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述
-
经典文学人物百态李继学,王兴广 编著有的人读书,没有读懂,或者一知半解,只学了些皮毛;还有的人读书死记硬背,不加思考,不与实际相结合,这些人就是书呆子。法国古典戏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暴发户大亨,想知道什么是文学作品中的散文。他读了许多书,最后恍然大悟地说:“怎么,我说了这么多年的话,原来这就是散文啊!”这可以说是没读懂书的典型了。中国的一则民间故事说:相马大师伯乐的儿子要相马,把爸爸的相马书读了很多遍,按图索骥,拿来一只蛤蟆当千里马,结果闹出了笑话。在中国封建社会还有一种书呆子,他们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参加科举考试,对于如何生产,如何获得个人生存能力,一点儿也不会,一旦落第,便沦落到社会底层。封建科学制度,也造就了一大批书呆子。这本书写了形形色色的书呆子,故事十分有趣,既保留了文学经典著作中的精髓,又大胆地进行了发挥。人物形象活灵活现,颇具讽刺意味。当然,读了这本书,对指导你用正确的态度、方法去读书,去做人,肯定是大有益处的。
-
“祸水三千”波罗 著自古以来仿佛已盖棺定论,“女人是祸水”,美女更是“红颜祸水”。然而果真如此?作者从史上有名的美女说起,并围绕他们的故事揭开历史的面纱,刻画美女英雄群像。本书快意说史,融合了戏剧、新闻、广告、诗词、电影、音乐等多种表现手法,充分展现了波罗这位幽默奇才的智慧、灵性和丰富的想像力,读完让人既为其中的幽默诙谐捧腹,又不禁为她的奇思妙想拍案叫绝。
-
经典文学人物百态詹岱尔 编著什么叫“势利”?词典上的解释是:看财产、地位分别对待人的表现。也就是说,当人们有钱有地位时,对他是一种态度;当人没钱没地位时,对他又是另一种态度。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称那些为人处世特势利的人为“势利眼”,而“势利眼”的另一个称呼就是“势利小人”,由此可见,人们对这类人有多么地厌恶、鄙视与不齿。大千世界,从古到今,在南来北往、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们只要稍加留意,总能看到“势利眼”的身影。在平常日子里,他们也许会以不同的方式把自己的势利面孔掩饰起来,但只要涉及自身利益,他们的尾巴立刻就显露出来。他们通常的特点是:当某个人得意时,或者是遇着了一个有钱有势有地位、并对自己有用的人时,往往会使出种种手段,厚着脸皮紧紧傍贴上去,巴结、奉承、目的无非是,或借此抬高自己,或力图谋求一官半职,或企求借机沾光发财;而当某个人失意时,或遇着了一个无权无势无财,对自己没用或者会拖累、损伤自己的人时,他们则冷言冷语,唯恐避之不及,关键时刻甚至会毫不犹豫地落井下石,恨不能置人于死地,心里才痛快。许多中外名著,都塑造、描写过各式各样的“势利眼”。文学大师们用手中的笔,入木三分地写出了他们的虚伪、自私和冷酷。将这些人物从作品中“提炼”出来,结集成册,能让我产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势利眼”的丑恶,这对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提高我们的识别能力,提升我们的品质素养,都是很有好处的。
-
我们如何居住殷智贤 主编本书是《时尚家居》主编殷智贤继《混搭中产家》之后又一部探讨现代中国居住文化的力作。在本书中,作者以访谈的形式,采访了沈宏非、陈丹燕、马未都、张永和、欧阳应霁等文化、艺术、建筑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今天中国城市建设、家居生活对人们的影响,以及家居文化在当代人心理和行为上的折射。...
