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述
-
漫步遐想录(法)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著;徐继曾译暂缺简介...
-
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郭锦桴著本书就汉语与汉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些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为汉语造词与深层文化、汉语与传统价值观、汉语中的语言迷信等16章。
-
顾随说禅顾随撰本书作者通晓禅学,其文笔乃神乎技矣,他用散文,用杂文,用谈家常的形式说了难明之理、难见之境,使读者是以一窥禅学的奥秘。
-
中西文化碰撞与近代文学郭延礼著片断:文学观念的变化之二:改变了中国文学自我优越感的偏见,自觉地以欧美和日本文学为榜样,进行文学革新。鸦片战争后,士大夫看到清王朝在军事上吃了败仗,不得不承认西方的船坚炮利。就当时士大夫普遍的文化心态而言,他们认识西方有一个过程。开始认为西方只是声光电化、机器制造等自然科学发达;继而又认识到西方的政治制度、民主学说的先进;但对于西方文学则认为并无可观。曼殊(梁启勋)说:“吾祖国之政治法律,虽多不如人,至于文学与理想,吾雅不欲以彼族加吾华胄也。”①南社诗人冯平在《梦罗浮馆词集·序》中又说:“慨自欧风东渐以来,文人学士,咸从事于左行文字,心醉白伦(拜伦)之诗,莎士比亚之歌,福禄特儿(伏尔泰)之词曲,以谓吾祖国莫有比伦者。呜呼,陋矣!以言乎科学,诚相形见绌,若以文学论,未必不足以称伯五洲。彼白伦、莎士比亚、福禄特儿辈,固不逮我少陵、太白、稼轩、白石(姜夔)诸先哲远甚也。”②这还是处于封闭环境状态下中国知识分子文化自我优越感的旧观念,他们只知中国有司马迁、韩愈,有李白、杜甫,有曹雪芹、蒲松龄。中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在当时并不了解外国文学,更缺乏对外国文学思想内容和美学价值的研究,因此对西方文学先进的思想与卓越的艺术技巧缺乏认识,从而形成了一种夜郎自大、夷不如夏的思维定势。归根结蒂,还是由于生活在封闭状态下的知识分子自身知识结构和艺术视野的局限所致。因为他们并不了解西方文学的真谛。如所周知,那时候的知识分子能读外国文学原著的人很少,初期的文学翻译又只是注意故事情节的叙述,作品中大量的艺术精华(如心理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肖像描写等)被删掉。就连这样的被误译、被删节的作品,一是他们并非都能读到,二是受传统审美趣味、审美习惯的影响,许多读者也未必能欣赏其艺术奥妙。一句话,当时的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学并不大了解。随着西方文化的输入,特别是翻译文学的兴起,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冲破封闭的文化环境,放眼世界文学。他们逐步认识到西方文学的思想光辉和艺术力量,开始发现西方文学也有优于中国文学的地方。较早认识到这点的是梁启超、林纾和周桂笙等人。
-
中西文化导论何云波,彭亚静主编本书共分八章。第一章为导论,讨论文化的内含,比较中、西文化的特点;第二章从文化史的角度,梳理中西文化各自源头与流向;第三至七章分别从政治经济模式、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礼制习俗、文学艺术等各方面介绍中西文化,展开文化精神的比较;第八章介绍中西文化的交流。
-
文化的断裂高春常著内容提要:美国福特基金会赞助的中华美国学会美国学著作出版补贴基金资助:高春常(1966~),山东莘县人,执教于烟台师院。著有《文化的断裂——美国黑人问题与南方重建》等。:本书聚焦于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南北战争后的南方重建时期。这一时期面临着两个突出问题:南方州地位的重建和黑人地位的重建。这一过程集中了阶级矛盾、种族矛盾、宗教矛盾、错综复杂。作者从大量的材料入手,较为细致地就这两个问题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探讨。
-
