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述
-
新文化与真文人王开林文化只有新旧,无所谓真伪;文人只有真伪,无所谓新旧。像辜鸿铭、王国维、易顺鼎、陈寅恪、梁漱溟则是典型的旧文人,而张竟生、苏曼殊、徐志摩,郁达夫则是典型的新文人,但他们都是本色原味的真文人。无论在乱世,还是在治世,真文人都是率性的,从真里面求善,从善里面求美,从美里面求真,要看一个文人是不是真文人,就看他愿不愿走进这样的循环圈。伪文人热中于名利权位,他们不得不用厚黑学的手法立命安身,还哪肯去走真一善——美这个循环圈呢?就算他们走过一遭,戴着假面具,走了也还是白走,无济于事。至性真情有几人?这样问,多少带点悲观的意思,但我们还是有乐观的必要,无论在何时,真文人都不会像恐龙那样绝迹,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使那些伪文人藏头则露尾,藏尾则露头,根本无法循形。
-
七零一代的鸡零狗碎万一“生于七十年代是幸福的,十五岁做文学青年,十八岁组乐队做愤青,二十来岁住地下室冒充艺术家,三十岁开始发福搞腐败。”《七零一代的鸡零狗碎》记录了生于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末的一代人的成长历程和生存状态,没有故作深沉和自恋式的剖析,而是用有趣、飞扬的文字记录了一系列成长琐事,并从中传达出一代人特有的精神气质。全书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系列独立成篇又互相关联的小品文,关于童年、青春、成长、理想、情感等等,文字中充斥着调侃反讽、黑色幽默、恶毒搞笑、超级无厘头,以至于七零一代的人生在万一的笔下宛若无数场浓墨重彩、挥霍无度的狂欢,只是在沉渣泛起的狂欢背后,冷不丁会射出一支忧伤的小飞刀,一下命中我们的软肋,令我们彻底崩溃、忧伤得灰飞烟灭。万一的幽默就是这样高级而聪明。第二部分是用关键词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七零一代备忘录》,从食、玩、用、穿、看、听、学、事等八个角度还原了七零一代的共同记忆,是七零一代不能或缺的怀旧大宝典。这本书的设计同样值得称道,设计师用拼贴、政治波普等手段,把时代的记号融入了所有图文,令每一个小细节都有惊喜,不仅怀旧,而且时尚有冲击力。
-
红尘外的茶香张菁让这颗在尘世间消磨的倦怠浮躁的心,慢下来,细下来,细到能听见茶芽在水中绽放的声响,能感受到手指与茶具间的每一次触碰。茶中似乎有太多的繁琐与刻意,禅中似乎有太多的玄妙与深奥。禅是一枝花,禅茶不分家。《红尘外的茶香》的故事以老实的态度和白描的笔法娓娓道来,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动作、交往如在眼前。如大方和尚的那些粗茶淡饭、自晒的笋干和自锄的野蔬,丝毫无碍与一休皇帝的真诚平等相待;又如形狂意怪的一休宗纯和纤细专一的村田珠光师徒俩,在心与茶的观照下又契合得那么完美。《红尘外的茶香》用白描的手法,将古代17位著名茶僧与茶之间的轶事细细勾画、娓娓道来,让读者仿佛穿越了时空,与赵州禅师、皎然和尚、虚云老和尚等名僧一起,亲历了那一幕幕生动的场景,静心体味茶、禅之真意。茶中似乎有太多的繁琐与刻意,禅中似乎有太多的玄妙与深奥……其实这二者本就不分彼此,都是直摁生命的当下,如是我闻:茶禅一味。张菁写的这本《红尘外的茶香》,每一页都洋溢着禅意茶香,文字的平淡质朴,让人全身充满了轻盈欢喜。她犹如一朵枝茎挺立、素雅清芬的莲花,在众多的茶书中亭亭玉立,动人心魄。—— 中、日、韩三国茶道理事会会长寇丹
-
中国人的情谊王春瑜 著国人的情谊之道,于我们日常之中无处不在。我们喜欢宾客满堂,我们热衷于招待友人的茶酒之道,我们心仪“义结金兰”,我们热爱“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追求“人生得一知已足矣”。《中国人的情谊》正是由此出发,细致梳理国人的情谊之道。苏轼与佛印、丰子恺与弘一法师、岳飞与韩世忠、刘邦与韩信、唐太宗与魏征、柳永与秦淮歌妓等等,这些或高洁的情谊,或丑陋的情谊,或庸俗的情谊,在历史的长河中,对中国的政治、文化、艺术无不产生深刻影响。情谊无疑是国人精神世界的一个映照。《中国人的情谊》作者王春瑜以翔实的史实为底料,展示古人的人格魅力和情谊传统,也为今人的交往提供了绝好的借鉴和参照。
-
最后的文化贵族《南方都市报》 编南方都市报的“大家访谈”栏目,采访对象为站在中国文化巅峰的巨人,人均年龄85岁以上,他们以深厚的学养,历尽沧桑的履历以及超尘豁达的人生观,诠释一个时代,代表一种精神。本书为该栏目结集的第一辑,补充了不少珍贵图片,编排上图文结合。他们为周有光、王世襄、杨宪益、黄苗子郁风夫妇、黄永玉、丁聪、周汝昌、郑敏、文洁若、王钟翰、彭燕郊、沈昌文、钟叔河、朱健、罗孚、陈之藩,等等。他们被喻为中国“最后的文化贵族”。本书将在全国40个平面媒体(包括专业读书报刊和综合性都市报)发布书评和新闻性宣传文字,并在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创设新闻讨论话题,扩大该书的影响。
-
我愤怒张结海这是一份解密的对中国男人的心理分析报告和治疗方案。一个记录了与诸多中国女性床上经历的博克,一个形貌可疑,却俨然混迹于中国的外国混混,一个论坛帖子掀起的网络征伐。美联社在报道Chinabounder 的文章中称,上海在近十年的发展中,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前来学习和工作,他们和本地人民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但“类似此次事件的问题却很少,被报道和提及”。如今,终于有混混出水,于中于外都是好事情。 ...
