喜欢在夜晚观星,讨论天文;彼时的我们也没有情人节、圣诞节一类西方的节日,但是有自己的节日和历法。我们会在清明祭奠先人;在七夕祈福求姻缘;在中秋我们不约而同地,望向月亮彼此思念;在重阳,我们登高饮酒忆故人……这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刻在骨子里的浪漫。 2.潘伯鹰:书法课“我们若希望能欣赏艺术,必须先要练习自己的一套懂得艺术的功夫。”“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正是用来形容中国书法的。如今“笔墨纸砚”已与大多平常人家之生活相去甚远,但中国书法作品仍是随处可见的。我们见到好字时,或“苍劲有力”或“娟秀端凝”一类的评价也总会浮现于心,这表示我们对其仍保留着一定的欣赏能力,却总归浮于皮毛。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一门独特的艺术,是不同时期中国文化的独特表现,我们在鉴历史、品文学的同时,尤不应忽略了它。 3.林徽因:建筑课“一般人常误会中国建筑根本简陋无甚发展,较诸别系建筑低劣幼稚。”在中华数千年的文明长流中,中国建筑庇荫了无数的华夏儿女。相较于其他文化,它对于中华民族的贡献是巨大的,无可取代的。正如作者林徽因,作为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她在中国建筑史上的功绩,也永远无法被她其他的光芒掩盖,她说:“我们不能坐视,也不能忍受一座或一组壮丽的建筑物遭受到各种各式直接或间接的破坏,使它们委曲在不调和的周围里,受到不应有的宰割。”顾盼四周,或许我们该温习一下中国建筑常识。 4.郑振铎:文学课“新世纪的中国文学必将为一个空前灿烂的新时代。本书即终止于这个希望、这个预言中。”作家黄亚洲曾说,“文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名片。”正如要懂得俄罗斯民族,得看列夫·托尔斯泰、肖洛霍夫;要懂得法兰西民族,得看巴尔扎克一样;要懂得中华民族,则要从我们两千多年来流传的经典中寻觅。古代的中国文学,是《诗经》的古色古香;是《楚辞》的满目琳琅;是史书的千古流芳;是诸子的百花齐放;是唐诗的荡气回肠;是宋词的婉约豪放;是元曲的雅俗共赏;是明清的惊世奇章……作者以最美好的希冀结束了此书,现在我们可以带着答复翻开这一堂文学课。 5.胡适:哲学课“悠悠宇宙,将无穷极,愿吾朋友勿草草人生!”什么是哲学?哲学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学问,在这个基本问题上却始终存在争议,西方主流观点认为:哲学源自于人们对世间万物本质的思考,是人们对绝对真理的探求。而中国作为世界三大哲学起源地之一,我们对哲学的理解又是怎样的呢?胡适先生作为中国哲学史的开山者,他认为:“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作哲学。”那么什么是“切要”?又何谓“根本”?且细听分说。 6.吕思勉:历史课“原始人除专属于他的女子以外,满足性欲的机会,正多着呢。”中国人是重视历史的,从古起,便有《春秋三传》、《二十四史》等史书,如今也有各种各样的文字、影视作品可供我们学习了解。以至于历史上重要的政治人物和事件我们都已烂熟于心。但是吕思勉先生曾写到:“昔人称《左传》为相斫书;近代的人称《二十四史》为帝王的家谱,说虽过当,也不能谓其全无理由了。单看了这些事,能明白社会的所以然吗?”就像国家从来都不只是皇家一样,即使在封建社会时期,历史也从来都不只是政治。这堂课,请随吕思勉先生,从古代人民衣食住行、婚姻教育等生活文化的层面,了解一些不一样的历史常识。 7.曹伯韩:国学课“因为一个中国人,对于中国的固有文化,应该知道一个大概,才可以免掉‘数典忘祖’的讥诮。”所谓“国学”,乃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学术范围极广泛,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百家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以及同时期的诗词歌赋、戏曲小说等等。面对着如此庞杂繁复的学科,曹伯韩先生进行了精心的整理,终于才有了今天这内容全面、条理清晰、体例严谨的一套国学常识课。它是学者钻研考究的必要参考,也是我们了解国学常识的一条捷径。 8.