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述
-
中国礼文化传播与认同建构张兵娟著本书以中国礼文化传播为核心,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视角,对礼的崇圣传统、教育传播制度及家族伦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地探讨。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四章重点梳理了礼文化的起源、发展脉络及传播特点,并着重论述了中国礼文化的传播价值原则及传播诉求;中篇五章采用田野调查方法,考察了孔庙(文庙)、书院、祠堂、牌坊等礼制建筑媒介的传播机制与传播功能;下篇四章分别探讨了作为媒介的玉礼器的传播功能与价值,以及电视与新媒体生产的文本(如电视春晚、阅兵仪式、电视剧、微信红包等)在礼文化的现代传播与创造性转化方面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全书立足于本土传播学理论,对中国礼文化重教化、重道德、重情感、重和谐的传播特色和传播模式进行了概括总结,同时对中国传播话语体系的建构也进行了有益探索。
-
认知差异机制下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王梦宇著众多研究和调查表明,当前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形象不能符合我们的预期,中国国家形象的“自塑”与“他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这已然成为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障碍之一。本研究全面梳理了“国家形象(country iamge)”这一概念,并综合已有文献,提出媒体国家形象建构的折射理论,论述了国人对一国的“国家认同(country identity)”与该国在国际上的“国家形象”二者存在偏差的必然性以及二者的相互影响路径,提炼出国家形象建构中认知差异产生的维度:个人信息选择和接触阶段的认知差异;群体信息理解和输出阶段中的认知差异;社会认知情景中的认知差异。本研究综合采用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中国目前的国家形象塑造、外媒管理、涉外舆论引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应用个人/群体/社会文化三重框架,提出减少国家形象建构中认知差异的方法,并阐明如何提升中国国家形象传播力以及如何与世界更有效交流的相关对策。
-
中国狐文化李剑国 著狐文化前期是图腾文化和符瑞文化,后期是妖精文化,妖精文化是主要方面。狐妖不仅体现出一般意义的宗教观念,例如所谓“物老为怪”等,更包含着许多狐妖所特有的宗教观念,以致我们可以用狐妖观念、狐仙观念之类的概念来概括关于狐的变化、修炼等特殊内容。在狐妖身上也非常特殊地体现着中国人的伦理观、女性观等等,折射着不是对狐而是对人的认识和评价。而狐妖在文学形象体系中较之其他妖物也处于无与伦比的地位,没有哪种妖物能像狐妖那样获得文学家——主要是小说家——的青睐。 从图腾到狐仙,从民俗宗教到文学审美创作,作者对狐形象的发展进行了绵密的考证,对相关文献进行了详尽的梳理,最终呈献给读者一部详备的中国狐文化发展流变史。
-
中华文化元素何云波,袁娜 著《中华文化元素丛书》之一。它追溯了中国围棋的历史,考察了围棋的游戏规则和技法,阐述了其艺术魅力和审美情趣,以及其在世界各国的传播,重点论述了围棋之道。该书追求较高学术品位、图文并茂,走“即器即道”的文化史路数,不仅告诉读者“围棋”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揭示“为什么”的问题。
-
中华文化元素刘朴兵 著《中华文化元素丛书》之一。酒的起源和发展与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名酒的发展更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社会风俗、文学艺术等众多文化因素发展的综合反映。本书是以历史文化视角来看中国酒文化的,详细地介绍酒的种类,全面考察了酒产生的历史、脍炙人口的酒人酒事、种种不同的饮酒习俗以及豪华高贵的饮酒器具,深刻分析了酒在中国社会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
中华文化元素何红一 著《中华文化元素丛书》之一。它以传统文化的视角,从民俗文化、传统技艺、民间审美、地区特征、作品品味、非遗保护等层面,全面地分析和介绍剪纸的释义与历史、剪纸的品类及工艺流程、剪纸的分布与传承、剪纸的民俗功能与作用、剪纸的内涵和题材范围、剪纸的文化品性与风格。
-
中华文化元素刘太品 著《中华文化元素丛书》之一。它力图从文化习俗发展流变的大视角和文体发生发展的微视角,全面阐述对联作为一种亚文化现象的内核、结构和总体概貌。先从民族思维方式、汉字特点等多角度,追寻对联的文化源头和发生发展史,然后详述自题联、赠人联、名胜园林联和哲理联等对联品类,使读者对对联文化有深度了解。最后从文化传播和传承的角度,叙述了当代楹联文化的最新发展概况。
-
中华文化元素萧放,郑艳 著《中华文化元素丛书》之一。节气时令是与我们先民认识天地自然时序的时间框架,它是中国古代社会人间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该书详细地叙述了二十四节气的发生演变过程,及其对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产生的重要影响,深刻揭示了“节气”这一中华文化元素的重要作用。
-
小班化课堂教学实践孙希敏 主编.
-
重庆文化和旅游发展报告刘旗 著该书稿是2020年重庆市文化旅游系统的发展报告,是重庆市文旅委认真贯彻全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市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所做的各项工作的总结报告。书稿包括“综合篇”“专题篇”“区县篇”“特载篇”四部分的工作报告和工作亮点,具体包括广播电视系统、图书馆、博物馆、杂技团等各个口子有关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旅游、文物保护等的相关业务报告,地域上涉及重庆40个区县的文化和旅游工作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