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述
-
论思想力孙长松,张国生主编人类思想带有一种悲惨而悲壮的色彩。只有那些叛逆的思想家,才敢于冲破禁忌,以异常思想启人心智,唤醒人们的良知和自由。思想自身是一个独立体,它标明一种思想方式和思想力度,它是不可重复,不可替代的。人的思想成长与生命的成长非常相似。它必须经历幼稚、肤浅、创新、成熟、定型这样几个阶段。思想高潮,也是衰落。正因为思想要经历一个与生命相似的成长阶段,因而,思想自身总是要经历模仿、怀疑、否定、创新这样的历程。思想之剑,无序、无限和神秘的领域存在,超验的思想领域仍有他的地盘。思想方法的突破往往就决定了思想的突破
-
思维力赵长胜,苟东宇主编人类面临的三大板块: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领域。这是《思维力》著书又立说的佐证。思维就像走路或者呼吸一样。思维是一种技巧,又像开车、练杂技、烹调、滑雪、投标枪或纺织一样,总有一些人比另外一些人技高一筹。但只要愿意,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训练来大大提高自己这方面的技能。学科是无价之宝。20世纪不朽的丰碑,不是长城、金字塔、《楚辞》、《史记》、《伊利亚特》;也不是钢铁联合企业和摩天大楼20世纪的碑是思维学。思维方法是更有价值的思维资源,是进行认识和再认识、开发能力与再开发能力、创造力和再创造力的思维工具。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人才的最高本质在于创造,开发创造力的有力工具在于思维方法。所谓思维方法是思维者客观地把握思维对象的认识工具,走向21世纪的人们最需要创造,最需要开发创造力的思维方法。
-
人性和伦理的跨文化研究赵敦华著赵郭华(1949.8—)男,北京大学教授,西方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主任,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副理事长,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主要著作有:《基督教哲学一千五百年》、《维根特斯坦》、《西方哲学通史》、《西方哲学简史》、《现代西方哲学新编》、《人性和伦理的跨文化研究》等。本书是我最近几年在思想世界漫游的一些记录,它们好像是旅途中所做的一些风景素描,每一节好像是一幅画,每一部分好像是一个区域的组画,全书好像是一本风景画册。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的前言里也有类似的说法。我把自己的论文比做风景画,并不是东施效颦的做法,实在是因为找不到更好的比喻来表示本书的结构。本书的内容不是一个联贯的理论,而是一篇篇相对独立的论文的有序编排。第一部分用观念史的叙事方法,构造了西方人性论的发展史,采取了西方人叙说人的故事的方式。这个故事开始于希腊神话的斯芬克司之谜,结束于后现代主义的解构。第二部分用范式转变的方法应付了人性论的危机,强调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于研究人性论、哲学和伦理学的范式作用。我承认,这里对达尔文范式的论述是一种宏大叙事,但这对范式的确立是完全必要的,细致的分析和例证要在范式被确立之后才能被发展起来,那将是我下一本书的任务。第三部分是关于中西伦理的比较和对话。其中包括轴心时代的共时性案例分析和儒家与基督教伦理的历时性比较。任何不带主观随意性的跨文化比较都要对话理论为基础。这里涉及的对话理论,先以全球伦理为案例,而后提出了模式比较的理论。第四部分是第三部分理论分析的扩展和在大学教育中的应用,特别对大学的理念、通识教育的理念、科学和民主的理念、哲学教育的理念和宗教学研究的理念分别做了阐述。
-
音乐人类学的视界管建华编译收录在本书中的编译文,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音乐人类学全球文化视野研究的部分状况,如音乐变迁研究,比较音乐研究,音乐美学研究等。这里收录的编译文大致可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研究音乐文化的世界性变迁。第二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从比较音乐学到音乐民族学、再到音乐人类学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人类对其音乐的认识和理解在广度和深度方面的不断扩展。第三部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不同于西方音乐美学体系的音乐文化美学表述,非洲的,亚洲的音乐文化美学对音乐美学基本原理的重新认识,以及对各种文化音乐美学的共性和特殊性的理解与认识,为世界音乐的美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第四部分,我们可以从《音乐学的性质》、《音乐学的方法》、《西方各国的音乐学传统》了解西方音乐学领域的研究,可以此对照音乐人类学在学科性质、方法以及视野相对于音乐学学科的发展。第五部分,我们可以看到西方专业音乐创作在其直线逻辑发展中所遇到的困境,这也反遇了后工业文化时期以西方为主流的音乐文化与创新实验音乐在认识上的矛盾倾向,以及创新实验音乐的东方化倾向。第六部分,我们可以看到音乐人类学理念对国际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的历史贡献。
