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述
-
道德经新说杨军《道德经》即《老子》,是中国文化经典中的经典,本书是对《道德经》的逐句讲解。语言浅近直白,深入浅出地对老子的思想核心,如贵虚、贵无、贵柔、贵弱、无为而无不为等皆有深入浅出的讲解,并阐述了相关哲学思想对人生的指导意义,特别在为人处世方面有着借鉴意义。而且作者就目前《道德经》的版本问题也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道德经》。当然,作者在解读过程中秉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其消极思想进行了扬弃。
-
汉学家与儒莲奖姚鹏 著儒莲(Stanislas Aignan Julien,1797—1873),法国籍犹太汉学家,法兰西学院院士。一生译著颇丰,对中国语言、文化和社会有着广泛而精深的了解。 儒莲奖是汉学界的*奖项。此奖在儒莲去世前一年(1872年),由法兰西铭文与美文学院设立,用以表彰对汉学研究有突出贡献的人。自1875年儒莲奖第一次颁发以来,有多位中外学者获此奖项,其中包括我国语言学家王静如、哲学家冯友兰、文史名家饶宗颐、北京大学教授杨保筠、西夏学家李范文等。 本书回顾了从儒莲奖首次颁奖到1949年的获奖者情况,从思想观念、风物掌故、习俗地理等方面对儒莲奖获得者及作品进行了详细剖析,全景式展现了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的汉学研究,可以让读者较为客观地了解海外汉学发展史和中西文明交流史,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全新视角。
-
遗忘与记忆孟虹本论文集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德国联邦议会与‘记忆文化’建构研究(1900-20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收录了2019年11月针对二战结束即将迎来75周年而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战后德国记忆文化建构发展”国际专家论坛等课题会议与会专家学者的论文。来自中国、德国、法国、美国、俄罗斯、匈牙利、波兰等国的国际关系、历史学、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遗忘与记忆”“战争与和平”“反思与展望”等主题,结合历史与现实、内政与外交、集体记忆与国家认同、国别区域视角与全球视角,深入探讨了战后德国历史反思路径及其对相关国家与德国关系发展和全球格局建构的影响,分析了德国以史为鉴,为防范重蹈历史覆辙而建构的多元化记忆文化的特点与成效,剖析了德国对于二战、犹太人大屠杀与强制劳工等赔偿问题的解决之道,以及德国历史反思模式对于欧洲乃至中国和全球记忆文化建构的影响。
-
现代医院文档管理张蔚 编著《现代医院文档管理》阐述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原理、原则、技术和方法以及档案管理工作在医院中的运用。全书共八章,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板块。第一部分为一到三章,阐述文档管理工作的理论知识和基础原理。第二部分为四到七章,将档案的收集、归档、整理、鉴定、保管、编研和利用工作从管理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方法进行了阐明。第三部分为第八章,结合医疗卫生系统档案管理工作实际整理了一些现代医院文档管理方面的制度条例供读者参考。本书对文档管理工作进行了系统地讲解,有助于文秘、行政管理等专业参考学习。
-
强强谈教育方君强本书体现了作者以校为根,以生为本,以师为体的教育情怀,涉及的内容丰富,立意高远,重点在如何提升学生学业水平、培养学生品格,如何进行学校管理建设以及作者的育人经验和教育体悟。书中对学校师生的引导和激励、对教育同仁的期许和独特经验传递等,都可给读者以启迪和借鉴
-
我与岩波书店大冢信一 著日本岩波书店前社长、总编辑大冢信一先生从事出版工作的四十年里,纵横驰骋于学问、艺术、社会之间,创造出崭新的文化景象,为20世纪下半叶的人文知识形成了重要积累。本书是他的回忆录,详尽、生动地记述了编辑生涯所经历的种种人与事,读者可从中一窥日本学术文化和人文出版黄金时代的风景。
-
民国时期古籍出版研究刘洪权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结项成果。本书在扎实的材料基础上,将文献与实物相结合,通过详细的论述、审慎的考辨,精心呈示了民国时期古籍的编纂整理、出版机构、传播流通等情况,全面描绘了民国时期的古籍出版发展历程;并将该时期的古籍出版事业置于当时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考察总结了其在整理保存文献、传承文化方面的成绩,以及对学术研究、图书馆建设、社会大众传统文化普及等领域所作的贡献。
-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与管理罗乐宣本书系罗乐宣组织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各处室与深圳市卫生健康发展研究和数据管理中心,主动思考、积极作为,追踪疫情防控动态,及时收集、总结各方信息经验,梳理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及全球主要国家的应对情况;同时,收集全球既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应对的案例经验,整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组织管理、理论知识等资料,编辑整理成而成,为医疗卫生应急管理、海关口岸等部门的行政管理者、专业学者,在应对与处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提供有价值、有规范、可借鉴、可操作的实践参考。
-
从书籍到报刊褚金勇著在漫长的书籍媒介时代,中国文人在书写实践中形成“立言不朽”“文质彬彬”“重义轻利”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一直规范指导着文人群体的日常书写行为。然而,报刊媒介的崛起引入新的价值尺度,引致文人书写观念的转型和价值信仰的革命。本书结合媒介史与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剖析晚清文人在媒介转型中的书写选择、身心阵痛和权力博弈,并尝试对人类历史中“媒介与书写”之关系做出诠释性理解。
-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胡惠林,李炎 编本书围绕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展开多方位的理论探讨,以前沿性、学术性、原创性、公共性和先进性为学术目标,对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给予了学术的回答,对当代国际文化产业理论给予了中国学术界的关注。全书下设“特稿”“学科建设”“文化产业与文化经济研究”“文化旅游研究”“文化政策研究”“文化市场研究”“文化遗产研究”等栏目,从多个角度全面阐述了我国现阶段文化产业所取得的成就、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