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
-
出发即归宿赵虹著本书分汉文化遗传密码的“归宗”,汉文化心理结构动态的“骨骼”,汉字深涵的情感参数,艺术代码——美的世界的“现象”等六个部分。
-
国学研究袁行霈 主编暂缺简介...
-
文论巨典戚良德著公元前6世纪前后的几百年间(即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称“轴心时代 ”),南亚的印度人、西亚的希伯莱人、南欧的希腊人和东亚的中国人,在各自历经长时段的文明积淀之后,不约而同地达到文化史的一个临界点—— 人们已不满足于对现实的直观反映,而致力于对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探索,并思考作为实践与思维主体的人类在茫茫时空中的地位,开始形成深刻的而不是肤浅的、辩证的而不刻板的关于宇宙、社会和人生的学说,并首次用完整的典籍将其记载下来,从而使得此前处于萌芽状态的、散漫的宗教、科学、文学、史学、哲学成就得以凝集、综汇和升华。这些第一次强有力地歌咏出诸文明民族“元精神”的为数有限的典籍,可以称为“文化元典”。 如果说,《吠陀文献》和《佛典》是印度元典,《古圣书》是波斯元典,《理想国》、《形而上学》等先哲论著是希腊元典,《圣经》是犹太及基督教元典,那么,在中华文化系统中,堪称“元典”的,首推《诗》、《书》、《礼》、《易》、《舂秋》等“五经”。被儒家尊为经典的《论语》、《孟子》、《荀子》,被道家及道教奉为经典的《老子》、《庄子》,被墨家视作圭臬的《墨子》,法家的集大成《韩非子》,都享有“元典”之尊。此外,一些专科创始之作,如军事家鼻祖《孙子兵法》、医学宝典《黄帝内经》也可排人“元典”行列。 元典率先系统荟萃先民智慧,其思想富于原创性,其主题具有恒久性,因而元典有着立足于现实基础上的超越性,它们的思考指向宇宙、社会、人生等普遍性问题,在回答这些普遍性问题时,所提供的并非实证性结论,而是哲理式原型;并非僵固式的教条,而是开放性的框架,有着广阔的“不确定域”,从而为历代阅读者和解释者保留了“具体化”和“重建”的无限空间,使之可以纵横驰骋,这便是所谓“《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春秋繁露·精华》),以至在两千余年间,元典常释常新。一部中华元典诠释史与整个中国文化史的进程相伴相依。互为表里。 历史的辩证法反复昭示:发展不是简单的生长和增进,它往往不一定呈直线式进步,而是通过一系列螺旋式圈层实现的。这样“回复”便不总是重复往昔,而可能是一种上升的形式,是“唤醒”事物在其开端时即已蕴蓄着的可能性的一种形式。作为由具有自觉意识的人类创造的文化,也生动地展现着螺旋式的发展轨迹,如欧洲“文艺复兴”的崇尚古希腊、“宗教改革” 的服膺《圣经》,便是对“元典精神”的发展和再造,而欧洲文化正是在这种“回复”中赢得历史性进步的。这种向“文化元典”汲取灵感,获得前进基点的现象在中国也多次出现,著名的“古文运动”便是典型事例。考之以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这种“返本开新”、“以复古为解放”,即回归元典精神以求新变的情形也俯拾即是。当然,现代化是一个文化转轨过程,充满变异与新生,现代生活好比一台巨大过滤器,对往昔文化传统或放行,或阻遏,于弃取间行扬抑之道。近世中国人立足于文明转型和挽救民族危亡的社会实践,选择中华元典精神里的变通哲学、忧患意识、华夷之辨、革命观念和民本思想,并与外来西学的相关部分彼此激荡交融,从而锻造出在近世中国发挥巨大作用的社会变易论、社会救亡论、民族国家论、社会革命论和民主主义。可见,元典精神的选择性发扬和创造性转换,是近现代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一题旨,也是今人和后人所要反复探讨和力加实践的。 我从事元典研究多有年所,然困惑处不少,亟望友朋切磋。令人高兴的是,河南大学出版社推出“元典文化丛书”,这使我顿觉良师益友在侧,其欢欣鼓舞自不待言。该丛书将先秦时期应运而生的一批文化元典逐部加以诠释,并阐扬其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及中国民族性格的全方位影响,从而揭示今人精神之来源,民族文化之来龙去脉。这套丛书旨趣高远,而行文切实,为一雅俗共赏佳品。主事者今嘱余为之序,特撰上述,以谢盛意,并藉此就教于丛书作者和读者诸君。《文心雕龙》是我国文艺理论史上的一部奇书,但由于其离我们年代久远,相对而言,其文字艰涩,内容深奥,现代极少有人能轻松理解。本书正是出于此原因,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各位读者介绍并解读。全书以刘勰的生平故事开篇。
-
危险的愉悦(美)贺萧(Gail B. Hershatter)著;韩敏中,盛宁译《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危险的愉悦》是一部上海娼妓业史话,但它是产生于后结构主义时代的史学著作,得益于20世纪后半叶丰富的理论探索、思想对话与多重视角,作者尤其受到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与社会性别研究、后结构主义、后殖民研究中“下属群体”概念等的影响,将“史料”和自己所生产的“历史”都看作是无比生动的、复杂的、开放的“过程”中的对话、商谈、记忆、建构、创造活动。全书分五大部分,共15章,论述从晚清到20世纪90年代初100年间,“娼妓”问题在各个层面上如何扭结了民族意识、政治权力关系、商业和经济利益、强国方针、社会改革、民族心理、欲望和恐惧、社会性别构造等等的丰富的语义场,成为相当核心的中国政治、经济、历史和精神文化的象征符号。《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危险的愉悦》获得美国历史学会琼·凯利妇女史著作纪念奖,这是历史学会首次将此奖项授予写美国以外地区妇女历史的作者。
-
港澳与珠三角文化透析李燕著本书内容包括:研究意义和目的;概念界定与理论综述;区域文献相关研究;研究设计和框架;港澳与珠江三角洲文化空间关系;港澳与珠江三角洲文化的同质性;港澳与珠江三角洲文化的异质性;文化回归与文化认同;港澳与珠江三角洲文化传播的历史演变;古代以广州为中心的文化传播;明末清初以澳门为基地的文化传播;近现代穗港双中心并峙的文化传播;当代香港文化在珠江三角洲的传播;空间模式;渠道模式;驱动机制;约束机制;效应分析;港澳与珠江三角洲区域文化整合等。
