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述
-
中国心,世界情龚敏幼儿社会归属感特指社会领域中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在国际多元文化背景下培养幼儿的社会归属感,有利于促进幼儿国家公民意识的形成、教育内涵的丰富、及幼儿身心全面健康、终身发展。基于现状,本书通过行动研究梳理了幼儿园社会归属感的目标、内容、策略等。研究突破了现实的藩篱、完善了已有的理论、填补了工具的缺失,终调适创生了幼儿社会归属感教育活动、建构开发了幼儿社会归属感发展的评估工具、多途径印证幼儿社会归属感的发展成效、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得以丰富,实践智慧得以激发。
-
管子趣谈孙中原本书作为《管子》的大众化普及读物,对当今依法治国的实践和社会建设,有重要启发借鉴意义。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学习诵读的推广读本,生动有趣,适合广大人民群众阅读。全书共分二十四讲。从讲到第二十三讲,趣谈《管子》精华,通俗解读《管子》重点篇目,阐发《管子》法治谋略、法哲学和修身治国的名言警句。每篇分“名言警句”、“趣谈”、“原文”和“释文”等栏目。谈《管子》精华,通俗解读《管子》重点篇目,着重《管子》的法治谋略,法哲学和修身治国的名言警句。
-
网络评论王溥,熊爱玲 编本书为《智媒时代网络评论丛书》第一本,共收录相关网络评论论文7篇。 本书分析了当前网络评论的起源、现状、特点、未来发展趋势,就网络评论写作要求、观点提炼、网络人才培养途径、网络评论群众工作机制创新,尤其是如何树立社会主义网络评论观提出了相关要求,提出网络评论员应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主流网络氛围,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发声,牢牢占据思想文化宣传主阵地。 本书论述深入,实践性强,具有一定的出版意义。 本书分别从网络评论的源起、现状、与社会生活的互动关系、相关工作机制、用户行为影响因素等角度探讨了网络评论发展趋势,提出网络评论的要关要求,提出了社会主义网络评论观。 本书针对性、实践性较强。
-
诗经通释李辰冬 著本书以全新角度解读《诗经》,打破两千年来《诗经》是诗歌总集的定论,力主《诗经》是尹吉甫一人之作。并跳出风、雅、颂的既定框架,以尹吉甫一生经历重新安排诗篇次第。 结论惊世骇俗,却是一字一句读通之后,自然而然得出的结果。作者将《诗经》看作一个有机整体,立足《诗经》本身寻求内部规律,归纳出数条研究法则。然后运用这些法则,对每一篇诗进行逐字逐句的解读,广泛利用文献追究诗中出现的地名、时间、人名、事件、名物、制度、风俗,并观察彼此之间的联系,获得许多有价值的发现。最后,种种发现连缀成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不仅包含着一部周宣王复兴史与周幽王亡国史,同时也是尹吉甫的自传。
-
价值观教育的现代性困境与出路樊改霞章绪论节价值观教育的现代性问题概说第二节价值观教育的当代研究一相关概念界定二国外价值观及价值观教育的相关研究三国内价值观及价值观教育的相关研究第二章价值观教育现代性问题的历史追溯节古典时期的价值观及其嬗变一古典哲学的内部之争及价值观的嬗变二古典时期价值观的确立第二节古典时期价值观教育:理念与方法一古典时期价值观教育的理念二古典时期价值观教育的方法第三章现代社会的价值观与价值观教育节现代社会价值观的重构一古典哲学的转型与价值观转换二启蒙与新价值观萌芽三现代社会价值观的重构第二节现代社会中的价值观教育一从宗教价值观教育向世俗价值观教育转型二多元主义背景下的价值观教育三当代价值观教育的新趋势第四章价值观教育的现代性困境与理性审视节价值观教育的现代性困境一工具理性的蔓延,价值观教育知识化二私人领域不断扩张,价值观教育私人化三多元价值滥觞,价值观教育中立化四财富、赢利等外在价值的僭越,价值观教育实用化第二节现代性价值观教育困境的理性审视一个人权利与公共善的争议二个人权利与公共善的内在逻辑第五章中西互镜:中国社会价值观教育的现代性困境节中国社会价值观教育的现代性转型与困境一“道德革命”:价值观教育现代性转型初始二社会主义改造:价值观教育现代性的第二波三工商化改革:价值观教育现代性的第三波第二节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教育现代性困境的一种补救第六章现代价值观教育的出路节价值观教育与现代性的关系:现代性的内部批判一现代社会是现代人生存的起点二现代价值观教育是现代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节现代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路径一现代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培育和践行现代社会的价值共识二现代价值观教育的路径:国家、学校与社会协同参考文献
-
中国人的人文精神张岱年 著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本书分为五篇,包括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独立意志、理想人格、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等内容,全面深刻地展现了中国人的人文精神与人文风貌。
-
2019·北京文艺论坛论文集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文艺与城市呈现了互动共生的新面貌。本书是2019年北京文艺论坛的论文集,此论坛以“文艺创造与城市想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的北京文艺”为主题,重点探讨诸如怀旧风、声音景观、心灵视野与城市想象的关联等命题,收录了诸多文笔优秀、内容深刻的作品。
-
教师学习与身份认同赵明仁在追求教育公平与质量的时代,教师的作用愈加凸显。可以说,自新世纪以来,教师教育成为我国教育研究中的显学。教师的专业本身是一个学习的专业,教师也需求专业的学习。因此研究教师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教师身份是一个近十年来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的概念。当人们对教师的认识从知识与技能,再到信念,再到如今身份的时候,学界对于教师的认识就更加全面和深入。更重要的是,研究立场更加贴近于教师专业工作的本质内涵。
-
符号·空间·文化严亚“长期以来,我们研究青年问题的学术体系和学术话语来自于官方和主流文化,并以此建构青年亚文化,而亚文化实践的主体恰恰是缺失的。”显而易见,把年轻人当作社会主体去分析社会问题,就需要采用不同的话语体系和研究方法。对此,脱离所谓权威、传统的主流话语,建构新的话语方式迫在眉睫。从这个意义上说,从他人建构的媒介形象解构与重构出发,当代青年自我建构其媒介形象拥有原生的、强大的自觉意识和技术力量,这种意识和力量一旦为青年所体验和运用,即会对本人、家庭、学校、传媒、社会大众产生深刻的影响。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贺莉本书以申请人的博士学位论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陕西省部分高校的调查研究》为基础,主要研究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书稿在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并分析了学生理论课学习方式、课程负担、教师素质、教学组织和课堂环境、学校教学管理与组织对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影响。通过对陕西省16所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收集数据,采取结构方程模型和回归分析方法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分析了上述因素对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