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述
-
北大青年学人讲坛何怀宏等主讲让高等学府的名师走近公众,根据讲课录音整理成书,不避讳口语色彩,原汁原味再现了讲堂上的情境氛围,这与以往的书斋著述和教材的繁文缛节大相径庭;充分满足了广大读者关注学术发展、渴望知识更新的迫切需求;同时“讲课实录”的形式更加轻松活泼,是普及学术知识的一种尝试。深厚的学养,新锐的思想,既有纵横捭阖的论述,又不乏精彩纷呈的实例分析,机智诙谐,更有师生间的同场切磋、彼此问难的平等对话与交流……所有这些,无不体现出名师的风采,而最为可贵的是时时迸发出散金碎玉的智识的灵光,使人感到智识的的魅力。本丛书所选名师,均为各领域学界翅膀,不仅在校园内有口皆碑,其讲堂场场爆满,而且在海内外也颇具影响力与号召力。本书的内容包括一个行动中的哲学家——从苏格拉底之死谈起、古希腊哲学对罗马法技术和内容的影响、决策权的配置与决策方式的变迁——中国农村问题的系统性思考、另一种哲学实践、公共行政的哲学基础及全球发展、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革命后社会与当代中国的公共治理、中国农村所有制向何处去?、关于市场转型的实践社会学研究、人世背景下的道德建设、科学的始祖——哲学?、“中国的信任危机”。
-
长河逆影冯政著一部人类的历史,说到底就是一部关于“人”的历史。如果说“诗无达诂”,对人类自身的认知,亦恰恰是人类最难以取得共识的薄弱环节。由此,便想起一个显然是古希腊或文艺复兴式的著名哲学命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从字面看,这三个问题似乎很简单,很容易回答:我是一名中国人,我来自生命之根源,我将去人类之同归。不过,人世间的事情往往是简单问题被世人搞得越复杂越显其高深、高明,所以,但凡自以为有水平或在别人眼里有水平的人,切记:千万不要把上述三个问题看得如此简单、易答!倘若你是一个有水平或还愿意被别人认为有水平的人,应该当即诘问:中国人是什么?生又何来?去又何往?所以,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还是要先思考一个自身问题:中国人是什么?而如欲了解中国人是什么,必先了解中国人的历史。身为人类,我们一直在关注着自己从无到有的演化历史。对于人类的起源,目前普遍的、最能为人类接受的科学解释是:人类最早由非洲东部一种类人猿演变而来。普遍的说法已然为大众所接受,科学的解释似乎最具说服力,只是这类理性文字总令人感到有些冰冷,不若下面两段西方式的奇思妙想更贴近人性的本身——其一,《圣经·创世纪》有言在先:上帝的灵行走在水上。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上帝说,要有地,于是陆地浮出了水面……第六天,上帝创造了人类的祖先亚当。奇哉!——夫天地万物之灵长竟然假借上帝之口悠然而生。然而,上帝又来自何方?人类难以自圆其说,遂使我辈想起一句可以套用的中国式的“戏”言:呔,何方神圣,报上姓名!其二,在古希腊神话中,象征着人类智慧的雅典娜女神,乃是宙斯返躬自省深深地呼吸之后从自己的头脑中所生。妙哉!——夫智慧理应生于天帝宙斯这样神圣者的头脑。然而,宙斯又来自何方?希腊人未穷其根源,于是,世人遂出之以一句人人皆可以援引的自嘲式怨言:那不过是一个神话罢了。而东方人亦有东方人的智慧。作为黄色人种的典型代表,中国人对自己的肤色、人种的来源有一则颇引以为自豪的寓言——话说上帝(很聪明,并不是中国人自己的玉皇大帝)在天上烤面饼,第一块面饼烤得太生,尚为白色,便随手往下一扔,面饼坠在欧洲,变成了白种人。第二块面饼却烤过了头,糊成炭黑色,上帝一声叹息,面饼抛弃到非洲,遂化作黑种人。第三块面饼则烤得恰到好处,灿灿金黄,甚是可爱,上帝不忍食之,轻轻一掷,面饼(宛若天女下凡仙姿翩跹)飘落亚洲,于是,成熟而完美的黄种人诞生了。寓言毕竟是寓言,“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的实质乃是自欺欺人。现实之中,黄种人并没有因为这个高妙的寓言显得比白种人、黑种人更加完美、优秀。为什么在人类相当长的一段文明史期中国人曾占据人类社会的主流“九天阊阖开宫阙,万国衣冠拜冕旒”,作为一名国人是何等气派、自豪;一俟近代,却落得一败于西洋,再败于东洋,瓜分豆剖,丧权辱国,戚戚于人类主流社会之外,仰人鼻息、看人脸色以苟活?在中华以盛唐为最的历史时期,黄肤色、黑头发的东方人应该是整个人类社会看齐的对象吧,不像后来,金发、碧眼的白种人成了“上帝的骄傲”,由白种人缔造的西方社会成了世界的主流。是沧海桑田,其必有风水轮转?是盛衰兴废,其必有溟溟之天理?还是让我们一同走进中国历史的长河,走进中国当代的潮流,在对那些渐行渐远和由远及近的文化、人物、事件、现象的漫漫追溯与反思中一辨究竟。
-
人生感悟录李学民著一本好书有时要倾注一个人一生的心血,正像那夜空中的美妙火花,是爆炸了自己才换来人们瞬间的赏心悦目。可是,“五颜六色虽然好看,盲人看来完全一般”。我博学的父亲算不得名人,他的书很可能受到冷落;不过许多有文学功力的人评价我父亲的文章文从字顺、语言流畅、思想深刻、结构严谨,为文一丝不苟。所以我奉劝世人,认真地读下去吧——书中没有黄金屋,书中没有颜如玉,但是,有做人的原则,有为官的基准;有机敏的感悟,有睿智的思考;有诤言的忠告,有幽默的规讽;是良药但不苦口,是忠言却不逆耳;称后来者之师不为过,做成年人之友不近谀。
-
中国学术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第15辑)》论文栏领先发表的,是一篇研究意识哲学的富于思想魅力的文章。耿宁基于儿童心理的基本事实,引出了对原本的直向意识和派生的反思意识的划分。接着在内容上,作者把反民分析从本已意向体验引入到他人意向体验中,从而使反思不仅具有个体认识论的意义,而且具有社会认识论的意义;在结论上,则放弃了胡塞尔反思哲学和内向哲学的某些偏颇,尤其强调了直向的、素朴的思维和反思的、哲学的思维都不具有自立性。
-
