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述
-
异域的体验汪宝荣 著《异域的体验:鲁迅小说中绍兴地域文化英译传播研究》运用描述性和规定性翻译研究方法,首次全面梳理20世纪90年代前鲁迅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历程,重点描述、评析七种英译本对鲁迅小说中绍兴地域文化(含方言)的处理手法,考察中国文学作品中地域文化翻译策略,就如何向域外有效译介与传播中国地域文化、让“中国文化他者”发声提出初步理论构想。
-
雪泥鸿爪赵超《雪泥鸿爪 中国古代文化漫谈》收集的是作者赵超在考古专业研究工作项目和专业文*之外零碎写就的一些杂文,其中有关于文史、文物考古的随笔杂谈,也有一些应邀做的专题讲座文稿,还有一些回忆文章和书评。归拢了33篇小文,凑成这本《雪泥鸿爪 中国古代文化漫谈》。
-
文化的焦虑朱大可 著作为中国当代最优秀的文学批评家之一,朱大可的话语是一种感性与理性交织的隐喻式书写。对于“朱语”的评价始终是两个极端。不喜欢他文字的人认为,朱大可的文章“完全背离了批评的一般准则,很幼稚,但有杀气,充满奇思怪想,与其说是在阐释他人作品,不如说是在自我卖弄。”喜欢他文字的人则认为,朱大可的“思想前卫、睿智,话语闪耀着理性、激情和启事的光辉”。但不管如何,很多年来,“朱语”被很多年轻学者喜爱和模仿。《文化的焦虑:朱大可守望书系》包括《神话》、《审判》、《乌托邦》、《先知》、《时光》等五本书,用套装的形式呈现给读者,是因为这样可以更全面、完整地体现朱大可的语言风格、批评的角度。文化批评是从西方引进来的,所以很多中国学者在运用文学批评或者文化批评时,几乎完全按照西方视角来分析问题,完全脱离了中国的现实。而朱大可的文化批评和文化解构恰恰保留了中国视角,从他的文化批评中可以看出他对中国的历史有着很深切的记忆和感受。你可曾了解我们的文明是何等的辉煌?辉煌到至今仍令世界为之折服。你可知我们在何时进入了一种无知的时代?透过历史,我们依然能感受到汉代知识分子的惊慌、骇怕和痛楚。朱大可从不吝于用他那精准的语言来破解晦涩难懂的隐喻,也从不惮于用他那犀利的思想来斩断浮夸矫情的伪饰。由建筑构成的城市,以及城市中的每一条光线终究是一连串文化的符号。而关于历史器物,如美玉、宝剑、铜鼎、古镜、茶、瓷、丝的独特叙述,思想深邃,语体典雅,从文化的角度进行了解读,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学繁荣期”中,各个流派争奇斗艳,诗人、作家争相在时代的舞台上展现着自己的个性和才华。作为那段岁月的见证者、参与者,朱大可积淀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思想。
-
生活的浪花于长福本书讲述了作者从小时候求学的艰苦经历到后来一家人的幸福生活。生活是我们一步步走来的,总有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但是我们要面对这些不好的事情,才能经历更好的事情。
-
香乘[明] 周嘉胄 著;著日月洲 注《香乘》一书是明末淮海(今江苏扬州)著名学者、香学家周嘉胄穷二十年之力搜集整理的香学著作,也是中国香文化集大成的经典之作。周嘉胄此书囊括了各种香材的辨析、产地、特性等香学知识;搜集整理了大量与中国香文化有关的典故趣事,可谓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备,是了解中国香文化的首选之作。更弥足珍贵的是,在《香乘》还博采宋代以来诸香谱之长,整理了很多传世香方,这些香方在今天不仅具有香学上的史料价值,也是香道爱好者可以不断发掘实践的宝库和源泉。
-
新民说敦煌《生活月刊》编辑部 编敦煌定若远,一信动经年。要真正理解中国,认识中国,特别是中国古代艺术史,敦煌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一直以来,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敦煌以及其背后的历史似乎遥不可及。但实际上,敦煌不仅属于学界,更属于我们每一个人,要“继续敦煌”,实有必要让敦煌走出学界,走进大众。2010年和2013年,《生活》杂志的采编团队几次前往敦煌、兰州等地,对几代“敦煌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采访。这本书是4年多追踪历程的结集,将呈现一场冥冥之中的相遇——一座洞窟与一个(群)人的相遇,千年佛国与数十载人生的相遇。莫高窟与她的守望者们,在荒漠中相互召唤并彼此守候。他们的守护延长了莫高窟的生命,而在敦煌,他们也找到自我,找到艺术、文化乃至人生的新路。《敦煌:众人受到召唤》为四色图文书,既有敦煌研究院提供的珍贵图片,又有《生活》摄影师实地拍摄的图片,精美、大气、有意境,富含人文张力和表现力。
-
新民说时代漫画《生活月刊》 编《时代漫画:被时光尘封的1930年代中国创造力》介绍了《时代漫画》的漫画家群体及出版人邵洵美所恪守的文化理念,记录这些八十多年前的创作者们在中国文化出版的黄金年代里如何彼此辉映,又各自遭逢怎样的人生。同时收录《时代漫画》全39期的封面、封底及精彩内页,呈现民国老漫画的魅力和当时的社会风尚与艺术趣尚。《时代漫画》创刊于1934年,1937年因抗战终刊,是民国时期漫画传播的一大平台。它集结了一大批著名漫画家,如鲁少飞、张光宇、张正宇、曹涵美、叶浅予、廖冰兄、丁聪和华君武等,可谓“一代漫画大师的摇篮”。出版者为时代图书公司,其核心人物为邵洵美。本书特由邵洵美之女邵绡红写序推荐。
-
缅想之温暖沈建中 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沈建中利用业余时间走访文化老人,曾经为老人们拍摄大量精彩照片,编为影集出版。后又为施蛰存等先生编辑、整理、出版多种著作。他所撰写的人物记、序跋等文字,常被《文汇读书周报》作为特稿重点推出,受到圈内人士的好评。现在他把这些散见报刊的文字编选成《缅想之温暖》一书,既为自己留下一段温暖的记忆,同时也让读者分享了这种独特的温暖。
-
十年陈耀福 著《十年:给广告人的一百封信》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广告创意书,是著名广告人陈耀福(Norman Tan)在过去十年给一家广告杂志写的十年专栏结集。与其他的专栏不同,这里的专栏,全部采用手写明信片的形式,短小、凝练,三五句话便直达要点或直戳人心,又兼有幽默与豁达。寄给广告人,也寄给芸芸众生;反应整个华文广告生态,也记叙人心。与广告一样,Norman的明信片也是有图、有文案、有To Who(消费者)、有概念,充满着灵感与创意,相信无论广告人还是其他行业的人士,都能有所会心、有所启发。
-
只有大众,没有文化王小峰 著《只有大众,没有文化》精选了2001—2014年,王小峰在《三联生活周刊》任文化部记者期间重要的采访、报道共51篇,收录了对李宗盛、崔健、许巍、汪峰、王朔、贾樟柯、崔永元…… 等近百位文化圈的焦点人物的深度访谈。作者犀利地剖析了十五年来蝉噪鸟鸣的中国流行文化现象,涵盖文化音乐、电影、电视、戏剧、相声、小品、文学等各方面的重要议题,不仅展示了一个媒体人对文化产业的持续关注与独立思考,更为我们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