中关村进行曲温金海著《中关村进行曲》表现了作者对题材的敏感和创作上的雄心壮志。小说虽然没有对中关村的历史变迁作全景式的描绘,然而,通过主人公白浪从国家机关辞职下海,到中关村闯荡创业,开办电脑公司饱尝成败甘苦的情节主线,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在20世纪末作为“中国硅谷”、作为当代先进生产力的象征崛起于中国首都的历史脉络,中关村发展进程的荦荦大端,在作品中清晰畅明,可圈可点,体现了作者的时代感和史的追求。电脑领域作为一种高科技、作家们大多尚不熟悉,对电脑的知识和应用仅停留于简单的打字和上网点击浏览水平。温金海则先为最早“换笔”的文人之一,接着对电脑产生更大爱好,继而对电脑在中国的发祥地──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发生兴趣,并前往深入探究、体验,在使自己成为内行的同时,也萌发了以中关村为题材创作长篇小说的愿望。作者厚实的知识和体验,使得作品正面描写电脑领域这一高科技庞然大物而头头是道,伸展自如。另一方面,中关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实际作用和启示意义已颇了然,中关村在民族振兴中的历史定位似也隐约可辨,《中关村进行曲》可谓敏感于山雨欲来而抢得风气之先,涂抹了一幅时代生活的画卷。个体和民营企业的成长,国有企业的衰荣,跨国公司与民族企业的明争暗斗,科技工作者从书斋走向市场,电脑在整个社会的普及趋势,知识产权的纠纷,留学生回国热,以及不法奸商对市场的扰乱,新闻媒体的正面与负面形象,政府高级官员被金钱美色腐蚀身败名裂……小说以中关村为中心,以电脑市场为切入点,几乎是全方位地表现了当代社会现实,汇集萦回着时代的交响。
-
在21世纪的地平线上吴倬主编世界迎来了21世纪,中国迎来了21世纪。清华人在这21世纪的第一年迎来了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的喜庆日子。清华大学经历了90年的风雨沧桑,经历了90年治学树人的盛志图强、艰苦奋斗,如今已发展成了令人瞩目、莘莘学子所向往的著名高等学府,有了作为一代名校的成就和辉煌。本书是专家、教授以自己的研究和实践的领域为依托,对21世纪前景所做的个性化的畅所欲言的展望和畅想。相信他们的见解对于我们面对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1民,面对振兴中华、造福人类的历史重任,将有所启迪和助益。
-
愚蠢的白人(美)迈克尔·穆尔(Michael Moore)著;周遵友,张允,李稚阳译2002年,《愚蠢的白人》在美国横空出世,一经出版就登上了《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和亚马逊网上书店的排行榜,更在前者的榜首盘踞十几周之久。在911之后人心惶惶的美国,这得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才可以如此迅速并且持久地吸引人们的注意?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人写文章抨击自己,总是很容易就受到欢迎。然而批评的文字,尤其自我批评的文字总难免过火或者失之偏颇,而这本书的言辞之激烈,态度之严苛,结论之惊人,尤在各种同类图书之上。《愚蠢的白人》受欢迎可以说是意料中事,但如果一本书受到持续的喜爱,并且让看过它的读者说出“我们的国家大难临头了,不开玩笑”这样的话,这本书的受欢迎就远不是哗众取宠的迎合可以概括的了。对于美国,我们似乎总觉得很了解她,但有时候又觉得没那么看得懂,也许看一个美国人自己对于祖国的评判,无论是在荒诞下面看到激情,还是在激情下面看到荒诞,都是别有裨益的。
-
现代都市的单身群落葛红兵,胡榴明著害怕、无奈、悔恨、病态心理……单身仅仅只是一种个人的选择吗?追求幸福又害怕得不到幸福,追求完美又没得到完美,心灵的创伤与内心的渴求斗争,爱与性的挣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单身,难道亚当和夏娃最终还要受到上帝如此的惩罚,从此分道扬镳?让我们走进——现代都市的单身群落。 单身者们究竟如何生活、感受、思考,如何面对那空寂的房间和内心的落寞?著名批评家葛红兵先生和一贯关注单身族的胡榴明女士以忠实的采访记录,以深入的理解和评析,为我们打开一个看起来有些神秘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