-
梦幻之城罗筠筠著关于中国当代文学、文化、艺术的研究,已经问世了许多研究著作。在这些论著中,有着各种对中国当代文学、文化、艺术的介绍和解释。它一方面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些精神领域的成果对我们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的巨大影响,另一方面,我们也依旧迷惘,因为在这些领域,人类仍因找不到明确的指引方向而感到无所适从。由郑州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由刘成纪主编的“新视界文丛”,是一套对当代文学、文化、艺术这三个领域的现状和发展,以崭新独特的视角进行有别于传统方法来审视的理论丛书。此套丛书共有三册,分别为《生命的环链——新时期文学流程透视》(汤学智著)、《梦幻之城——当代城市审美文化的批评性考察》(罗筠筠著)和《永远的前卫——中国现代艺术的反思与批判》(贺万里著)。贺万里,男,出生于合肥,生长于准北,籍贯河北。先后毕业于安徽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博士。长期在高等学校从事哲学、美学、美术学科的教学与研究,1995年入选首批“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主要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西美术史、中国现代艺术等。现任职于扬州大学艺术学院,校聘教授。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文艺研究》、《美术观察》、《美苑》、《艺术探索》、《中国画研究》、《宁夏大学学报》等公开出版的有影响的中文核心期刊或专业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要学术论文有《论当代中国装置艺术》、《作为形态嬗变史的装置艺术》、《后现代与当代中国装置艺术》、《世界文化发展整体观与艺术的民族性》、《中国古代画论中的儒家影响》、《美术观众与当代美术的存在》、《纯粹精神的守望者——西方现代派绘画的审美品质》等。参与国内美术界90年代中期“美术国际化讨论”,其观点被誉为“最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出版专著《装置艺术研究》,译著有《光影与色彩》等。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伤痕美术”和“星星美展”,到“八五美术新潮”、“八九大展”,再到90年代的“波普”、“玩世”、“泼皮”、“艳俗”等等画风的流行,以至横跨八九十年代的的“新文人画”、“实验水墨”和世纪之交的装置与行为艺术中出现的“腥闻”,被人们名之为“前卫”的中国现代艺术在它推进思想解放、破除艺术陈规的“先锋”历程中,有着现象的流转与思潮的风行,有着真诚的表现和名利场的驱使,有着后殖民的迎合与民族化的追求,有着圈内的自语,也有面向民众的努力。本书通过对中国现代艺术20多年现象的描述、思潮的梳理与图片展示,清理出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总体轨迹与观念逻辑,对中国现代艺术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予以深层反思与批判。全书图文并茂,夹叙夹议,深入浅出,不仅适合美术工作者、美术爱好者和青年学生阅读参考,而且为欲了解和思考中国现代艺术现象的文艺界人士提供了一家之言。
-
中国老玩意聂鑫森著聂鑫森,1948年6月,生于湖南湘潭市。曾毕业于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和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为中国作协会员、湖南作协理事、株洲市文联副主席。现供职于《株洲日报》。中学时代即开始文学创作,至今共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诗集、散文随笔集、文化专著共25部。曾获“庄重文文学奖”、“湖南文学奖”、“北京文学奖”、“萌芽文学奖”40等余次。主要作品:《诱惑》、《霜天梅影——重说秦淮才女董小宛》、《塑料人》、《铁支子》、《吃官仓考》、《轿杠》、《老号手》、《万笋楼》、《车在旅途》、《镖头杨三》《星下双剑》、《生死一局》、《烟波芥舟》、《话里画外丛书—阑干拍遍》。本书所涉及的[老玩意]都是中国特有的,或虽自外域传来,却在岁月的积淀中,赋予了强烈的中国文化色彩。这些[玩意]是[老]资格的,上了年岁的,或已成空谷绝响,或至今仍充满活力。在中国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中,[玩意]具有很宽泛的内涵以及外延的意味。它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人说到某个古老的节日,必自矜地夸耀[那是中国的老玩意!]……甚至,它还具有贬义,如说某人[真不是个玩意儿],则与本书无关了。
-
文化关羽皇甫中行编著从古至今,流传下多少赞颂关羽的诗词、文赋、关公威严无比的形象深入人心。 本书从纯文化角度着手,分别以列传、演义、考证、大话、纪念、神话等六部分,搜集到百余篇文章,详尽细述了关羽其人其事,使人们知悉多种关羽的不同形象,重新定义。
-
陈抟传奇刘联群编中国道教有三祖——老子为鼻祖,张陵为教祖,陈抟为老祖,三人被誉为道教至尊。陈抟,号称淹通三教,独树一帜。传河洛数理、创先天易图、开象数宋门、奠理学基础、善内丹大法、倡三教合人,持终生不仕,获尊号“希夷”,乃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之儒师道祖。
-
历代真仙高道传周永慎编著本书汇集了中国史上各种道教文献编著而成,包括从老子到当代各种道教著名人物700余人,介绍其生平、事迹、著述和思想,并加以简要评述,具有很强的文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