陈世曾:绘画课“吾国美术自古以来最为发达,书画、雕塑、建筑皆能表国民性之特长,为世界所注目。”陈师曾大师所言,非自捧也,中西绘画自古以来就有着较大差距。西方绘画以写实为主,“印象派”的绘画变革则是19世纪60年代才开始的。而中国绘画早在宋代就已经把“写意”推到了高峰,苏轼就曾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见解。且中国绘画内容更加丰富,它还包含着文学,诗歌,书法,篆刻。正是这样出色的传统绘画艺术,长久滋养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审美水平、艺术思想。故此,中国绘画是该作为一门常识为我们所了解的。
-
故园惊梦贾珺 著古典园林是了解中国文明的一扇窗,更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花园,寄托着我们对理想生活、与自然同居的向往。从先秦的高台厚榭到六朝的山庄田园,从唐宋的风雅端丽到明清的曲折婉约,中国的历史上有着各种各样的园林。如今,这些园林少数幸存至今,大多烟消云散,或沦为遗址。清华大学教授贾珺通过爬梳文献、实地考察、复原想象,重现了古代名园的景观,生动讲述了掩藏在园林背后的故事。搭配大量园林摄影、建筑平面图、古画等,读者可直观感受中国古典园林之美,充分领略古人的审美意趣,以及他们在园林中寄托的梦想。
-
沈从文讲文物沈从文本书精选沈从文文物研究文章30篇,分门别类地介绍了玉器、陶瓷、漆器、琉璃等文物的鉴赏知识、加工工艺、历史典故、研究方法,把6000年文物分门别类地看个遍,从此掌握看文物的门道!全书包含近200张全彩文物图片,呈现沈从文笔下的文物之美。收录沈从文的演讲《我是一个很迷信文物的人》,听沈先生讲述自己是如何研究文物的。另外还收录《沈从文的后半生》作者张新颖教授的导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与文物研究之间的关系。翻开本书,看懂玉器、陶瓷、漆器、琉璃等文物背后的门道!
-
存故与鼎新张保见,高青青 著逛夜市、吃小吃、品茶听戏……是开封人的日常,也是这座城市的特色。回望过去,开封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昔日繁华的东京城是这座城市的骄傲回忆,但是对比国内城市发展现状,开封城市发展的状况令人担忧。一方面,开封深居平原内陆,工业发展相对迟缓,工业和农业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且相对滞后。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市政建设的推进,开封独具特色的街巷胡同以及很多具有时代标记的建筑相继被拆除。高楼多了,马路宽了,但是“开封”的形象却越来越模糊了。这好像是当代很多城市的通病,不过好在开封“病”得不重。本书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去探索近代开封的城市特色,并借此为古城的开发与保护略尽绵薄之力。
-
课本里的中国光明日报摄影美术部 编《课本里的中国》以文化为经,以地理为纬,以34个省级行政区为原点,别具匠心地将中小学语文课本里的诗文画作串联、归纳起来,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深入浅出的分析。每一篇文章展现一个省区,集中围绕各省区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时代风貌,从“红色”(革命文化传统)、“绿色”(生态文明)、“古色”(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切入,紧密结合教材中所选篇目的内容进行描述的同时,“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联系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精神和风采挖掘各省区开拓奋进的精神内涵。 本书以全新的形式阐释中国各地的特色风景与精神文明,彰显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勾勒神州大地的壮美,是一部新时代的地理志,也是一曲新时代的精神赞歌,再次唤起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激起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由衷热爱,是以人文地理开掘传统文化宝藏的好方式。