-
长歌唱罢风入松陈嘉映,陈德中 主编这个集子里收入的,都是纪念王炜的文章。不是场合应景的文章。一篇篇纪念文章,发自肺腑,情深义重。一篇篇文章,画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普通人:有些话,出现得很多,古道热肠、厚道、通透,但差不多每一篇文章都来自一个独特的视角,记述一些不同的故事。一篇篇文章,连同王炜的形象,也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形象:恢复高考,八十年代初的北大学生生活,八十年代的北京大学外哲所,八十年代后期新一代学人编辑出版学术书籍的盛况,九十年代民营书店的兴起。 作者是王炜的亲人、师长、朋友、学友、同事、学生。其中还有几位是著名作家。在这些对王炜的追念文字中,我们同时也读到了他们对生和死,对世界和时代的思考。 所收文章的编排大致以文章内容所涉的主要时段为序。大致分为四段:亲人和少年故交,北大同学、同事,学生,书界友人。最后是王炜去世前的一篇学术访谈,以及他任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非国有书业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期间民营书业发展问题发表的几篇访谈和讲演,作为附录。
-
西夏法律制度研究陈永胜著早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兰州大学几位青年教师就开始了西北少数民族历史和西北地方史的教学和研究。那时候搞这方面研究的人很少,资料缺,经费更缺,形不成力量,但几个年轻人对此兴趣很浓,抱着咬住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拳打脚踢,立志要在民族研究方面做出一番事来。好日子不长,没过几年,一场文化浩劫袭来,一折腾就是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们遇到了一个机会:那是70年代初,由于当时中苏关系紧张,国务院安排一些学校抽人力组织编写沙皇俄国侵略中国的史书,西北几个院校接受了这一任务,着手编写一部《沙皇俄国侵略西北边疆史》,兰州大学承担了1840年以前中国西北边疆历史、民族、边界等问题的研究。这个任务促使学校抽调一些原来搞过西北少数民族研究的教师和有关人员,在"文化大革命"中,投入了研究工作。以此为契机,兰州大学的西北少数民族研究工作,在中断了六七年之后,再次得以恢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驾着改革开放的风帆,激流勇进,驰入了民族研究的主航道。
-
北大讲座《北大讲座》编委会编本辑收讲座稿19篇,内容为:''''自生能力与中国经济发展''''(林毅夫);''''商品生产与社会主义:马克思与斯大林的''''对立''''''''(智效和);''''关系社会面临挑战''''(尚会鹏);''''科学与人文论坛''''(吴国盛、张酣);''''企业文化的哲学思考''''(陈少峰);''''推理的声音:批判性思维''''(谷振诣);''''中国的强国心态与大国外交战略''''(叶自成);''''生命科学中的法律问题''''(郭自力);''''新闻宣传与公共卫生''''(毛群安);''''如何打造领袖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王璞);''''文化、知识与信息:三维时代的困扰和现代管理的精髓''''(王建国);''''大学生的自我营销: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汪中求);''''挑战自我,创造成功''''(唐守业);''''自我意识与个人成长''''(丛中);''''自我成长目标与自我教育途径的探寻''''(田玲);''''关于无聊的小说和猫的游戏精神''''(吴玄);''''''''家''''的寓言和''''铁屋子''''的故事:中国电影的一个
-
中国古代的类比黄朝阳著本书首先提出逻辑学意义的譬-类比与修辞学意义的譬-比喻的区分标准。接着,分别考察譬在先秦时期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四大学派中发展的历史沿革,论述先秦诸子有关譬的思想观点和应用譬的实际情形,重点研究了孔子的逻辑方法-能近取譬和道德原则-忠恕之道之间的关系,《墨辩》关于譬的理论依据的思想。最后,对譬进行综合性研究,突出譬具有同类性、自排性、可替换性、多边性和可消除性五个基本特点。
-
儒林庞朴 主编《儒林(第2辑)》的主要内容包括:正德利用厚生——从政治合法到孺学公共性、世俗化:需学当代发展的基本路向、儒学的性质特点及其现代价值、全球化背景下的的儒学与中国文化整合、楚简《性自命出》的考察等。
-
北大讲座《北大讲座》编委会编何谓“讲座”?学者台上讲,学子座下听。有人曾“戏言”:在北大课可以不上,但讲座决不能不听。如今在我们的校园里,海报栏上有各种各样的讲座预告,讲前教室里挤满了学生,课桌上都是占座用的物品,讲时则是酸甜灌顶般的醒悟,讲后则是诘问、辩论与深深的思索。这一切成了北京大学最别致的一道校园风景。透过这景色,你既能看到传统上认为的象牙塔内不甘寂寞的“居民”收回目光里的清高,开始对校园内的自我进行省思;你也能看到,塔外的世人,用羡慕、好奇和探询的目光注视着行色匆匆的塔内学人,甚至开始驻足校园、流连忘返。讲座不仅增添了北大这块神圣土地的内涵,而且让这个古老的校园更加生机盎然、青春焕发,并因此而成为北大学子的宝贵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