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述
-
近代文化研究李帆 著《近代文化研究》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化研究中心主编的学术集刊。封面题字:欧阳中石。丛书宗旨宗旨:坚持正确的学术方向,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体现思想性、学术性、科学性、可读性的统一,反映海内外学术同行在中国近代文化研究方面的新成果、新动态,努力办成学界同行切磋学术的平台、展示研究成果的窗口、了解学术前沿的园地、交流学术心得的论坛。主要内容:专刊有关中国近代文化史方面的学术论文,每篇字数在2万字左右。开设“传统文化研究”、“文化与社会互动研究”、“文化政策研究”、“文化交流”、“人物春秋”等专栏。《近代文化研究(第三辑)》现已征稿完毕,已经编委会严格审定。从精选出的这些论文看,作者队伍广泛,具有国际性;论题丰富,整体质量上佳,体现出当今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学术水准。这些高水平学术论文的集中展示,一定会对文化史研究乃至整个历史学的研究起到重要推进作用。
-
两岸四地现代汉语对比研究新收获二习晏斌 著《两岸四地现代汉语对比研究新收获(2)》2012年10月,由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汉语研究所主办的首届两岸四地现代汉语对比研究学术研讨会于北京香山成功举行,会议决定,为促进相关研究的持续发展和深入展开,要把这个会议继续举办下去,主办单位采取“3+1”模式,即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汉语研究所和两岸语文词典大陆编委会为固定主办单位,另外每次会议再选择一家主办及承办单位,会议每年召开一次。
-
老上海万国总会薛理勇 著“薛理勇新说老上海”为著名上海史专家薛理勇先生解说老上海史事风物的丛书。《老上海万国总会》专叙上海总会、跑马总会、法国总会、美国花旗总会、美国乡村总会、法国会所、俄国总会、德国总会、意大利夜总会、西侨青年会、犹太人总会、葡萄牙总会、犹侨体育俱乐部、划船总会、卢济塔尼亚总会、日本人俱乐部、海关俱乐部等一批老上海著名的娱乐体育会所,通过对这些会所的来龙去脉、设施项目、相关人物故事等多视角的观照,从一个方面勾勒出海派文化多元交汇的历史脉络。
-
老上海地标建筑薛理勇 著“薛理勇新说老上海”为著名上海史专家薛理勇先生解说老上海史事风物的丛书。《老上海地标建筑》通过对近代上海的纪念性祠堂如大王庙、海公祠,上海传统的纪念性建筑物如四牌楼与三牌楼、纪念李鸿章的丞相祠堂,上海侨民的纪念物如公共租界的纪念碑、租界内华人公园的雕塑,二十世纪后上海的纪念物如纪念碑、人物纪念铜像等一批老上海地标建筑的多层次解读,深度揭示蕴藏其问的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信息。
-
在路上石相 著每一个生活者都是一个思想者,生活中始终都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真知;每一个思想者也都是一个生活者,思想不能穷尽生活,就如生活不能没有思想一样。在路上,生活与思想,虽有水火不容的地方,也有相悖而行的时候,更有是非不明的困惑,但或早或迟、或深或浅终将达成一致与和谐,直至真的境界。
-
老上海公馆名宅薛理勇 著本书为“薛说上海”丛书之一,专叙丁香花园、马勒别墅、法租界公董局董事住宅、马立师别墅、盛宣怀住宅、梅兰芳故居、嘉道理住宅、爱庐、宋子文公馆、颖川小筑、伊扶司别墅、张学良公馆、吴国祯住宅、姚氏别墅、凡尔登花园、新康花园、枕流公寓等一批老上海著名住宅,通过建筑过程、风格造型和相关人物故事等多视角的解读,帮助读者领略这些近代著名建筑的深厚文化底蕴。
-
老上海高楼广厦薛理勇 著“薛理勇新说老上海”为著名上海史专家薛理勇先生解说老上海史事风物的丛书。《老上海高楼广厦》专叙国民政府上海市与市政府大楼、苏州河畔的河滨大楼、工部局大楼、老市府大楼、法租界公董局大楼、上海中央造币厂大楼、上海银行同业公会大楼、先施公司和永安公司大楼、德商谦信洋行和谦信大楼、日商的三开和三菱洋行大楼、中央商场和新康大楼、苏州河畔的百老汇大厦等一批老上海高楼大厦,通过其建筑过程、风格造型和相关人物故事的解读,帮助读者领略这些已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的著名建筑的深厚文化底蕴。
-
老上海房地产大鳄薛理勇 著本书为“薛说上海”丛书之一,专为沙逊家族、霍格兄弟、史密斯、哈同、白兰脱、汉璧礼、雷士德、程谨轩、周莲堂、席正甫、孙春生、李经迈、陆仲甫、陶敬斋、郑伯昭、、贝润生、陈炳谦、周湘云、李景韩等一批老上海房地产大亨巨子写照,通过家世行状、发迹历程、盛衰沉浮等多面叙述,特别是发行债券、道契挂号、代客经租、抵押放款、租地造屋等各种经营手段的剖析,描绘出一幅幅老上海房地产业在运筹庙算、巧取豪夺中蓬勃发展的鲜活图景。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李怡 毛迅 著学研究集,学术论文集,延续性出版。该集集海内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精英的论文25篇,对百年来中国文学发生发展的重要问题展开有计划的专题研究,展示这一领域文学研究的最前沿成果。
-
老上海娱乐游艺薛理勇 著娱乐就是使人开心快乐,是精神层面上的事。随着城市经济的进步和发展,一些可资娱乐的项目会成为有商业价值的行当,逐渐成为三百六十行中的一行。1843年上海开埠,不久就出现了租界。随着西风东渐,上海在开埠50年后,逐渐发展成为拥有人口百万的大城市,成为了中外闻名的“十里洋场”。于是,一方面中国原有的娱乐、游艺活动在上海蜕变为商业活动;另一方面,西方的游艺进入上海后又促进上海娱乐业的发展。所以,人们在赞誉或抨击上海的“十里洋场”时,其对象往往就是上海的娱乐业。可资娱乐的事或物很多,《老上海娱乐游艺》涉及的主要是商业性的娱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