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述
-
新时代中国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郑自立当前世界文化产业正处于加速数字化转型的阶段,数字文化产业在国家软实力建构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推动我国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来提高国家软实力,已成为世界文化强国的共识。本书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以中国数字文化产业为研究对象,着力对中国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逻辑、演进路向和机制性障碍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在对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作出较为客观全面的实证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中国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行业路径和规制策略。
-
专业的印记周彤自1978年北京地区创办大学分校至今,学校在4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矢志不渝地应北京建设之需,适时调整和发展自己,经历了多次调整整合,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断适应北京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对专业设置进行了数次较大调整,建立了一批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逐步建立起自我发展、自我调整的专业管理机制。本书按照学校发展的五个阶段,系统、完整地记录了各个专业发展的沿革和脉络,并收录了每个发展段的专业介绍,定位于为校领导的决策和学校学科专业调整提供参考,同时也将是地方性高校进行学科专业设置的参考资料。
-
乡村教育振兴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刘伟民 李妹 王静雅 著乡村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环节,对阻断乡村教育贫困及代际贫困的传承和流动具有重要作用。本书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乡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的综述,结合山东省乡村幼儿园的调查数据和已有研究,首先对对乡村幼儿教师的构成进行量化描述;其次从社会支持、财政投入及专业认同等方面对问题进行归并,并分析问题的成因;最后从政府、乡村幼儿园等机构和组织主体的角度,讨论乡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路径和现实选项。
-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胡惠林,李炎 编本书围绕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展开多方位的理论探讨,以前沿性、学术性、原创性、公共性和先进性为学术目标,对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给予了学术的回答,对当代国际文化产业理论给予了中国学术界的关注。 全书下设“特稿”“文化安全与文化政策”“文化治理”“‘一带一路’研究”“文化产业与文化经济”“数字社会与文化产业”“文化旅游与区域文化经济”“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会议综述”等栏目,从多个角度全面阐述了我国现阶段文化产业所取得的成就、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可借鉴的经验。
-
认知差异机制下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王梦宇著众多研究和调查表明,当前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形象不能符合我们的预期,中国国家形象的“自塑”与“他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这已然成为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障碍之一。本研究全面梳理了“国家形象(country iamge)”这一概念,并综合已有文献,提出媒体国家形象建构的折射理论,论述了国人对一国的“国家认同(country identity)”与该国在国际上的“国家形象”二者存在偏差的必然性以及二者的相互影响路径,提炼出国家形象建构中认知差异产生的维度:个人信息选择和接触阶段的认知差异;群体信息理解和输出阶段中的认知差异;社会认知情景中的认知差异。本研究综合采用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中国目前的国家形象塑造、外媒管理、涉外舆论引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应用个人/群体/社会文化三重框架,提出减少国家形象建构中认知差异的方法,并阐明如何提升中国国家形象传播力以及如何与世界更有效交流的相关对策。
-
中国礼文化传播与认同建构张兵娟著本书以中国礼文化传播为核心,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视角,对礼的崇圣传统、教育传播制度及家族伦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地探讨。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四章重点梳理了礼文化的起源、发展脉络及传播特点,并着重论述了中国礼文化的传播价值原则及传播诉求;中篇五章采用田野调查方法,考察了孔庙(文庙)、书院、祠堂、牌坊等礼制建筑媒介的传播机制与传播功能;下篇四章分别探讨了作为媒介的玉礼器的传播功能与价值,以及电视与新媒体生产的文本(如电视春晚、阅兵仪式、电视剧、微信红包等)在礼文化的现代传播与创造性转化方面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全书立足于本土传播学理论,对中国礼文化重教化、重道德、重情感、重和谐的传播特色和传播模式进行了概括总结,同时对中国传播话语体系的建构也进行了有益探索。
-
面向未来的教学创新张晓军 编著在互联网技术颠覆传统教学方式的时代,在能力、素养和智慧需要全面发展的时代,学校和教师如何打破填鸭式的知识点讲授、味同嚼蜡式的传统课堂,让学生主动学习,不再做“课堂低头族”,当从教学创新做起。 本书不仅提出了面向未来的教学创新的钻石模型,从目标、活动、场景、内容、考核五个方面来描述一个好的教学创新应该思考的关键问题,还提供了历年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中的获奖案例,这些案例能突出地体现本书主张的面向未来的教学创新的特点。我们相信,无论您是一位“教学创新达人”,还是一位“教学创新小白”,这本书都能给您提供一些启发。
-
榆关札记王凤华 著本书以山海关的人文历史为主题,钩沉数百年掌故人文,漫谈山海关文化遗存,涉及山海关的地形地貌、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名人轶事、文学作品等,文体短小精悍,论述简洁,引经据典,讲古话旧,既有历史色泽,更有生活气息,引人入胜。
-
英美学界中国社交媒体研究曹漪那著本书将传播学研究范式与海外中国学的问题关切相融汇,通过对英美学界社交媒体研究学术前沿的重点呈现,聚焦其2007年至2018年公开发表的中国社交媒体研究文本,探究其研究脉络、基本观点及与国内相关研究的异与同,对其有价值的客观阐释,对误读或歪曲的剖析批判。
-
中小学学科育人的实践行动与理论思考何永红 主编回归教书育人本源,立足学科课程本体,开展更高质量的学科育人实践,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本书分四个章节对当前中小学“学科育人”的内涵与要求、现状与需求、结构与方法、路径和策略、条件和保障等进行了探索。一方面,从理论层面,厘清了学科育人的内涵和外延,说明了基于学科育人要求的课堂教学改革方向;同时,基于学科育人的区域调查和校本实践,分析提炼了当前学科育人的基本结构、主要机制和关键举措;并对学科育人的进一步深化落实提出了发展建议。另一方面,从实践层面,基于中小学具体学科的课程与教学要求,聚焦16个案例,从“理解性认识、解构性定位、指向性设计、实践性行动、反思性发现、批判性建构”六个方面,理解学科育人价值定位,明晰学科育人内容要求,说明学科育人设计思路,表征学科育人具体过程,思考学科育人实践成效,探析学科育人改进办法。