数字化与人文精神鲍宗豪主编后记 随着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人文作品的日益繁盛,对数字化人文境遇及其人文特征的深入探讨日益成为诸多人文学者关注的重点领域。2001年由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主持召开了“网络与当代社会文化”的全国学术研讨会,该研讨会的同名论文集《网络化与当代社会文化》已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发行,当年被评为 “上海市民最喜爱的20本书”之一,社会反应强烈;200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联合主持召开的“数字化与人文精神”的全国学术研讨会,是继“网络与当代社会文化’’之后,全国文社会学者第二次相聚上海,讨论网络化、数字化的最新进展;可以说,本书的最后结集出版是我们与上海三联书店的又一次合作。从网络化到数字化研究的转变,是对网络技术、网络社会的认识的深化。因为数字化是信息的一种现代技术化形式,它突出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数字形式对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全方位影响—数字化将宇宙万物和人类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日常生活浓缩为统一的数字化形式,构建出一个新的数字化生存空间,它是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新层次、新阶段,预见和昭示出一种数字新文明的诞生。 《数字化与人文精神》从人文视野透视数字化的历史进程和未来发展前景,突出数字人文、数字时空对传统社会发展观、价值观、 认识论以及人丈精神本身的重塑作用。数字化改变了世界和人类自我原有的生存和发展模式,也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图式。尽管这种改变还刚刚开始,但它所引发的欣喜、激动、不安等特征,首先在人文精神领域得到直接的反映;作为人文精神扩展的涟漪和圈层效应,它逐渐向自然科学和技术应用、社会应用等领域扩散。本书直接承袭了《网络与当代社会文化》的编排方式和写作主题,在内容上进一步深化,专题研究进一步集中,并加强了实证性研究的厚度,是数字化的理论探索和现实更加紧密的结合,是数字化与人文精神的研究,从抽象的玄思走向活生生的生活实践,促进了不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对“数字化与人文精神”主题研究的相互沟通和彼此借鉴,在数字化与社会发展、数字化与语言、数字化与社会控制、数字化与自我、数字化与自由、数字化与自律等许多命题上进一步深入探讨。
-
中西方文化比较阎江,肖妮妮主编国家“十五”重点课题。本书上篇包括中国文化与文化精神的发展历程、西方文化与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等三章;下篇包括中西方文化起源地域比较,中西方文化哲学层面比较等十章。
-
基本乐理的文化视野施咏著首先,我想说明的是这本有关乐理知识的小册子并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基本乐理》的教材,这一方面是因为当前的音乐图书市场上并不乏系统的乐理教材;另一方面,是因为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感觉到不少学生(甚至是在这门课程中取得高分的学生),在修毕该课后一遇到实际问题还是一筹莫展、云屯雾罩,不能够很好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指导音乐实践,也就是说没能把看似“ 小儿科”的基本乐理真正地学透,而作为专业音乐学习的第一门理论课程都没能学通,又怎能顺利进入音乐艺术殿堂的大门呢?
-
薪火四代梁从诫编选[编辑推荐]本书为梁启超、梁思成林徽因、梁从诫、梁帆一家四代人作品的精选本。梁氏家族,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较大的影响,将其四代人的作品的精选于一个集子中出版,从中可以鲜明地看出一个优秀的家族在思想、文化和精神上的传承,对于认识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对于教育后代,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推荐本书为梁启超、梁思成林徽因、梁从诫、梁帆一家四代人作品的精选本。梁氏家族,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较大的影响,将其四代人的作品的精选于一个集子中出版,从中可以鲜明地看出一个优秀的家族在思想、文化和精神上的传承,对于认识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对于教育后代,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
畸眼观时髦王乾荣文;刘齐图眼下似乎有一种成文与不成文的“程序”或曰“条件反射”:“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小姑,成了一切烹调的权威。一篇文章出来,不是首先看是否合乎实际,或者远一点。一篇文章出来,不是道德看是否合乎实际,或者远一点,看若干后仍为真知灼见还是胡言屁话,而是首先看眼前的行市,是能否获得“小姑”与“姑”的首肯。
-
中西文学与文化论稿张政文主编本书论文内容涉及浪漫主义的批评意识,马克思主义文艺主体性理论,关于文学的人本沉思,英国文化研究的起源述略,文化相对主义与重写文学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