-
三联精选 庄子浅说陈鼓应 著陈鼓应是庄子研究著名学者,本书是他研读《庄子》的心得。这本小书结构上分为四部分:生活篇、生死篇、思想篇、终结篇。“生活篇”借助《庄子》一书的“夫子自述”和庄子学生的散记,尝试解开可靠传记材料无多的庄子的身世之谜。“生死篇”借“蝴蝶梦”探讨庄子的物我两忘、人生如梦的死生和谐观。“终结篇”比较研究了庄子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异趣别志。“思想篇”则分别讨论了庄子哲学中的各种涉世之道。向来被视为玄奥的《庄子》在作者笔下如拨云去雾,气朗风清。本书语言浅白说理透彻,是名副其实的大家小书。
-
影视蓝皮书司若 著本书立足中国影视行业生态体系,通过镜鉴2021年中国影视行业发展全貌,逐一分析电影、电视剧、电视综艺、纪录片等各分支市场中的产业、内容、受众、舆情、口碑变化和市场表现,揭示其中的发展规律,预测未来走势。本书还精选了2021年的经典案例进行个案分析,力争做到借微观展现全局,以个体折射整体,在对案例的剖析中分析受众需求、市场变化、政策影响,为未来的影视内容创作提供充分依据。
-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伤寒论(汉)张仲景 著,刘力红 解读《伤寒论》为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被历代奉为中医的经典著作。该书所运用的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确立了中医诊治疾病的规范;所记述的理法方药相结合的辨治经验,对中医临证医学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所记载的大量复方,组方严谨,疗效显著,被后世称作“众方之祖”。本书导读部分主要介绍了张仲景的生平、《伤寒论》流传过程以及《伤寒论》体现的六经八纲、辨证论治等医学思想与时代价值;正文部分以明代赵开美翻刻的宋本《伤寒论》为底本,充分吸收古今中外各医家如成无己、张志聪、徐大椿、黄元御、郑钦安、丹波元简、刘渡舟、钱超尘等对《伤寒论》的研究注解并结合实践经验,给予《伤寒论》以全新的解读,体现这部医学经典划时代的价值和历史贡献。
-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伤寒论(汉)张仲景 著,刘力红 解读《伤寒论》为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被历代奉为中医的经典著作。该书所运用的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确立了中医诊治疾病的规范;所记述的理法方药相结合的辨治经验,对中医临证医学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所记载的大量复方,组方严谨,疗效显著,被后世称作“众方之祖”。本书导读部分主要介绍了张仲景的生平、《伤寒论》流传过程以及《伤寒论》体现的六经八纲、辨证论治等医学思想与时代价值;正文部分以明代赵开美翻刻的宋本《伤寒论》为底本,充分吸收古今中外各医家如成无己、张志聪、徐大椿、黄元御、郑钦安、丹波元简、刘渡舟、钱超尘等对《伤寒论》的研究注解并结合实践经验,给予《伤寒论》以全新的解读,体现这部医学经典划时代的价值和历史贡献。
-
奎文萃珍[明] 蒲俊卿 撰;[明] 佚名 撰《汉刘秀云台记》,著录于《远山堂曲品》,全剧2卷44出。讲述西汉末年,王莽专权,汉室后裔刘寅与冯异上殿劾王莽,汉平帝不听,冯贬官外放,刘被关进天牢。不久,刘寅全家被杀,弟刘秀起兵,在邓禹、冯异、姚期、郅恽等谋臣武将辅佐下,南征北战,终于夺得天下。刘秀称帝,建云台,列功臣名将之名,计28将,逐一封侯。即为云台二十八将。《张子房赤松记》,是讲述汉代名臣张良的故事。注意,此书中包含两种书,前一种为《汉刘秀云台记》,后一种为《张子房赤松记》,其中《汉刘秀云台记》作者为蒲俊卿,《张子房赤松记》作者佚名。此二种书刊刻在一起,均为明代金陵唐氏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