-
纵览两岸今昔刘稚著;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编水是生命之本,河是文明之源,湄公河是中南半岛文明的摇篮。然而,经历沧海桑田的变迁,许多往事都已失落于岁月的迷雾之中。昨日是源,明日为流,撷取散落的文明碎片拼凑成图,可以发现文明传承的密码,让历史告诉未来。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这片曾经拥有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的广袤大地,终于迎来了合作开发、共同发展的新时期,滔滔湄公河水已汇入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时代大潮。本书以一个访问学者的亲身感受为视角,通过对湄公河流域古文明遗址和区域合作进程中的相关热点进行纪实性穿插扫描和理性思考,向读者展示这一区域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多姿多彩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广阔的合作开发前景。
-
揭开真相谢春雷编著我尊重这张报纸,并不是因为他代表了媒体标杆,而是因为他代表了某种内心的渴望;我尊重这张报纸工作的所有同事,并不是因为他们创新了新闻作业方式,而是他们尝试去解答一些疑惑。我尊重这张报纸,并不是因为他们是他的衣食父母,而是因为他们是他的精神支柱。他们尊重传统,他们尊重内心,他们心存希望。
-
21世纪海洋与军事系列丛书张金基 等编著该系列丛书由军内外39位专家历时3年编撰完成。该丛书包括《中华民族与海洋》、《蓝色冰点》、《海军兵种史话》、《决战大洋》、《海洋世界大观》、《海洋历险》、《海洋文化》、《海军纵横谈》、《21世纪外因海军》等9套32本,内容既有海洋军事知识,也有海洋探险、神话和传说方面的趣闻;既介绍了海洋的历史与未来,又展示了世界海军的现状与发展。本套丛书对于繁荣我国海洋文化事业,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和海防意识,激励广大海浑官兵和青少年投身到热爱海洋、建设海洋和保卫海洋的伟大事业中去,将起到积极作用。
-
新人类张鲁卿,孟昭强,唐汉主编“新人类”是现代富足社会的产物。他们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之后,成长于80-90年代,他们没有经历战争、饥饿和瘟疫,他们受到正常的教育,享受富裕的生活,感受飞速发展的技术文明,他们以不同于父兄的方式成长,以自己的方式影响这个时代。“新人类”已开始产生,这或许标志着当代青年成长的一个种趋势。“新人类”对信息首先表现出一种工具狂热,对于每一种信息的媒体和载体,他们都表现出了比信息本身更大的兴趣……“新人类”这个话题,随着渐次富足的社会和国人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视而越发引人注目了。通过了解他们敏感而可塑的心灵,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时代跳动和脉搏和社会前进的节奏。关注新人类世界,其实也是在关注新生代的成长,关注社会的发展。让我们共同来解译“新人类”并好好地把握住时代的发展吧!
-
鬼子还会再来吗?刘燕红著作者并没有着重描述盐谷保芳忏悔罪恶的思想过程,但对忏悔的结果却做了十分生动的描述。从1985年开始,主人翁即踏上了来华的谢罪之路。迄今为止,他已经怀着忏悔的心情,18次来到中国,在他去年最后一次来到中国的时候,已经是一位82岁高龄的老人。在他的牵动下,东京涩谷区与山东泰安结为友好,东京的一所中学与泰安实验学校结为姊妹。他还多次向山东教育部门捐赠物品,为中国水灾捐款。一个82岁老人,是什么精神推动着他这样做?他自己道出了缘由。他说:“我在年轻的时候对中国人犯过罪,我是一个危害了中国社会的人,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赎罪。我没有什么野心,每次都是现身说法,从小事做起,教育我身边的人远离战争……如果世界上的老人都像我这样想,这样做,子孙后代就会受到良好健康的教育,世界就会太平。”人们的忧虑,确因这些“老鬼子”的作为而缓解。但是,作者并没有因此而得出人们所期望的答案,“鬼子还会再来吗?”,仍然是一个没有完结的话题。书中还以大量篇幅,介绍了作者在东京见到的另外一种景象。这就是,“不谢罪的鬼子”仍然存在。作者采访过这样的鬼子,交谈的结果不言而喻。作者把这些鬼子与盐谷作了对比,她认为:“这些不谢罪的战争亲历者,比起盐谷老鬼子来,显得没有胆量,最起码,他们不敢直视子孙的眼睛,说出自己犯下的罪行。他们是最有说服力的一群人,但因为他们对待历史的遮遮掩掩、讳莫如深,让战后出生的几代日本人对侵略历史有着认识上的断层。”由此,已经被淡化了的忧虑,又重新笼罩在作者的心头。
-
跨文化对话乐黛云,(法)阿兰·李比雄(Alain Le Pichon)主编该书内设“专论”、“海外专递”、“科学与人文”、“新人文精神”、“多元文化”、“新论快览”等十个专栏,共收入文章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