-
中国城市口水战老枪作为国内第一部城市口水大战实录,本书不仅在人文深度上揭示了城市对转型时代中国的彰显和承受,而且忠实记录了城市时代中国热点城市的尊严觉醒和绝地反击。透过城市口水战,作者冷静理性地分析了走向尖锐冲突的城市关系,以期找到和谐的解决方案。
-
草根才是主流薛涌 著播种锋利的思想,廓清当下的迷雾。我们为什么上不起大学?也上不好大学?中国正在走向市场经济,但却用计划经济的方法来管理大学。知识精英所组成的既得利益集团,靠寻租把自己养肥,唯一的出路,是国家切断交给大学的直接财政拔款,把钱通过国家奖学金的方式直接交给考过录取分数线的学生。大学必须想办法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校园里来,才可以收取学生手里的奖学金和学费来获得教育经费。这样,不仅仅是学生竞争进大学,大学也必须竞争抢到学生。从经济的层面,学生变成了教育的主体。为什么主流经济学家是市场经济中的伪君子?主流经济家总觉得自己是个教授,“懂经济”,就可以不讲理。可惜,他们的特权即将被时代所淘汰。一个小民百姓,在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照样可以和挂着“经济学家”牌子的人辩论。看看那些在媒体上指责民意是“非理性”的经济学家,哪个懂经济?这些人希望建立的,是剥夺老百姓基本权利的右翼专制主义制度。我们为什么“仇富”?如果富人剥夺了穷人的机会,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仇富”?中国的富人之所以能像任志强这样嚣张,就是因为他们是一个不合理的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小民百姓要站起来和这些人斗争,瓜分他们的暴利!我们的居住理想住不起房子的老百姓,也应该自己的居住理想。我们不需要寄生的城市,污染的城市,满街豪华车的城市。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属于所有人的城市。
-
何以为生陈明远 著扯下自古清高、耻言利的文人面纱,看陈明远算一笔文化名人的经济帐。鲁迅、胡适、蔡元培、王国维、周作人、张恨水……为什么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记者都在寻找三位叫“CHEN M.Y”或“MAYER CHENEY”的中国人?!好好算算文化名人的经济帐,在21世纪做个富有的文化人。本书为陈明远先生继《文化人的经济生活》之后推出的又一本研究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文化名人经济生活的著作。鲁迅、胡适、蔡元培等一批文化名人的生存状况,真如我们想象中那般清贫吗?他们的收入从哪里来?他们怎么养活一家老小?这些看似无关重要的问题,却是保证了他们在那个时期思想独立、创作自由的坚实基础。
-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王学泰中国社会的隐形场·传统文化的另一半。与吴思“潜规则”、余英时“士文化”并称中国当代三大人文发现!在大部分中国人的灵魂里,都斗争着一个贵族,一个游民;一个绅士,一个流氓。游民的群体性格与人格追求,水浒传:游民话语体系的集大成,游民知识分子对历史的改造,戏曲化的秘密会社仪式。凡是脱离当时社会秩序的约束与庇护,游荡于城镇之间,没有固定的谋生手段,迫于生计,以出卖体力或脑力为主,也有以不正当手段取得生活资料的人们,都可视为游民。有没有文化并非是决定性因素。游民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意识到,只有在剧烈的社会冲突中才会改变现有的一切。他们不理会秩序,欢迎冲突,甚至欢迎剧烈的社会冲突和社会动乱。——王学泰我国的知识阶级,向来有两种性质:一种是贵族性质,夸大骄慢,凡事皆出于武断,喜压制,好自矜贵,视当世之人皆贱,若不屑与之齿者;一种为游民性质,轻佻浮躁,凡事皆过激,喜破坏,常怀愤恨,视当世之人皆恶,几无一不可杀者。往往同一个人,指逆时则显游民性质,顺利时则显贵族性质。——杜亚泉江湖是游民生活的空间,也是干犯法纪、为非作歹的渊薮,凡是敢于与主流社会对抗的秘密组织成员、打家劫舍的绿林豪强、闯荡江湖的各类人士,乃至称霸一方、为人所惧的痞棍,都会被畏惧者恭送一项“好汉”的帽子。逼上梁山是“造反有理”的过程与归宿。不义之财、取之何碍,是游民劫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总的说来,它仍是“强盗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